劳工研究|王江松
劳工研究|王江松

中国劳工学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观察、追踪、分析、研究中国当代劳工运动和社会运动

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学之三:极右、中右、中左、极左的思想政治谱系

1、《王江松文集》卷一|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论纲 

https://www.amazon.com/s?k=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论纲&ref=nb_sb_noss

2、卷二|当代中国的劳工意识 https://www.amazon.com/s?k=劳动文化学&ref=nb_sb_noss

3、卷三|当代中国的劳工运动 https://www.amazon.com/s?k=致敬底层&ref=nb_sb_noss

4、卷四|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 https://www.amazon.com/s?k=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ref=nb_sb_noss

谷歌:https://play.google.com/store/search?q=王江松&c=books

极右、中右、中左、极左的思想政治谱系

    如果以宪政和民主两者高度完满的统一状态为原点和轴心,就会出现中左、极左、中右、极右四种区分:中左追求更多民主但不否定宪政,中右追求更多宪政但不否定民主;极左只要民主不要宪政,但这种最初的极权民主必然导致极权专制,比如苏联、东欧、中国、古巴、朝鲜、柬埔寨等共产主义国家;极右只要精英治国不要民主,但这种最初的专制宪政也必然转变为专制极权,比如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智利等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国家;中左与中右竞争互补,极左与极右两极相通。

一、左右划分的主要依据

1、左右划分的历史前提

在古代奴役等级和极权专制社会,只有垂直的上下尊卑之分,没有横向的左右之分。思想政治上的左和右主要是一种现代的划分,左右划分主要是一种现代的现象。诚然,在传统社会或古代社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或者一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某种趋于扁平化的社会结构,虽然那时候的人们并没有思想政治上左和右的概念和意识,我们现代人也可以用左和右的概念去进行描述和分析。比如,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共和国时期,以及中世纪意大利等地的城邦共和国,由于出现了一定范围内的公民社会和民主制度,荡平了一些思想政治上的等级隔离,给有限数量的公民提供了一个可以竞争的扁平的舞台,于是便出现了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的左右之争,拥有较多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的贵族、家族、富人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偏于右,而拥有较少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的平民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偏于左。在古代中国,在几个封建诸国争雄或皇权专制衰败的时期,也有这种情况:春秋战国时期,道家、阴阳家、纵横家、法家依次偏于右(阴),而儒家、兵家、农家、墨家依次偏于左(阳);魏晋时期,鉴于儒学的虚伪腐化堕落,可以把以儒解道的何晏、王弼算作右派,而把以道破儒的竹林七贤算作左派;明末清初,出现了以江右学派为代表的王学右派和以泰州学派为代表的王学左派,从后者中衍生出李贽、汤显祖、徐渭、袁宏道、黄宗羲、顾炎武、戴震等启蒙思想家。

不过这种情况可以看作是传统社会胞胎里孕育的现代性因素、现代性萌芽,不能把左右划分当作对于传统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主要分析框架。古代社会或传统社会,是一种垂直的、等级制的、极权专制权治的社会结构,根本没有得到横向的展开,因此占绝对主导和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意识,是上下、尊卑的意识,还缺乏自由、平等的意识;暴力和强权代表和占有了真理和正义,还不曾出现基于经济政治文化的自由平等竞争的真理和正义。在这种情况下,最多只有极权专制与开明专制、暴政与仁政的区别,还不可能出现自由民主主义(偏右)与社会民主主义(偏左)的区别。

左右划分以三个历史条件为前提:一是工业化、商业化、分工和交换的普遍发展,带来了市场经济的普遍发展,这意味着经济的多元化和自由竞争,经济领域因为吸引了最多的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而成为社会生活中权重最大的一个领域,基于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自由平等交换的经济逻辑,要求冲破暴力和政治权力对于生产、交换和分配的直接控制;二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社会生活领域的横向的、相对独立的扩展和发展,尤其是经济和文化对于政治的独立发展,使得过去人们只能顺着等级政治的阶梯往上爬这种狭隘的行为模式,转变为朝着经济、政治、文化三个不同的方向自由选择和发展的行为模式,公民社会和公民权利意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三是政治上由极权、专制和权治初步转向了宪政、民主和法治,垂直的、金字塔式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向了横向的、扁平化的社会治理模式。

总之,没有社会结构的横向展开,没有公民社会的发展,没有保障这种展开和扩展的宪政民主法治,就无所谓左右划分而只有上下划分。当然,在现代化的早期,由于传统社会的惯性力量,还会出现财富、权力、文化等社会资源占有上的严重分化乃至两极分化,但是,以暴力和政治权力维系的僵硬的等级制度到底是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生产的阶级和阶层的分化,而这些阶级和阶层之间的横向竞争,原则上是没有血缘、宗法、法律、政治、意识形态等等垂直的、牢不可破的隔离和屏障的。

