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mmy Chang
Gimmy Chang

https://substack.com/@gimmy

金錢觀與財商

掙錢是本事,而花錢是藝術

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之外,金錢觀也該被正視;在智商、情商、逆商、球商之外,財商也該被學習。結束學生生涯,準備初入社會的階段,我整裡與定位一下我與錢之間的關係,以供之後反省,希望五年之後的我,依然覺得這套金錢觀沒有大錯誤。

過去兩三年裡,在與一些並非知根知底的人相處中,有些人覺得我很有錢,也有些人覺得我很窮酸。當然,這兩者的誤會都很大,這樣的認知錯誤,很可能源自於金錢觀的不同,雖然我也不確定我的理解是否比較好,不過,既然是被稱為某某觀的東西,就代表只有高下,沒有對錯,且讓我隨便侃侃。

巴菲特問題問的是,如果可以獲得一位你大學朋友10%的終身收益,你會怎樣挑你的人選?從Nassim Taleb的觀點,他應該會挑讀最熱門科系的朋友,在台灣的背景下,也就是未來確定性最高的牙醫或醫學系同學。理性上來看,經過風險調整後的預期收入確實是最高的。但就跟所有基金經理都會想去追求超過平均報酬的alpha,我也不例外。要我來,我會挑人品好、成績偏爛、外向、會做人的同學。首先,在台大,不能表示一個人聰明,但基本不笨;其次,在東亞社會敢成績不太好,代表不太重視面子,臉皮厚;人品好,起碼不會到外面偷拐搶騙,10%的終身受益不至於是負的;外向且會做人,則路會寬很多。順著這思路我會說,財富的決定性因素不是成績或智商,更是偏向street smart與思維上的。

接著說思維。所謂的思維,是對品質有不同的追求。詳細來說,貧與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經濟上能貧,但思維上不能困。我外公夏天開車不開冷氣、老車用了15年不換、修車換機油保養不假他人之手、堆高機能自己開上路就為了省請人來開的工錢、自己打掃工廠環境。基因的延續與言傳身教的傳承,我媽冰箱裡大半年不吃的東西還會冷凍著、剩菜剩飯一定冷藏到吃完、有個放滿大概率永遠不會再穿的舊鞋的鞋櫃、數條發黃也捨不得丟的毛巾。

傳統的勤儉美德當然值得推崇,考慮到成長的時代背景,實在是無可厚非。不過很多低品質的生活習慣,是需要巨大的人生成本來維持。例如根本沒有堆高機的駕照會造成的危險、老車的安全問題、打掃的時間成本、剩菜剩飯的健康問題、舊毛巾上面的細菌對皮膚的影響、潔淨空間能帶給人心情上的外部效益。

見樹不見林是個更重要的問題。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資源,當花精力在瑣碎的事情上,我爸不會去管投資型保險到底是不是個騙局,我媽不會去管高利率外幣定存的貶值風險,或是閒置30%的資產在定存上,而不考慮通貨膨脹與資金的時間成本。像老羅所說的,要有大局觀。

至於什麼算是金錢上的大局觀呢?我認為起碼有以下三者:

首先,莫欺少年窮。正如DCF估值模型是把未來所有收益折算到今天這一期來,對大多數人來說,二十到三十幾歲賺的,相對於四十到六十這二十年之間賺的,是可以忽略(不排除有例外,例如幣圈)。所以要避免浮士德式的交易:贏了戰鬥,輸了戰爭。對於有明確戰略的人來說,有時我會認為年薪二百萬與資產一個億的距離,可能比年薪六十萬還遠,因為高薪的打工階層實在太舒服了。注意,上面論述中,最重要的條件還是在於,有明確的戰略並有實際去執行的能力,其餘的狀態都是旅途上暫時的風景。心中有丘壑,眼裡存山河,能在廢墟中看見城邦才是最最重要的。

其次,要平滑消費。消費平滑理論告訴我們,將終身財富盡可能平均的分配到每一期時,對人的效益是最大的,而我是這套理論的信仰者。年輕時候的五萬跟退休時候的五萬有根本上的不同,這就是我在一些地方看起來花錢特別兇的原因。在年輕的時候,不花錢確實能夠享受世界第八大奇蹟,做複利跟時間的朋友。但從另一角度來看,詩酒趁年華,在少年時把金錢換成體驗與見識,這東西滾起雪球理當更壯觀。

最後,掙錢是本事,而花錢是藝術。第一層的意思是錢要用:正如網路上的知識不算是自己的知識,大街上漂亮的姑娘不是自己的姑娘,躺在銀行帳戶裡的數字,也並不真正屬於自己。很多人的銀行戶頭只進不出,看著的數字不斷增加發笑,就像咕嚕病態著擁有那指魔戒。第二層的意思是要用的好:往個人可以提升品位,往群體來說可以投入自己所關心的社會議題。小確幸是前者,慈善基金會是後者,這兩者對整體社會而言都存在外部效益,都是好的,沒什麼一定要怎樣。

大局觀只是指導方針,還需要我們具體到生活上的每一個抉擇,例如能不能買奢侈品?什麼是奢侈品?該年輕理財嗎?到底該不該買房?節儉與浪費的平衡在哪?怎麼今朝有酒今朝醉同時又未雨綢繆?這些具體的問題我是一個也回答不出來,只想總結來說,駕馭財富是件不簡單並且值得花時間深思的事。


Belem, Lisbon, Portugal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