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gohiking.blog
letsgohiking.blog

記錄超過300條行山路線資料,可按時間或起步地點搜尋路線。當中亦有專題文章及在香港以外行山的記錄。 天的漸變藍、海的碧綠與草木的青嫩,就是我的治療系。

港鐵油塘站>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通道>砵甸乍炮台>觀測所>探射燈台>發電站>安聯村>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通道>港鐵油塘站

天晴 / 21.1-26.5度/ 濕度 48-80%

交通:乘港鐵至油塘站 (A2出口)
感想:交通非常方便,路線四通八達,可按體力和時間自定長短。有山、有海、有軍事遺跡,確是個行山好地方。
長度|需時:5.18km / 約三小時
**注意:建議由熟路人士帶領及開啟行山App。

MTR Yau Tong Station>Junk Bay Chinese Permanent Cemetery Access Road>Pottinger Battery>Searchlight Positions>On Luen Tsuen>Junk Bay Chinese Permanent Cemetery Access Road>MTR Yau Tong Station

Transport:  Walk from MTR Yau Tong Station Exit A2

Feeling:  Love this easy, fun and highly accessible war relics trail.

Distance and Hiking Time: 5.18km, around three hours

**Points to note: Better accompanied by experienced hikers and with the help of hiking app.

乘港鐵至油塘站A2出口,轉左往高超道。

接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通道。

看見天氣這麼好,心情愉快。

左方為通往炮台山的入口,我們繼續沿車路向墳場方向行。

經過3號涼亭後要留意。

離開車路,轉右往鯉魚門。

行不久便離開石路,轉左走。

左右小徑殊道同歸。

走過一堆瓦礫。

再前行便有開揚景觀。上次在鯉魚門天后宮旁上來,初段是樓梯,中段要覓路至砵甸乍炮台。

現在可以從這兒下去,輕鬆多,容易得多。

沿山路下來,很快便到達砵甸乍炮台一號炮床 (南面) |下方地圖標示為 (1)。魔鬼山軍事設施於2009年12月18日獲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歌賦炮台和砵甸乍炮台處於一高一低的位置。兩個炮位與彈藥庫和地堡相連。(1)

炮台雜草叢生,高興在 Gwulo: Old Hong Kong 的網頁找到舊照片,可以一睹炮台原本的面貌。(2)

拍照後便往另一座砵甸乍炮台。

不用兩分鐘,便來到砵甸乍炮台二號炮床 (北面) |下方地圖標示為 (2),可以在Gwulo: Old Hong Kong的網頁看到炮台的舊照片。(3) 昔日英軍曾種下不少龍舌蘭作為炮台的屏障。香港大學團隊發掘炮台後,便將龍舌蘭移植至附近位置。這個炮台較大,現可以看到炮台結構。砵甸乍炮台共有兩座9.2 吋海防炮,因為當時軍事防衛策略的改變,大炮被轉移至鶴咀博加拉炮台。炮台有地下彈藥庫、附近有兩座探射燈台及一座發電站。(4)(5)

看結構圖才知,炮台連接一個大型水箱 (可看砵甸乍炮台 1 的錄像)。

當中有兩塊刻有按放日子1925年5月7日的瓦片,用以觀察裂縫有否增大及炮台有否沉降之用。(6)

我們走入炮台下的彈藥庫看看。

彈藥庫原有拱頂,可惜大部份磚塊已被拿走。(6)

這兒地方甚大,後才知道彈藥庫連接兩座炮台,若非沙泥掩蓋,便能通往第一號炮台。(6)

觀看結構圖,彈藥庫有七個開口位置,三個略大 (第1, 4及7的開口像右方大小),四個略小 (2, 3, 5及6 的開口像左方的大小)。(6)

往外望。

拍照後便原路返回第一座炮台,相片中間位置有小徑。

沿路下去,看看觀測站及探射燈台。

估計這是清朝時建的海關觀測台|下方地圖標示為 (3) ,後為英軍改建。(6)

下望鯉魚門石礦場。石礦場有路可以爬上來。

轉左走。

不久便接軍路。

仍能見軍路上的迷彩,相當美麗。

遇分岔路口,轉右先往右面的探射燈台。

到達第一個探射燈台 (右)|下方地圖標示為 (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香港的軍用探射燈主要有三種,海防探射燈、防空探射燈和機槍堡用的里昂燈。前兩者探射燈直徑90厘米,後者則約20-24厘米。(7) 這座海防探射燈台的上蓋已消失。還記得乘船往東龍島時,看到這座設於懸崖邊的探射燈台已想來看看,沒想到今天這麼輕易便來到,高興。

