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享玖
郭享玖

永葆好奇去探索這世界/超喜欢《小王子》

她们的一生 | 书《秋园》+《浮木》+《我本芬芳》

从灰烬里开出花朵,在角落里绽放芬芳。


推荐三本书,《秋园》、《浮木》和《我本芬芳》。


这三本书的作者是杨本芬,60多岁的时候,她在厨房里的两张凳子上开始了写作,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母亲的故事,80岁的时候,她的第一本书《秋园》出版,之后有了《浮木》和《我本芬芳》,合为“看见女性三重奏”。


我是在听一个播客的时候知道《秋园》的,一开始是对作者开始写作和出版书籍的年龄映象深刻,于是带着敬佩的心情,去找了书来看,一看就停不下来,一口气把三本书全看完了,看完后,深深为作者杨本芬和她母亲两代女性的个人故事以及大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的多舛而触动。



《秋园》主要讲述的是杨本芬的母亲秋园(本名梁秋芳)的一生。秋园出生于1914年,家在洛阳,父亲开药店,有两个哥哥,家境殷实。一场游船沉没意外,带走了秋园的两个嫂嫂,秋园父亲受不了这个噩耗而病倒,不到三个月也撒手而去,秋园年幼丧父,处理完家庭里三个亲人的丧事后,秋园大哥一病三年,后靠吸食鸦片,稍有缓解,但家底也花完了,于是重启药店。


不到18岁,秋园就经人介绍嫁给了国民党的军官仁受,1932年,随仁受迁居南京,后在前往重庆的船上,仁受决定下船回老家湘阴照顾老父亲,自此秋园在湖南开启了她的新生活,成了一名教书先生,经历了新中国成立、饥荒时期等,后为了生存,在湖北靠着替人做衣服生活了二十来年,后又回到了湖南终老。在她的一生中,她也经历了丧子、丧夫之痛。


《浮木》算是第一本书《秋园》的补充,将《秋园》中与母亲秋园相关的人物,比如两个儿子以及同村邻里的故事做了更详细地书写,同时还有作者杨本芬自己的故事,包括自己的晚年生活的一些记录等等。


《我本芬芳》中,作者讲述了自己的婚姻生活,从如何认识丈夫,生育孩子的经历,找工作的经历以及与丈夫共同生活的60多年间的种种故事。


这三本书,每本书的总字数都不多,使用的又都是偏口语的文字表达,因此在阅读体验上会比较轻松,读起来不会困难,也很快能够读完。


但短短十几万文字所展现的两个八十多岁女性和她们周遭人物的一生,读起来又常常令人沉重又唏嘘。她们的一生,酸甜苦辣,生老病死,是一天一天,一分一秒切实度过了那么长的时间跨度,而对于读者来说,却是在一天或几个小时就被观看完了的“快进”的一生。我读的过程中,就常常在想,等我八九十岁也写了这样的书,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生呢,这不禁让我审视了当下的生活,生出来为了到时候让书足够精彩,现在要好好努力的念头。


我想这就是这三本书可能会给读者带来的一种积极影响吧,另外,这三本书也让我再一次地体验到个体书写自己故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大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仅仅知道某一年发生了什么还不足以让我们理解历史复杂的肌理,我们需要足够的个人视角,才能真正知道时代洪流对个体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会造就怎么样不同的命运。比如,秋园一家是唯一从前往重庆的船上下来的人家,我们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其他人的个体记录知道,如果秋园一家不从船上下来,她可能会拥有怎么样不一样的人生。


这三本书不是虚构的小说,都是活生生的人的真实生活,因此在一些片段,我更加感到难过。比如在《秋园》中,秋园逃到湖北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终于生活比较安定,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走时,她十四岁优秀的儿子,从不下水的儿子,竟然溺水身亡了;一对多年不育的夫妇,好不容易领养到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娃娃,刚体会到养育孩子的欢乐不到一年,女娃娃就因为玩耍时捅了马蜂窝而夭折;作者与丈夫相濡以沫六十多年后,一日问丈夫假如有下辈子,是否还愿意和自己在一起,带着期待连问三遍,每次得到的都是丈夫坚定的“不愿意”...


可是,难过归难过,这就是人生啊,是她们的一生。



说明:图片来源于豆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