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档案
謠言档案

“你能做到吗?” “” “你听明白了吗?” “”

[抢救性转载] 社会不需要更多李文亮

作者:秦小明

原文链接:

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接相关投诉,此内容违反《互联网用户公众帐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查看详细内容 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心


昨晚,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一发出,我就和很多中国人一样,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

就这个事,我发了很多次朋友圈,几度哽咽。也写了不少东西准备发出来,写了删删了写,直到现在,心情平复下来才决定和大家说说我的想法。

一般来说,群体在朋友圈刷屏的事情,我会本能保持距离,但这一次例外。

尽管有观点认为,李文亮医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吹哨人”(在他之前已经有人上报相关病毒情况),一开始在微信群里称病毒为SARS也的确欠妥(新冠病毒并非SARS),他也并没有要提醒大众的本意(本意是提醒身边的同学朋友,并叮嘱不要外传),但这些都是此次事件的次要方面。

我认为,李文亮医生去世的事情,主要方面在于以下三点:

1)新冠病毒初期,为何没有及时向社会公众预警,没有把病毒传播控制在萌芽初期。这场席卷全国的疫情,是否本可以以更小的代价更早被控制。

2)为何对李文亮医生为代表的早期“造谣者”的警方训诫,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得到纠偏。

尽管有一些事实细节的不完美,但李文亮医生的当时反应,于情于法于理都不足以构成警方动用公权力对其“训诫”的基础。法律层面的分析,各位可以参考财新《对专业人士应谨慎动用警权》一文,该文作者为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兰荣杰老师。

对李文亮为代表的“造谣者”进行训诫之后,在如今已经真相人尽皆知的前提下,相关权力部门仍然没有就此进行任何“平反”的纠偏措施,让李文亮医生走得有些“不明不白”,这样的做法,较大程度上伤害了民众感情。

3)大量民众自发的悼念李文亮医生的文章遭到删除,这一点进一步激化了民众有关“言论自由”遭到侵犯的不满。

以上,是我观察李文亮医生事件的几个角度。

我认为,严格意义上,李文亮医生并非一些人口中的“英雄”。他只是非常本能地在工作中发现风险(类似SARS的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并就这种风险向身边同事朋友进行提醒的一个普通人。

这样的做法,是一个本能的常人反应。问题在于,一个普通人的本能反应,却引起了后续一连串的重大社会关切,这才是整件事不普通的地方。

如果一定要说英雄,那真正的英雄是谁呢?是本来并非必须,但出于工作职业道德也好出于自己内心信仰也好的那些冲锋在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

李文亮医生感动了无数人,钟南山院士也感动了全中国。关键时刻,我们需要钟院士一样的“权威专家”,也需要李文亮医生一样的身边人。

但从整个社会的运行来讲,如果民众一直依赖“英雄”,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钟南山院士已经84岁了,而李文亮医生也离开了他曾提醒过的每一个人。

我们应该期待什么?

我们应该期待的,不是更多的“钟南山”,更不是更多的“李文亮”,而是一个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公权力系统,能够及时对不合理部分进行纠偏的治理体系,以及一个能容纳不同声音的公私权互动机制。

社会不需要更多的李文亮,社会需要能不断自我纠偏、进化和升级的治理体系。

这个体系的构建,不能只靠自上而下的力量,也必须有从下往上的参与。如果每个人都对任何社会公共事件保持沉默,那就意味着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在每个人的默许下进行的。到时,责任也绝非只是公权力系统,而在乎这个社会里的每一个人,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为什么我们的眼睛里总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

                                                                                                                 拒绝白瞟,请点“在看”


转载者:

本来想先写 #新人首贴 的,结果看到了之前保存的素材直接屏蔽了,只好先作转载……希望后面能补上

我们应该期待的,不是更多的“钟南山”,更不是更多的“李文亮”,而是一个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公权力系统,能够及时对不合理部分进行纠偏的治理体系,以及一个能容纳不同声音的公私权互动机制。

即便如此“爱得深沉”从这篇文章的下场来看,大陆还是依赖“英雄”,需要“吹哨人”的……

未来,这里将是“谣言”和“辟谣”遍布的世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