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im
jeanyim

在中國的邊緣行走和思考。

澳門的瓷板路牌:只像青花瓷嗎?

這種成為澳門旅遊代言的藍白色瓷板,遠遠不止是幾百年前海上瓷器貿易的遺跡。它的裝飾風格來自一千多年前的阿拉伯,而審美詣趣,則深植於六千年來的「近東-地中海」文明源頭。

上一次提到,如今的澳門,街頭巷尾有太多能跟香港混淆的事物,語言、商場、連鎖店⋯⋯惟獨那裡的瓷板路牌,能讓人一眼就分辨出不同。

圖1:澳門聖方濟各斜巷路牌。筆者攝於2023年9月17日。

其實不只藍白素色的路牌,澳門一些老建築的外牆、內部裝潢,甚至茶餐廳的餐檯墊,也常出現另一種類似的彩繪瓷磚風格,色彩以藍黃橙棕為主,亦有全彩,十分南歐風情。這兩種瓷磚系出同源,都採用了錫釉工藝,即在不夠瑩白的陶胎/瓷胎上,先覆蓋一層不透明的白色釉料,再施彩釉。白底藍花的,叫做Azulejo,也常有藍白黃三色款,是葡萄牙國寶級文化遺產,里斯本甚至有一個專門的「國立瓷板畫博物館(Museu Nacional do Azulejo)」;至於全彩的,則叫Majolica,在文藝復興時期,從西班牙馬約卡島(Majoca)傳到義大利,進而影響了那個時代義大利的彩釉裝飾藝術。

圖2:有沒有覺得它們是親戚?筆者攝於2023年9月17日(澳門)及2006年12月24日(馬德里)。

既然是藍色為主的瓷磚裝飾,Azulejo這個名稱,很多人都以為,來自Azul這個西葡語言中表示「藍色」的詞;但並非如此,它其實來自另一個阿拉伯詞彙。因為錫釉工藝是在八、九世紀時,由阿拔斯王朝的阿拉伯工匠發明的技術。當時,來自中原的瓷器,已沿絲綢之路廣為人知。由於瓷器利潤豐厚,各地工匠都很眼饞,便設法複製。奈何技術所限,窯爐溫度不夠高,燒不出中原那種瑩白的瓷器。於是,阿拉伯工匠便開發出「陶胎+白釉+彩繪」的山寨產品,後來竟也自成一格。

圖3:阿拔斯王朝時期阿拉伯工匠製作的錫釉陶碗,高9.6cm,碗口直徑28.2cm,公元九世紀。

再後來,在穆斯林佔領伊比利亞半島的年代,來自阿拉伯的錫釉工藝,就被帶到了歐洲大陸的最西端,融入了當地的裝飾藝術之中。下圖是筆者2006年在西班牙托雷多(Toledo)拍攝的路牌,很顯然就是保留了「陶胎+白釉+彩繪」的風格,藍框藍字,與今日澳門的路牌,也有明顯的親緣關係。托雷多回到歐洲人手中之後,繼而成為一千年前伊比利亞半島的文化中心,許多穆斯林世界的文化與科技,都是通過托雷多翻譯院,為黑暗混亂的中世紀歐洲,帶來一束亮光。

圖4:Toledo (2006) v.s. Macau (2023)

又過五百年,歐洲人開始了史詩般的海洋探險。作為海商年代的先鋒,葡萄牙最早通過海路,直接帶回東方瓷器。西方的大航海時代,正是東方的明帝國時期,明青花便在歐陸風靡一時。於是,就連本土生根的Azulejo,也走上了仿青花的風格,而且一仿就是幾百年。

圖5:葡萄牙建築外牆上的藍白瓷板畫

不過,除了海商時代對明青花的痴迷,歐洲這種對藍色裝飾的執著,還有另一重源自歷史更深處的審美偏好。距今6000年前,早在「蘇美爾-阿卡德」(Sumerian-Akkadian)時期,新月沃地的商人們,就已從中亞(今阿富汗)進口一種不透明的礦石。它有著神秘濃郁的青藍色,有時與白色斑紋相錯雜,像藍天白雲,又像碧海翻波;有時又綴著閃耀的金色斑點,彷彿破曉前的天空,晨星閃爍。青金石,古埃及法老曾以等重的黃金來購買,是上古近東地區的「帝王之石」。

圖6:兩種不同配色的青金石
圖7:伊拉克烏爾城邦遺址出土的牛頭豎琴裝飾殘片,其鬍鬚、頭髮、眼珠及牛角尖端均以青金石製作。

出於對這種「帝王色」的追捧,在公元前2200年前後,古埃及人已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款能夠持久的藍色顏料。他們利用含銅礦物燒出不透明的藍色玻璃,再將之粉碎,與其他增稠劑混合,便成為持久展現天空海洋般藍色的油漆或釉料。正如華夏文明對玉色的喜愛,帶來了對青瓷的推崇一樣,在古代近東,模仿青金石的藍,也一直是讓工匠們絞盡腦汁的追求。

圖8:古埃及藍色獅子塑像,製作年代約為1981-1640 BC。

後來,在歐洲發展起來的古希臘文明,通過環地中海貿易交流,從上古近東地區吸取大量文化養分,並成為接下來三千年裡西方文化的基石。因為這個緣由,歐洲人在看到明青花的時候,想到的不僅是那個遙遠又充滿傳說的東方國度,而且也激活了一直留存在西方文化中,對於青藍色的仰慕之情。

因此,這種成為澳門旅遊代言的藍白色瓷板,遠遠不止是幾百年前海上瓷器貿易的遺跡。它的裝飾風格來自一千多年前的阿拉伯,而審美詣趣,則深植於六千年來的「近東-地中海」文明源頭。

圖9:澳門旅遊紀念品,藍白路牌冰箱貼,筆者攝於澳門海事博物館紀念品專櫃,2023年9月18日。

【題外話】

至於西葡瓷磚畫的「拼貼」風格,其實又與上古近東有關,而Azulejo這個詞的阿拉伯來源,是**الزليج (al-zillīj)**這個詞,意為「打磨過的小石頭」。除此之外,青花瓷所需的藍色釉料,亦依賴產自阿拉伯地區的鈷料。這是另一個悠長的故事,更是在航海時代之前,亞歐商路就已為大陸兩端,帶來過彼此文化的反覆浸潤。

還有,西葡的瓷板畫拼貼,在遠東的華人世界裡,分別透過不同的殖民體系,遺留下了台灣花磚和星馬娘惹花磚這對色彩繽紛的並蒂之花。這些,將來有機會再寫吧。
【原文首發於「漂榴」官網,點此閱讀

【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

圖3: 阿拔斯王朝時期的錫釉陶碗:http://www.alaintruong.com/archives/2020/03/16/38105319.html

圖5: 葡萄牙建築外牆上的藍白瓷板畫:https://www.portugalhomes.com/news/article/439/tiles-portuguese-buildings

圖6: 藍白色青金石:https://www.sagegoddess.com/product/gemstones-natural-lapis-lazuli/

圖6: 藍金色青金石:https://serendipitycrystals.co.uk/blog-about-a-crystal/

圖7: 青金石裝飾的牛頭豎琴:https://www.penn.museum/collections/object/9347

圖8: 古埃及藍色獅子塑像:https://www.kaiak.tw/blue-history/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