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 CHUN CHAO
MAN CHUN CHAO

繪畫、影像、刊物製作皆為創作媒材,近期則以身體的書寫開展作品的文本。 現階段作品發想多與飲食相關,以「食」與「物」作為線索,抵抗或傳承,透過行動、影像及聲音,穿梭個體與集體疊合的複數空間之中。

筆記/《為什麼彩虹的中間是黃色》(Why Is Yellow the Middle of the Rainbow? )

在Tahimik的影像中不斷實踐的是「第三世界的解決方案」,也可以看見父親和孩子如何在面對日常中一起去探討或實踐,第三世界在生活中的意義?...他的視線聚焦在他看得到的真實,而全球化就是這個真實的背景。而在創作的方式上,他認為自己不同於其他第三世界導演的是,他並非先有了一個意識形態的框架再運用各式元素去符合框架,而是在生活中的各種取材,相互碰撞出來後才產生某種的狀態。
《為什麼彩虹的中間是黃色》(Why Is Yellow the Middle of the Rainbow? ) 奇拉.塔西米克 Kidlat TAHIMIK 1994/菲律賓/170min/彩色/16mm


Kidlat Tahimik 說他是一個「Backyard Film Maker」,他拍攝日常生活中的景象,意思是在家中的院子就可以拿起攝影機取材,也就是像我們看到的這些「家庭相簿」(這裡尤其是孩子的)。在我的想像中,家庭相簿的表象如同俗語所說「冰山一角」,並且是裸露出來的那一角,至於在海平面之下的冰山,才是總體的大部分,它的不易被看見埋伏著危機,同時也充滿著線索。而這些親密且私人的片段,Tahimik說與其面對面的是「全球化」,全球化的蹤跡滲透進生活再滲透進作為紀錄的影像,也因此觀眾在這些蹤跡裡可以看見熟悉的折射 (如同彩虹的那些顏色),感受到自己在彩虹中多重的座標。

色彩與光譜

顏色作為章節,就像Tahimik許多的「劇情」,是在剪輯之中逐漸浮現、聚集而成形。他對準生活拍攝,不論是旅遊、孩子、或是發生在後院的事,同時,1986年在菲律賓發生了抵抗獨裁政權的人民力量革命(People Power Movement)。這是一場黃色運動,黃色成為希望與寄託,串連起人們對民主的渴望。Tahimik說,黃色是象徵性的,同時也代表了一段時間的跨度。而在幾個月到幾年後,久違的民主姿態崩解回似曾相識的貪腐。Tahimik知道他必須要繼續拍攝,他感受到某些不對勁的地方、似乎深植在文化裡......他便知道還不能停止製造義大利麵影片,因此在彩虹中間的黃色成為這艘船的錨之後,影片的光譜中陸續浮現大停電的黑色、原住民的咖啡色......。

身份的多重也成為這些影像章節的一片網子。在影像及聲音的訊息中可以聽見、看見,作為藝術家的 Kidlat Tahimik 有自己想要實踐的作品,同時,作為父親的 Kidlat Tahimik 想要親密的參與兒子們的成長,另一個同時,作為菲律賓的人民,社會正發生像颱風、地震般劇烈的動盪。但是就像大兒子奇拉說他喜歡颱風天因為不用去上學,影片中也不斷出現像成人與孩子,不同的身份看事件時相異的觀點。而認為自己已經過度西化的身份,也在原住民族的生活智慧中學習並看見「煞車」的可能。Tahimik 用了一個故事來比喻這樣創作的狀態。有人在路上遇到一隻蜈蚣,問他說你有這麼多隻腳是怎麼走路的,蜈蚣開始想,我左邊第三隻腳先踏出第一步,然後....再來...,後來這隻蜈蚣就變得不會走路了。Tahimik 的意思是如果要把他瘋狂的腦袋分析出來各種事情,那他也會不知道們怎麼走路了 (想必許多創作者對此很有感)。這些無法精確剖析且分類的「同時」,便交織出了我們在螢幕上看到的彩虹。

Indi-genius

在他的影像中不斷實踐的是「第三世界的解決方案」,也可以看見父親和孩子如何在面對日常中一起去探討或實踐,第三世界在生活中的意義?在歷史進程之中,Tahimik 提到在當時獨立電影與第三世界的意義在於,逃離好萊塢的商業模式、消費主義,同時也逃離莫斯科式的政治宣傳,他的視線聚焦在他看得到的真實,而全球化就是這個真實的背景。而在創作的方式上,他認為自己不同於其他第三世界導演的是,他並非先有了一個意識形態的框架再運用各式元素去符合框架,而是在生活中的各種取材,相互碰撞出來後才產生的狀態。他說自己並不是隨時背負著第三世界的意識,這樣意識的迸發常現身在面對科技現實的當下,像是第三世界對第一世界的著迷。而這裡對抗的是持續的不平衡、環境的破壞,甚至是心靈的不平衡,精神的失衡也更加劇了物質的失衡......直到我們能聽見原住民族的智慧,創造與自然的和諧,否則我們只能著世界不斷失衡。

影片的最後,發生了一場災情嚴重的地震,Tahimik 的人生導師羅培茲取出車子的彈簧,用火的高溫改變其結構後便可以再次使用。羅培茲是 Ifugao(伊富高)族人,Tahimik 說羅培茲每次都念錯英文 Indigenous 變成 Indi-genius,太巧妙。在這個失速發展的星球中 (We all live in a world of needing brakes. Listen to the ground, listen to our Indi-genius.),Kidlat Tahimik 提醒我們重要的是如何「煞車」,並克服資本主義的思考模式。

ps. Kidlat de Guia 的存在讓這個世界上有這部影像的存在,致敬奇拉。


延伸閱讀
捕捉記憶的魔術師:奇拉‧塔西米克(Kidlat Tahimik)‧(上)
捕捉記憶的魔術師:奇拉‧塔西米克(Kidlat Tahimik)‧(下)
菲律賓當代最重要的獨立電影創作者,塔西米克的電影旅途與第三世界哲學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