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实
姜克实

日本近代史专攻。日本冈山大学名誉教授。從事日中两方战争档案史料的学术考证。以正学术风气,留真相于青史。

9 結尾 台兒莊戰役的損失比較和湯軍團的功過

最後再從可靠的檔案資料中的數據面,看一看日中兩方台兒莊戰鬥中的戰損比較。若求嚴謹,一,把地點局限於台兒莊東(坂本支隊)西(正面,瀨谷支隊)兩個戰場,二,把時間限定於3月23日瀨谷支隊派遣部隊南下台兒莊始作戰,至4月8日坂本支隊撤出台兒莊止的17天內,三,把所謂各方的殲敵戰果,僅局限於不易作假的己方戰損統計,並只取戰死,陣亡數字[1]時,可得知被稱為"台児莊大捷"的這次戰役中,瀨谷支隊與孫連仲第二十集團軍在台兒莊正面戰場作戰中共戰死392名,坂本支隊於湯軍團在台兒莊東部戰場戰鬥中共戰死184名[2](不包括湯軍團3月24-28日,郭裡集附近戰鬥)。若加算負傷,傷亡全體的概數推測約1500名(負傷面沒有確切數字)。

對比下,孫連仲第二十集團軍方面記錄(3月23日-4月7日) 此期間其各部共陣亡3236名。湯軍團方面3月16至4月17日間,有一個不完全數字為陣亡 3598名[3]

根據國史館檔案內容筆者歸納做表

    若看數據面對比結果,可知道湯軍團在台兒莊附近的戰鬥,打得比孫連仲部糟糕得多。不提棗嶧反擊戰(3月24-28日,郭裡集附近戰鬥)的完全挫折(參考筆者《郭裡集附近戰鬥研究》一文),或關鍵時刻於台兒莊北方戰場釜底抽薪的拙劣指揮,僅看其在台兒莊東戰場的戰果(坂本支隊的戰損),也可知其表現如何。7萬大軍與坂本支隊6000人激戰一周,不僅未能達到迅速殲敵的作戰目的,反而在東戰場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潭,導致了台兒莊正面戰場的危機。對坂本支隊的七天戰鬥中,日軍方面全體僅記錄了戰死者184名的損失。而孫連仲半數人馬(約三個半師,不足四萬人,抗擊瀨谷支隊10000名精銳(武器面更精良),但卻能取得斃敵392名的戰果(瀨谷支隊方面記錄的戰損)。

從以上湯軍團的所為,戰績面看,連庇護者蔣中正都忍不住動怒,拍案而起是有道理的。最終能為湯恩伯掩蓋此過失的,是敵方瀨谷支隊的自主撤退。如本論以上分析,導致日軍從台兒莊戰場撤退的要素有內外原因,非常複雜。外因面,除了李宗仁的戰略統籌指揮(佈網大包圍),孫連仲部的頑強抗戰的影響外,不否認也有湯軍團7萬大軍壓境,形成側面威脅的一面。其綜合結果,產生了雖沒有反擊,大捷實質,但卻形成戰略面勝利(迫使敵撤退)的最終局面,同時也將本戰役中表現拙劣的指揮者湯恩伯軍團長拖出不名譽的窘境。在媒體的戰果擴大宣傳中形成的,舉國上下億萬軍民的大捷歡呼聲中,擁有第五戰區最大實力的湯軍團,也自然而然地與孫連仲部並肩,成為抗戰英雄和台兒莊大捷的演出者。

一面,湯恩伯本身,最明白此時指揮中的過失。所以之後,在編寫軍團有關台莊戰鬥的記錄中,執筆者極力修飾,企圖掩蓋湯將軍失策的一面。其中最怕世人指責的部分,即為3月31日,湯恩伯在台兒莊北方戰場釜底抽薪,調出關麟征軍的決策。對此行為,湯軍團戰史《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抗戰紀實》中有如下辯護

