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洲
逸洲

局外人的精神角落

路上观察学(考现学)入门与实践

阅读《路上观察学》,并在城市中尝试。

我喜欢功利以外的生活方式

本周的计划从阅读《路上观察学入门》开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逻辑很混乱,但是内容我喜欢。

大概是我对这个功利的世界有多厌倦,就对这种无厘头的行为有多欣赏。

如果非要讲个理由,就又变得无趣了。如果一心想着获得大家的认可,做起来也变得很没意思。

我好喜欢这句话。它解释了为什么成年人的世界是如此无趣,为什么现在的简中互联网那样乏味又让人疲惫。所有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目的,而目的本身,就在剥夺着其他可能。偏偏人们的目的又是如此的单调而没有创新,于是这个世界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便被无情剥夺。

观察城市的奇特方式

扯远了,还是说回这本书。这本书里记录了许多有趣的路上观察方式,总会让你收获到观察世界的新角度,让熟悉的城市变得有趣起来。让我来列举一些书中提到的观察对象,如果觉得生活无聊了尽管去尝试:

  • 井盖

  • 学生校服样式(这个之前帝都绘做过)

  • 收集拆迁建筑的碎片(这个在国内不太现实的样子)

  • 消防栓

  • 河流里飘过的东西

  • 招贴

  • 狗大便

  • 鞋底嵌入的砂石(每次回家后收集鞋底的砂石)

  • 砖墙上的小洞

  • 洗手台的水流漩涡

  • 饭店的楼梯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

  • 冰棍印着的字样

  • 整整一个月都换餐厅,每天尝试不同的午餐

  • 坐公交车完成市区的“一笔画”

  • 把自己喜欢的地名列成清单

而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托马森这个概念:

在路上发现附着于建筑物或道路上、毫无用处却被完整美丽地保存下来、无法解释的凹凸物件。例如:没有任何作用的楼梯、用各种方法拒绝人进入的无用之门、无用的填塞物、附着在建筑表面的无用凸起、失去原本要遮蔽的东西却依然保留的壁檐、道路与建筑物旁的无用凸起、物体拆除后在墙壁上残留的原尺寸的印子、被切断的电线杆树木、设置在不合理高度的门等部件。

路上观察学的实践

我尝试在国内去实践路上观察学,而主题就是去发现托马森。但说起来,有些失败。

在开始前我有些不理解,为什么这本书里的路上观察都是建筑师在做啊?看上去没什么门槛嘛?但实际尝试了之后我发现,这东西真的要门槛的,因为不懂专业知识,你根本分不清哪些是托马森,哪些是有用而只是你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其实与其说我实践的是路上观察学,不如说我在思考“关于城市的十万个为什么”。

其实中国城市的新城区都是高度相似的,在建设过程中,旧有的东西被连根拔起,决不允许任何不合理事物的存在。这些是如此的千篇一律,换个片区你看到的风格也是完全一样。就连城市之间的差异,似乎也只存在于路牌、栏杆、交通灯公交站等设计的不同,而建筑风格与道路规划方式,通常都是一模一样。这些地方显然不存在托马森。

于是我又去了一处老城区。

顺便推荐一个寻找原汁原味老城区的方式吧,因为没有充分测试所以不保证适合每个城市。去小红书上搜小众冷门的老街,然后选一处在市区交通便利的,坐车过去,但不要去那条街,而是在周边乱逛,总能在商业氛围之外,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发现真正的本地人生活区。于是独具特色的路上观察便开始了。

不过也许是我太缺少经验,也许城市对“异物”的清除总是很给力,托马森的发现依旧不是那么顺利。但还是找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

我觉得这东西应该是最接近托马森的“不明凸起”吧,不过也许人家有什么作用:

疑似托马森的不明凸起

其他能发现的便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小物件,比如:

门旁边悬挂的镜子
放老鼠药的容器
墙壁上的蜗牛壳状物

其实观察到最后,我觉得有没有找到托马森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换个角度慢慢观察世界本身就挺有意思的。路上观察这件事,没有目的也比有目的更有趣。

打破关于日本的刻板印象

说起来,越看这些书,我越对日本这个国家感兴趣了。作为中国大陆人,我们对日本有太多的刻板印象,无脑爱国主义者基于种族决定论的仇恨,二次元爱好者对日本二次元文化的狂热,还有诸如保守刻板、规矩多、女性地位低下,内卷、生育率低、躺平等诸多标签,都被打在这个国家上。

通过阅读这类日本著作,我意识到了这个国家的有趣之处。即便关于它的负面评价不少,但它就是有自己的魅力所在。

就是再卷,就算社会氛围再让人绝望,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始终对身边的事物抱有兴趣。所以你能看到日本有各种各样关注生活细节的书都蛮有趣,那些年各种脑洞大开的创意也曾火遍网络。这些无厘头的东西不一定带来高收入,也不一定助你走向成功之路,但是他们就是乐此不疲。

而我们的社会有什么呢?不是不爱国,但我真的太难在我们的社会中发现什么让我眼前一亮的东西了。

无用但有意义的学问

看完这本书,我意犹未尽,我很想继续看金和次郎的《考现学入门》,这本书只有台湾出版的繁体版,但不管是在zlibrary,还是国内的各种电子书平台,我都未能找到这本书的电子版,而实体版也根本找不到。

在找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这本书有多冷门,在各大平台搜索“考现学”,搜到的竟全是各种考试用书,和考现学毫无关联。我也仅能在亚马逊和台湾的一些平台上找到相关的书籍。

对了,知网上是有几篇论文的,后面会用图书馆的账号去研究下。

而当我尝试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搜索,与此相关的内容只有一些建筑学相关专业关于考现学的讲座,以及一些《路上观察学入门》的读后感。我根本看不到有人在实践。

考现学(路上观察学)真的没有意义吗?我认为不是,因为我们关于当下的每一项记录,都是未来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好最真实的史料。最近很火的中式梦核,击中人们的,不正式那些最平凡不过的照片吗?可是在当年,有多少人真的珍惜过那时眼前习以为常的事物,而没有无情将它们当垃圾抛弃呢?

而为什么考现学不火呢?要么是人类太功利太从众,要么是城市太乏味。我们总是执着于层出不穷的热点,却不会去关注平凡世界中的惊喜,就像人们宁可去关注一个精致虚假的网红,也不愿意去看看普通人的世界。

大概只有我这种被主流抛弃,且一点都不向往主流的咸鱼,才会每天在意这些有的没的吧。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