2、左右划分的几个依据

(1)以拥有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资源的多寡为依据

通常,拥有较多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资源的阶级和阶层(所谓精英),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是偏右的,拥有最多社会资源的人群是最右的;拥有较少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资源的阶级和阶层(所谓平民),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是偏左的,拥有最少社会资源的人群是最左的。这当然不否认,有些精英会成为左派,而有些平民会成为右派。

(2)以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为依据

现代社会以自由、平等、正义为普世价值,但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偏向。一般而言,右派虽然不否认平等和正义,但坚定地把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重视消极自由而相对忽视积极自由;如果也承认平等,那只承认与个人自由完全一致的人格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而坚决反对起点平等和结果平等、拒斥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如果也承认正义,那只承认基于自由的正义而否认基于平等的正义。与此相反,左派虽然不否认自由和差异,但坚定地把平等放在第一位,重视积极自由而相对忽视消极自由;要求起点平等以及尽可能的结果平等,要求较高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要求基于平等之上的社会公正。

(3)以对市场经济的不同理解为依据

右派主张自由放任市场经济,或所谓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认为价格这只无形之手完全能够有效地调节供求矛盾,达到市场均衡,不存在所谓市场失灵,市场竞争能够自动地实现社会利益和公共福利的最大化,包括自动地调节劳资冲突和贫富分化;左派则主张社会市场经济,即认为市场不是孤立的和天然自足的,它受到来自社会的、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道德的各种力量的制约,尤其是受到联合起来的劳工力量的制约,劳资集体谈判这种有形之手或劳动力集体定价机制,取代劳动力供求关系这只无形之手或劳动力个别定价机制,而成为决定劳动力价格和调整劳资关系的主要机制。

(4)以公民社会自身建设的逻辑和方式为依据

右派从个人自由优先的原理出发,主张较低程度的公民结社或联合,认为自由平等的公民个人之间,最多只存在阶层的区别,不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坚决反对威慑个人自由的任何形式的集体主义;左派也以承认个人自由和权利、公民结社自由为前提,但认为公民是分为不同阶级的,个人自由和权利应当上升为阶级的自由和权利,阶级一旦产生,就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个人自由,个人应该放弃一定的自由和权利以实现阶级的团结、互助与联合,通过阶级之间的博弈而不是个人抗争或个人成功来解决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5)以对国家、政府、政治权力的态度为依据

右派主张最小国家和最小政府,凡是市场和社会能够解决的问题,都不允许国家、政府插手,国家、政府只需要维持市场竞争的秩序、社会的公共安全以及市场不愿提供或没有能力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就可以了,或者说,在宪政、民主、法治中,右派更重视宪政和法治,而相对忽视民主,如果也认同民主的话,主要指精英民主和间接民主,而反对大众民主和直接民主;左派虽然也认同宪政、民主、法治,认同“大社会、小政府”的基本框架,但更重视民主和法治而相对忽视宪政,认为一个民主的政府,有义务为更多的公民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提供更多的平等、福利、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此左派呼吁更多和更直接的民主,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所有社会成员的实质上的自由和平等。

(6)以要求进步的快慢、变革的急缓为依据

右派除了在其上升时期,在与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斗争时期主张彻底的革命和激烈的变革外,在其成为主流政治思想力量后,就倾向于对现存秩序持保守的态度,如果也要求进步和变革的话,那一定是主张温和的改良和缓慢的变革,坚决反对革命和激烈的变革;左派则对现存秩序持比较激烈的批判态度,要求更多、更快、更彻底的改变,甚至要求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

(7)以对待传统的态度为依据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过程中,右派接替了传统统治阶级,而在市场经济和宪政民主社会里占据了主导的、强势的地位,甚至一度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阶级实行专政(比如限制底层民众的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因此,右派对传统有更多温情的理解和包容;左派通常以弱势群体的代表为己任,认为现在的强势阶级和统治阶级与传统社会的统治阶级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继续对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持激烈批判和否定的态度,甚至要求与传统进行最彻底的决裂。

二、 极右、中右、中左、极左的思想政治定位和相互关系

上文对左右的划分,是一种简单的二分法,严格地说,只适用于中左和中右,而不适用于极端的左和极端的右,因为中左和中右是围绕着中道而展开竞争与合作的,而极左和极右则是与中道完全相反的,虽然说极左是把中右推到极端的产物,极右是把中右推到极端的产物,但其实极左不仅是与中右对立的,与中左也是对立的,而极右不仅与中左是对立的,与中右也是对立的。因此,只有极右、中右、中左、极左四分法才能准确地反映复杂的思想政治光谱。