自去過歌連臣角兩座探射燈台後便對探射燈台有種情意結,除了靚,還因為颱風山竹襲港,一座燈台頂部崩塌,另一台被徹底摧毁,更覺得記錄的重要性。謝謝好友早早帶我一遊,幸好當時有拍照及拍片。

從側面看這座探射燈台,更覺美麗。

原路折返至分岔口,往第二個探射燈台。我邊走邊欣賞軍路上的迷彩。

很快便來到第二個探射燈台 (左)。

第二個海防探射燈台 (左),上蓋同樣已消失|下方地圖標示為 (5)

為家姐們拍了大量照片後便離開。探射燈台上方有路通往發電站,我們不走軍路,轉右踏石而上。

晴天下走沒難度,但雨天不宜。

下望石灘,沒想到稍後有機會下去。

接軍路。

到達發電站|下方地圖標示為 (6)

看過香港大學的文章,才知道這發電站為兩座探射燈台供電。(6) 設計跟歌連臣角看到的相似。

沿路上山,不知禮明徑由來。

轉左走,可返回二號炮台,再經一號炮台往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通道。

亦會看到昔日一些掩蔽體,以及疑似被炸毁的測距站及其他設施。

看罷便轉右上走。

要略為找找安聯古道的入口。

經過安聯村鐵牌,鐵牌右至左為 ?? 坑口區  安聯村  1970年。

見有小路,怕誤闖私人地方,正猶豫之際,剛好有遊人上來,得知可通往石灘。

坐在這兒吃著大家姐帶來的甜橙,正。很久沒跟兩位家姐行山,一起走特別高興,要多聚聚呢。

原路折返。

四年前來,只見廢棄村屋,今次再走,有不少新建及重修的樓房。

我也想住近海呢。

沿指示走右邊小徑。

到達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最後走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通道返回港鐵油塘站。

四年前已去過砵甸乍炮台,當時雜草叢生,沒看到什麼。最近知道清了雜草山泥,重現炮台外貌,兼有路通往兩座探射燈台及發電站,便決定重遊。跟好友們走過後,覺得易行又多美景,便即請假跟兩位家姐一遊。今天天氣好,一起同遊相當快樂。

自去過歌連臣角兩座探射燈台後便對探射燈台有種情意結,每次看到燈台都特別高興。我並不是軍事迷,對軍事更是一無所知,但每走過一個地方,也想知道它的歷史。以往讀書被迫要看很多Journal,難得今次主動想看Journal,哈。誠意推介這篇 “Survey on Pottinger Battery”,資料詳盡,讀來相當有趣味。最後要補充的資料,是今天走過的建築物位處的高度。砵甸乍炮台81米,觀測台67.7米,發電站59米,及兩台探射燈台21.7及21.5米。

若不想看文字,但想了解更多魔鬼山的軍事遺跡,可觀看由香港電台製作的香港風物誌第一集「戰後炮影」。

今天由港鐵油塘站起步,行約45分鐘至兩座砵甸乍炮台。從第一號炮台下去觀測站約5分鐘,行約13分鐘至探射燈台(右),再走5分鐘至探射燈台(左),後行約10分鐘至發電站。經安聯古道返回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通約1小時,最後多走30分鐘至油塘站。全天行約3小時。

附近的路線:

以下是今天上下坡幅度及路線資料。可參看或複製 let’s go hiking Trailwatch 路線圖,然後開著 TrailWatch App跟著走。

TrailWatch App (IOSAndroid) |網站:trailwatch.hk


(1)「1,444幢歷史建築物簡要 (463)」,古物諮詢委員會。檢索日期:2022年5月12日。
(2)「9.2-in gun at Devil’s Peak (South)」,Gwulo: Old Hong Kong (網上資料)。檢索日期:2018年8月11日。
(3)「9.2-in gun at Devil’s Peak (North)」,Gwulo: Old Hong Kong (網上資料)。檢索日期:2018年8月11日。
(4) 就沙下遺址及砵甸乍炮台的現况與保育討論撮要,西貢區議會 (網上資料 2020年11月24日)。檢索日期:2022年5月11日。
(5)「1,444幢歷史建築物簡要 (391)」,古物諮詢委員會。檢索日期:2022年5月12日。
(6) Survey of the Pottinger Battery, Lawrence, W. C. Lai, Daniel C. W. Ho and P. Yung,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Vol. 47 (2007), pp. 91-114 (24 pages)
(7) 鄺智文。《南區二次大戰軍事遺跡》。香港:香港史學會,2021年。

Original link: let's go hiking | 香港行山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