此時,橫亙在本軍團面前的問題,第一是要盡可能迅速完成台棗支路上的主力戰鬥(指正面戰場南北兩面夾擊瀨谷支隊的原方針),第二是要使背後的突然襲擊(指坂本支隊到來的影響),不致影響到主力戰場的行動。…湯軍團長縝密考慮了這些要件之後,採取斷然的處置,就是決心轉用兵力,…由內線轉為外線(指將主力轉到台兒莊東戰場,截擊坂本支隊),…當時湯恩伯將軍這一正確而迅速的處置,是我們在台兒莊會戰勝敗的主要關鍵。…我們對於湯將軍卓越的指揮才能真是無限敬佩![4]

與事實真相對比,可見湯軍團的掩飾,自讚,個人吹捧,到了令人肉麻之地步。筆者並不否認湯軍團調兵截擊坂本支隊判斷的正確性。問題是在瀨谷支隊全體赴援,台兒莊正面戰場空虛,孫連仲部最吃緊的時候,將位置於城北方,已做好攻擊準備的關麟征第52軍部全部撤走,且7萬大軍之後在台兒莊東戰場的以十對一的戰鬥中卻陷入泥潭,整整7天,也一直也未能取得所期待的那種集中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神速行動”,將敵“各個擊破”的結果(同前史料,71頁)。東戰場中擁擠不堪的湯軍團三個軍(調動時為兩軍,4月2日增加了周礨第75軍,總數到達到3個軍以上)中,3月31日哪怕留給孫連仲部一至兩師,能在台兒莊北牽制瀨谷支隊的台兒莊城外掃蕩,孫連仲的第27師也不一定會遭到慘敗,導致正面戰場外圍三面空虛的危機結果。

基於本論的新研究結果,今後對台児莊大捷應如何再次評價?筆者認為,台兒莊附近的戰鬥(日軍稱南部山東剿滅作戰)中,由於輕敵,和軍上層部的寡兵冒進的錯誤指揮,日軍在戰略上完全失敗,最後被迫撤出台兒莊。此為一個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但將日軍的幾乎沒有出現損失的自主撤退,無中生有地美化為國軍全面反擊,追擊下取得的大捷戰果之處,從本論的考證結果看並不正確。此外,有關日軍作戰的目的(是否企圖南下徐州),湯軍團在此役中的歷史功過,所謂大捷戰果的實質檢證,台兒莊的“大捷”與徐州會戰的“敗北”之間的有機關聯等,許多問題還有待歷史的重新檢證,評價。戰史記錄,並不是共產黨所稱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工具”,最重要的是一點是要正確地記錄,還原歷史事實。


[1] 負傷數統計方法不同,也很容易被宣傳作假,而死亡是一個硬性數字,特別是軍籍,戶籍等行政方面制度較健全的日本,戰死者,在戰史記錄,國家行政記錄,媒體記錄等中都有複數可調查的方法,戰爭初期,基本全部都能具體到人名,所屬,死亡日期,地點,若調查得當,可以稱是一個不會出差錯的精確數字,此為筆者在戰史研究中,提倡戰損自報原則,不取戰果,僅取戰損(特別是死亡統計)統計的理由,以自己的戰損,作為對方的戰果。

[2] 此數字是從政府兩種《官報》(戰死者通報和靖國神社合祀者名單)中考證出的綜合結果,比戰史(戰鬥詳報)記錄更完全,精確,但有可能超出實際人數(死因,死地不能精確判斷時)。出處等可見本論各章節提供的具體名單。

[3] 第二十集團軍方面統計來源為國史館,數位典藏號 002-090200-00045-145,湯恩伯第二十軍團方面數字來源為國史館,數位典藏號002-090200-00036-137。 湯軍團方面數字包括滕縣,臨城,嶧縣,郭裡集各次戰鬥統計,並截止到第二次台兒莊戰役中的4月17日,超計10日,並有部分部隊漏記,所以僅可作參考,推測本論限定的台兒莊戰場的損失,不足其半數。

[4] 《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抗戰紀實》,中國現代史料叢書. 第二輯, 對日抗戰 ; 3. 臺北 :芶吉堂 1962年72-73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