1、极右、中右、中左、极左的思想政治定位

(1)极右。通常指那种突破平等的底线而赤裸裸地主张“优等人”的绝对自由和公开的社会不平等的思想政治力量,这往往是自由放任主义和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经济力量,或者其他某些社会力量如政治的、种族的、宗教的力量发展到极端的必然产物,是在丛林状态中获胜的强者的权力宣言,它是一种政治上的返祖现象。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军国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白人种族主义就是极右势力的典型代表。

(2)中右。通常指那种主张自由优先兼顾平等的思想政治力量,在现代社会,自由主义是典型的中右。自由主义按其对自由与平等关系的不同理解,本身又有右中左三种形态:偏右的是保守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居中的是古典自由主义,偏左的是社会自由主义,或左翼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在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中是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也是竞争性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以之为思想指导的中右政党如英国的保守党、美国的共和党、德国的基民盟,长期居于执政地位。

(3)中左。通常指那种主张平等优先兼顾自由的思想政治力量,在现代社会,社会主义、社群主义、女权主义、环保主义等思潮属于中左,其中以社会主义影响最大。社会主义按其本身对自由与平等关系的理解,也有右中左三种形态:偏右的是社会民主主义,居中的是民主社会主义,偏左的是新马克思主义(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温和形态)。社会主义是以工人阶级为社会基础的思想意识形态,其中以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为思想指导的中左政党如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经常获得执政地位。

(4)极左。通常指那种突破自由的底线而主张起点平等和结果平等的思想政治力量,在现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民粹主义、无政府工团主义等思潮属于极左,在欧洲,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曾经在19世纪中后期获得较大的影响,但后来转入衰落并逐渐边缘化了,以之为指导思想的欧美国家的共产党正在趋于消亡。但是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作为马克思主义之国家主义化和实用主义化的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毛主义等等,一度获得世界性的影响和力量,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鼎盛而终于转向衰落。

2、极右、中右、中左、极左的相互关系

一般人都以为,极右和中右都属于右,中左和极左都属于左,前两者的共同性当然会大于它们与左的共同性,后两者的共同性当然会大于它们与右的共同性。然而,这是一种误解。我们看到的是相反的情况,那就是中右与中左的共同性大于中右与极右的共同性,中左与中右的共同性大于中左与极左的共同性;或者说,中右与中左正从右和左两个方向向中间汇合,而极右和极左则各自走向极端并且两极相通,成为市场经济、普世价值和宪政民主的否定性和破坏性力量。

(1)中右和中左向中间区域的融合

由于资本的劳动化和劳动的资本化,使得智力劳动或者人力资本有可能并正开始超越物质资本和简单劳动而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由于中产阶级有可能并正开始超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逐渐成为主导的阶级,中右和中左的思想政治力量,尤其是自由主义中的左翼(社会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中的右翼(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了。正像资本与劳动谁也消灭不了谁并趋于融合一样,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也是如此,以至于中右政党执政时也不得不继续保持劳工的基本权利和社会福利,而中左政党执政时也不得不继续保持市场经济的基本体制。

中右和中左,除了他们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正在走向融合外,在思想上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双方都认同自由、平等、正义的价值理念,而在政治上都认同宪政、民主、法治的政治制度,因此我国学者陈子明先生准确地把中右称之为“宪政右派”,把中左称之为“宪政左派”。网上有一个叫胡常根的民工兄弟,又把中右称之为“民右”或“民主右派”,把中左称之为“民左”或“民主左派”。只要认同市场经济、普世价值和宪政民主法治,不管中右和中左有多么大的差别、矛盾和冲突,总是可以通过结社、集体谈判和集体博弈、政党竞争、选举和立法等等和平的、理性的、有序的、法治的方式予以化解的。当然,我们希望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成为文明世界的主流发展方向。

(2)极右和极左两极相通

极右和极左,表面上是针锋相对甚至绝对对立的,前者鼓吹强权就是真理、精英治国、优秀种族或神的选民统治世界,少数杰出人物可以代表全社会、全民族乃至全人类(唯心史观、英雄史观),后者则鼓吹劳动创造人本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推动者、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政党和政府只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唯物史观、人民史观),但细观之下,就会发现物极必反,而且两极相通:

首先是思想上相通。顾名思义,极右和极左都是一种极端思潮,作为极端,它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共享一些同样的东西:信奉一元论和决定论;自认为掌握了宇宙真理和人类正义,是绝对真理和绝对正义的化身。

其次是政治上相通,即两者都要求取消多党竞争、结社自由、思想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罢工自由,建立一个垄断全部社会资源的党国体制和极权国家体制。因此陈子明把极右称之为专政右派,把极左称之为专政左派;胡常根的说法是专制右派(右愤)和专制左派(左愤)。

