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AA

社會的失敗者,正向著成功進發。

山旮旯睇樓團


昨晚回家,媽沖了茶,我難得沒有立即到電腦前面,而是坐在客廳慢慢的享用一杯茶,也難得的看一會電視。

媽在看一個很小眾的電視台 HOY TV,一個很多人認為比當年亞洲電視更不如的老人台,電視播著一個日本節目叫《山旮旯睇樓團》。不知道山旮旯是什麼意思?這很正常,這是一個粵語詞,就算是粵語人,只看文字也可能不知道是什麼,但聽到讀音就一定知道,山旮旯粵音是「山卡啦」,即是很偏僻的地方角落的意思,總之就是很不方便去的地方。這個節目很有趣,節目主持會先使用Google Earth地圖搜尋日本境內一些很偏僻的地方、多是深山野林裡,很不應該出現但就是出現了的一間房屋,然後工作人員就會駕車出發,以地圖搜索及問路的方式去到那間房間,嘗試找到那間房屋看有沒有人住。

我剛好看的這一集,工作人員就找到了一間深山內,距離最近的小村子也要有七八公里遠的小屋,裡面竟仍有人住,那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原來他在五十幾年前即一九七幾年買了這個地方蓋了房子,與家人一起生活,不過他是建築工人,幾十年來一直遊走日本各地工作,只留下家人在這屋生活。後來老人退休回到小屋,但妻子卻生病了,苦撐六年之後離世。

除了老人,還有他其中一個女兒也住在這,本來女兒也早已搬走了,但因為當年要照顧生病的媽媽回到了這小屋,直到媽媽離世後也留在了這小屋繼續生活。這小屋十份偏僻,連水道也沒有舖好,他們是用井水駁上水喉用水,冬天用那些在電視劇才能看到的碳火取䁔。為什麼要留在這偏僻小屋生活?老人說這是他養妻活兒的根,而女兒卻跟地震有關。原來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雖然這小屋遠在深山,但那時候的海嘯都湧至小屋僅4公里遠。那天因為地震,女兒退早下班,駕車回家時大塞車,她塞在了一道橋上,很不容易的過了一道河橋,她突然感覺有點奇怪,從倒後鏡看一看,後面的車全沒了?她有一種不祥的感覺就全速趕回家。到了第二天,她才知道,原來海嘯洪水湧沒了她剛剛過了的河,連橋也沖毀了,她可能是最後一個能過那條橋的人。自此,她感到生命的重要,更珍惜在小屋與父親生活的時光,和簡單的生活。

我覺得這節目挺有趣就上網查了一查,才發現原來這節目大有來頭,它的節目原名是《ポツンと一軒家》,台灣譯名是《日本秘境有房好吃驚》,是日本黃金綜藝檔時段的收視冠軍。我想收視奇高的原因,相信也是都市人一種隱隱對簡單慢活的渴望吧。雖然我不知道節目有多少部份是真是假,工作人員真的就這樣隨意找一間小屋就出發?有沒有先聯絡那裡的屋主是否願意接受訪問?只看了一集的我回答不了,但我相信那些隱世小屋的屋主,一定有他們的原因才會隱世居住,從網上的資料:「有人告別繁華的都市,到空無一人的深山裡,專心治療被世間刺痛的心傷;有人退休後,結合登山與照顧別人的兩個嗜好,不時帶著登山團上山,到頗有風味的古民家裡,一邊做飯飲酒一邊眺望著奧多摩的山景,一次滿足爬山與吃飽喝足的樂趣,每隔一段時間就如此享受下半場人生。每個山中故事並不都是美滿,有人為了逃避現實而入山、有人不願造成兒女累贅而隱居、有人正在這裡等待著死亡的到來⋯⋯」(摘錄自:《日本秘境有房好吃驚》:製作費超窮酸的小節目)

我想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每天忙碌過後,總會有一刻在想:為什麼我要這樣生活,每天給工作壓到喘不過氣,每天都在擔心生活的問題,又或是其他的如感情、人際等等的事情困擾,從而在那一刻渴望著簡單的生活,或是想尋找初心,而這一節目正是訪問了那些如此做的人,給一眾城市迷失者很大的寄托。

我也經常這樣想,每天工作,賺的少少錢只為了應付生活,到底是為了什麼?何不簡簡單單?只是從小在城市長大,隱居避世的不確定性實在讓我卻步,也沒有那麼大的推動力推動我去嘗試一下,結果就仍然每天勞勞碌碌,為了那偶然少許的幾個小時空閒而感到快樂。不過想歸想,又有多少人真的會實行,大家早已適應城市生活的便利及多姿多采,搬到深山?哪有決心。正如我居住的香港,雖常被說地少人多,但其實卻擁有七成土地是郊外,這比例可是全球最高城市之一,而在郊外的一間房子,絕對比市區的便宜得多,肯定不需要房奴三十年,只是大家首先只會想到交通不方便、購物不方便什麼的。

說到尾,還是想想就算了,偶然的衝動,並不是真正的動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