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補齋
何補齋

竊思平生所學,何補於國計民生?

《冰鑑》神骨章第一

相傳曾國藩的相人之法,冰鑑是也。

《冰鑑》據傳是曾國藩所著面相之書。曾國藩出將入相,可謂以一人繫一朝之安危,諡「文正」,是文臣的最高榮譽。傳說中曾文正公用人如神,據說只見了劉銘傳一面,就看出他日後必成名將。《冰鑑》一書對於高級知識分子的面相之法獨有見地,在下對於相法並無研究,但覺此書說法別開生面,乃稍予注釋解說,想來謬誤之處必然不少,尚祈方家多多指正。

《冰鑑》第一章為《神骨章》,講的是「神」和「骨」兩件事情。原文第一段如下:

「語云脫榖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山騫不崩,惟石為鎮,骨之謂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

《冰鑑》開宗明義就強調「神」與「骨」的重要。他說「神」就像是稻穀中的米粒,「骨」就像是組成大山的岩盤,是一個人精華所在。而觀察一個人的「神」,只要看他的眼睛就明白了;觀察一個人的「骨」也只要看他的頭臉部的骨架就知道了。江湖術士之流,雖然還會提到身材體形種種相法,但就高級知識分子而言,一定要先觀察他「神」與「骨」這兩項最重要的特質,如果不能正確的判斷「神」、「骨」,那其餘就不必再論了。

「相家論神,有清濁之辨,清濁易辨,邪正難辨,欲辨邪正,先觀動靜。靜若含珠,動若水發,靜若無人,動若赴敵,此為澄清到底。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託跡二清,不可不辯。」

這一段講的是「神」,也就是觀察「眼睛」的大原則。曾國藩說:相家論神,「清濁易辨」,指的是看一個人聰明或愚笨、靈巧或粗鄙,很容易就可以從眼神上判斷出來。如果是眼神是「濁」的,那就不列入本書討論啦!因為這種人不能成為高級知識分子,曾國藩沒有討論的興趣。

如果眼神是「清」的,那還要區分成「正」、「邪」兩種情形。要判斷「正」與「邪」,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曾國藩說,想要觀察出一個高級知識分子是「正」或「邪」,就要觀察他在「動」、「靜」二種狀態時眼神的變化。所謂的「靜」指的是心情安定的狀態,而「動」則是受到外界刺激時有所反應的情況。

「清」而「正」的眼神,在安定的時候,彷彿有如珍珠般內歛的光澤,不受外界的影響;在受刺激的時候,則好像大水將要流動,透露出一股要赴敵般的專注與勇敢,這種人是真正成大器者。

另外還有兩種眼神,跟上面的情形很像,但本質上卻大不相同,曾國藩提醒我們要注意地加以分辨:第一種「清」而「邪」的眼神,在安定的時候像螢火蟲的光,閃爍迷離,在受刺激的時候則眼波流動,目無定向,這種人「尖巧喜淫」,大概是指腦筋轉的快,有小聰明,但物質慾望很高,曾國藩稱之為「敗器」,也說是說看起來是個人才,其實不能擔當大任;第二種「清」而「邪」的眼神,在安定的時候像是半睡半醒,在受刺激的時候眼光就像是小鹿被驚嚇時的眼神,這種人「別才」(頗有智能而不循正道)而「深思」(城府很深),曾國藩稱之為「隱流」,就是說看起來人不錯,其實是個壞胚子。

「凡精神抖擻時易見,斷續處難見。斷者出處斷,續者閉處續,道家所謂收拾入門之說。不了處看其脫略,做了處看其針線。小心者從其做不了處看之,疏節闊目,若不經意,所謂脫略也。大膽者從其做了處看之,慎重周密,無有苟且,所謂針線也。二者實看向內處,稍移外便落情態矣,情態易見。」

接下來這一段是曾國藩解說相「神」的方法及要領。他說:大凡人精神飽滿的時候,看起來都不錯,只有在情境轉換的時間點,才能觀察到一個人處事的細節,可以用來判斷他的「神」究竟是如何。在一個人遭遇事情還來不及準備的時候(不了處),要觀察他是否有粗心大意的情形(脫略),而在一個人遭遇事情,已經開始認真處理後(做了處),要觀察他否確實小心謹慎(針線)。

對一個平常做事很小心的人,就要從他遭遇事情的當下,也就是「不了處」來觀察他,看看是不是有粗心大意的情形呢?如果有,就可以知道他並非真的是如外表所顯示的那麼小心謹慎。

  對一個平常做風大膽,粗枝大葉的人,就要從他開始認真的時候,也就是「做了處」來觀察他,看他是不是處事慎重周密,注意細節?如果是,就可以判斷他其實是一個細心的人,並不像外表那麼隨性。

這種觀察是要看到人內心裡面的,並不是只看表面,人浮面的表現叫作「情態」,而不是「神」,觀「情態」容易,觀「神」則很難。以上就是曾國藩對「神」的解說。

   接下來說「骨」: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強起,頂骨平起,佐串骨(#指鬢角骨#)角起,太陽骨線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顴骨豐起,項骨平伏起。在頭以天庭骨、枕骨、太陽骨為主,在面以眉骨、顴骨為主。五者備柱石器也,一則不窮,二則不賤,三則動履小勝,四貴矣。」

曾國藩認為就高級知識分子而言,只要看頭臉部的「骨」就好了,而且只有九個地方的「骨」是重要的。其中天庭骨(額頭)長的要開闊豐隆,枕骨(腦後)不能是扁頭,頂骨(頭頂)以平整為佳,佐串骨(鬢角的地方)要略為突出,太陽骨(太陽穴的地方)要長的直直的,眉骨要長的像小山丘一樣,鼻骨要挺,顴骨要豐滿,項骨(頸後)要平順。頭骨部分,以天庭骨、枕骨、太陽骨長的好最重要;面骨部分,則以眉骨、顴骨長得好最重要。如果五種骨都符合條件,是國之棟樑,符合一種,不會窮困,符合二種,不會低賤,符合三種,就在常人之上,符合四種,就是尊貴之人。

「骨有色面,以青為主,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紫次之,白斯下矣。骨有質,頭以聯者為貴,碎次之。總之,頭無惡骨,面佳不如頭佳。然大而缺天庭,終是賤品,圓而無串骨,半為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壽,顴骨與眼爭,子嗣不立。此中貴賤,有毫釐千里之辨。」

所謂骨有「色面」,就我猜想,指的應該是骨頭所在位置的表皮顏色。曾國藩說,骨之色面以青色最好,紫色次之,白色最差。「骨有質」,此句不易解。而所謂「骨以聯者為貴,碎次之」,指的是觀察「骨」要看整體的感覺,個別的骨長的很好,還不如整體看起來很協調。

「頭無惡骨」是說:頭骨的部分只有長的好跟長的平凡的區別,並沒有長壞了的問題;反面來說,面骨的部分可能就有長壞的考量。而頭骨長得好比面骨長得好來得重要。

以下,曾國藩舉出了幾種特別值得注意的情形:

  1. 大頭比小頭好,但如大頭而天庭骨長的不好,仍屬「賤品」。
  2. 頭長的圓圓的很好,但若佐串骨(鬢角處)沒有略為凸起,整個頭像籃球一樣那麼圓,多半是出家為僧或是孤單一人的命運。
  3. 鼻骨太高,好像要侵犯到眉毛了,父母親大多不會長壽
  4. 顴骨太高,把眼睛都逼小了,可能會沒有兒子。

而這其中的變化,差一點就差很多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