第三是组织技术和执政方式上相通。当其处于上升和谋取权力阶段时,极左会以被统治阶级、社会底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忠实代表的面貌出现,极右则会以民族、国家、文明的最优秀代表的面貌出现,利用宪政民主下包容多元的制度、文化与和平发展空间,扩大影响和选民基础,一旦通过竞选程序上台(纳粹),或者利用国家权力出现溃败状态时政变或武装暴动上台(布尔什维克),就逐渐抛弃宪政民主法治的外衣和羁绊,以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武装到牙齿的党军宪警暴力集团,对所有政治反对力量、异议人士、中间人士和内部不坚定的成员,不择手段地进行思想控制、灌输洗脑、欺骗利诱、造谣惑众、威胁恐吓、监视举报、劳改囚禁、刑讯逼供、判刑流放,直至政治谋杀和判处死刑,从而建立一个极权主义的国家和制度。极右和极左之所以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目的,是因为极右的乌托邦敌视左翼群众而实际上又得不到大多数右翼群众自发自觉的支持,极左的乌托邦敌视右翼群众而实际上又得不到大多数左翼群众自发自觉的支持,它们仅仅靠宪政民主法治下的理性说服都是很难得到群众的同意和授权的,于是只能动用欺骗和暴力手段了。

第四是极右和极左在掌握权力的条件下向对方转化。无论是极右,还是极左,都缺乏自由、平等、正义的价值理念,都违背宪政、民主、法治的政治规则,其本质上是无法解决精英人物与平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无法在精英人物与平民大众之间建立一种有序而通畅的关系。极左派在没有获得权力之前,一定会极力掩饰他们自己也是精英这个事实,而处处标榜民众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一旦民众帮助他们获得了权力,他们手中的权力就一定会因为缺乏民众的监督和制约而蜕变为极权专制权力,极左因此也就转变为极右,尽管他们还会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标榜极左。此即所谓“形左实右”也。极右派虽然不惮于鼓吹英雄史观,但也深知要获得和掌握权力,必须极力煽动民众的国家民族认同,而在上台以后,为了巩固政权,也会实施一些极左的、平均主义的、民粹主义的政策,诱使底层民众为其对内极权专制、对外穷兵黩武充当炮灰。此即所谓“形右实左”也。总之,不管极右和极左是如何相互渗透和转化的,其反自由、反平等、反正义的极权、专制、权治的实质是一样的。

(3)自由主义是极右的尅星,正如社会主义是极左的尅星

社会主义当然也是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种族主义、军国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的对立面,但却克服和战胜不了后者,因为社会主义不是它们的面对面的、直接的对手,而自由主义则是它们的面对面的、直接的对手,只要极右得势,自由主义就会首遭灭顶之灾,因此必须奋力反抗,而自由主义所推崇的个人权利和自由市场经济的扩大和发展,会侵蚀掉极右思想政治力量赖以产生的垄断性的经济与社会基础。反过来说,自由主义虽然也是共产主义的对立面,但却克服和战胜不了共产主义,因为自由主义不是共产主义的面对面的、直接的对手,而且由于自由主义本身的缺陷,使它铲除不了共产主义得以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才是共产主义的面对面的、直接的对手,而且因为社会主义能够有效地解决贫富两极分化问题,使底层民众得到较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满足了自由主义满足不了他们的对于平等和社会公正的诉求,才釜底抽薪般地消除了极左思想政治力量得以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

(4)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和平竞争与有效合作,是弱化和消除极右、极左势力的唯一途径

如果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你死我活地斗起来的话,极右与极左就会趁虚而入、大举发展:如果自由主义输了,战败了的自由主义者会转化为极右派,而社会主义本身会转化为极左派;如果社会主义输了,战败了的社会主义会转化为极左派,而自由主义本身会转化为极右派。只有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分别防止和阻止极右派和极左派的滋长蔓延,同时把越来越多的选民吸引到中右和中左的范围,通过中右和中左的有序的政权轮替,巩固宪政、民主和法治的政治制度,极右和极左才会逐渐被弱化和边缘化,而且实际上,随着宪政民主法治的巩固和发展,也逼迫极右和极左淡化了自己的极端色彩,原则上和基本上接受了宪政民主法治的政治框架,于今,与其说它们还是极右派和极左派,不如说它们只是激进右派和激进左派了。当然,在很长历史时期,还会存在极右与极左回潮与复辟的现实可能性。

可以用几何图形来显示和标明上述关系:

中右、极右、中左、极左四者构成的不是一条从一个原点出发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无限延伸的直线(这条直线不能够表现中右和中左向中间靠拢,极右和极左相反相成的关系):

而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并且最终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就像人们从地球上任意一点向东向西或向南向北运动,最终都会在地球背面上对称的位置相遇一样: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