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補齋
何補齋

竊思平生所學,何補於國計民生?

【舊時月色】那些買了二次的書

淑惠遺書,淑惠得之,又何求乎?古有明訓也。

有一天回家,發現桌上擺了一本《紫禁城的黃昏》。這是一本回憶錄,作者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英籍家教莊士敦,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妳怎麼買這本書?」

「我們家有囉?」

「好像是。」

在書架間打量一番,抽出一本版型較小的《紫禁城的黃昏》。

「妳看!」

「但是這本說是一個比較古老的譯本,這個譯者加了很多自己的註釋在裡面,搞不好不是同一本。」

「是哦!我看一下。」

「你看,還好,我買這本是高伯雨譯的,你那本是譯者是秦仲龢。」

「對哦!我看看...........哇!那個高伯雨就是秦仲龢說。」(高為本名,秦為筆名)

「真的嗎?怎麼辦,買重複啦!不過我這本有很多照片。」

「哦!而且妳買這本,字比較大,比較好讀。」

吾家出現一本書被兩個人各買一次的情形,其實並不多見,因為閱讀取向不大一樣。印象所及,還有楊照的《暗巷迷夜》、邱妙津的《鱷魚手記》。至於我個人不小心買了兩次的,就不多說了!

初讀楊照所著《暗巷迷夜》,是在馬祖當兵之日,書是在連江圖書館裡借來的。讀了頗為震撼,倒不是說這本小說有多麼了不起,而是在下年輕時也有過文藝大夢,也想寫寫小說,但眼高手低,從來沒有真的去寫,甚至沒有完整的故事架構,有的只是一種「我要寫小說」的感覺。

讀了《暗巷迷夜》之後,恍然驚覺我想要寫的那種小說,已經被楊照寫走了。心裡有點幹,卻也有點輕鬆。文學夢醒,人是不是也會長大一點?

退伍後,想要買一本《暗巷迷夜》來收藏,沒想到居然絕版了。後來才在茉莉二手書店裡買到一本。

有一次和老婆回娘家,在她年輕時候的書架上,也看到一本《暗巷迷夜》,就順手帶回家。

某日健忘症發作,看到書架上怎麼有兩本《暗巷迷夜》,拿下來翻一翻,發現其中有一本署名「陳淑惠」,恰是太座大人學姐的大名,於是就請太座大人趕快拿去還人家。

結果陳淑惠學姐一頭霧水,完全記不得她什麼時候買過這本書,更不記得有把這本書借給別人。

搞半天,我想那本「陳淑惠」的《暗巷迷夜》應該是我在二手書店買的,不過既然已經「還給」了另一個「陳淑惠」,也就沒有要回來了。所謂淑惠遺書,淑惠得之,又何求乎?古有明訓也。

不過這本由聯合文學出版的《暗巷迷夜》,不論是我買的二手書,或是我老婆當年買的一手書,經過多年之後,打開書頁都有一股難聞的大便味(後來我在舊香居或什麼其他二手書店又聞過一、兩次,一樣臭!)。同時期聯合文學的其他出版品就沒有這種臭味,真是怪哉!想是當年這批印書用紙的品質問題。

多年之後,《暗巷迷夜》也有重版再來,我就沒有買了。海濱有逐臭之夫,書臭一點,無妨。何況,楊照於我也已經褪色了。

這世界有了kindle以後,買書不怎麼流行了。我老人家雖然不買電子書,但眼力差了,精力頹了,買書也就不怎麼帶勁了。

讀日無多慎買書。我想,一本書買兩次的歷史機緣或許已經結束,可以做一個小小的記錄。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