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e
fide

希望學會聆聽

瑪麗安東尼:惡意報導跟假消息足以致人於死?

瑪麗安東尼也許是歷史上第一個在惡意報導跟假消息攻擊之下而死的女性
來源:Amazon.com

最近剛看(聽)完瑪麗安東尼的傳記Marie Antoinette: The Journey,作者是英國著名的歷史跟傳記作家Antonia Fraser(也是已故諾貝爾劇作家哈洛品特的遺孀),2006年蘇菲雅柯波拉執導、克莉絲汀鄧斯特飾演瑪麗安東尼的電影《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就是改編自這本書。

瑪麗安東尼也許是歷史上第一個在惡意報導跟假消息攻擊之下而死的女性。

在媒體的惡意宣染下,她從受法國人民愛戴的皇太子妃、皇后,變成:

野心勃勃的「奧地利女人」

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以政治聯姻為戰略,身為女皇瑪莉雅特莉莎的夭女,瑪麗安東尼在十四歲半就以政治籌碼的身份嫁入法國,法國宮廷對她普遍充滿不信任,包括路易十六都因長期受到他的家庭教師的影響,而對「奧地利女人」有很高的警覺,幾乎不讓瑪麗安東尼對任何政治決策、大臣的委派發表意見。法國大革命發生之後,反皇派的媒體不停宣傳她如何聯合她的皇帝哥哥進攻吞併法國,但當時疼愛瑪麗安東尼的約瑟二世已過世,在位的Leopold二世和瑪麗安東尼不親,更關心如何擴張哈布斯堡王朝的利益,等到Leopold二世過世後,繼位的法蘭西斯二世對營救素味謀面的姑姑自然更興趣缺缺。


豪奢浪費的「凡爾賽拜金女」

她確實喜愛享樂奢華,也對她偏愛的宮人跟貴族過分大方,包括備受寵愛的Polignac夫人,但其實整個凡爾賽宮從皇族到所有貴族都很奢侈,包括後來有節儉之名的路易十六跟他兩位信仰虔誠的未婚姑姑。後來拿破崙第一任妻子約瑟芬的治裝費也超過瑪麗安東尼。更重要的是,造成路易十六朝財政困境的,並非貴族的豪奢浪費(儘管貴族確實很浪費),而是美國獨立戰爭:為了和宿敵英國打對台,法國在長達八年的戰爭裡傾注了大量的軍隊與資金。

在著名的鑽石項鍊事件中,女騙子珍妮假冒瑪麗安東尼之名,寫信給羅昂樞機主教,要羅昂替瑪麗安東尼買下一串價值連城的鑽石項鍊,意欲討好瑪麗安東尼的羅昂樞機信以為真,女騙子與同夥雇了一個和瑪麗安東尼有幾分相似的妓女在深夜的凡爾賽宮花園裡密會羅昂,讓羅昂相信皇后對他有意。當珠寶商寫信給皇后抱怨未收到款項時,瑪麗安東尼才發現有人用她的名義買下了這串她好幾年前就明確拒絕購買的昂貴鑽石項鍊,事情才浮上檯面。

媒體鉅細彌遺地報導這場審判,女騙子珍妮、羅昂的自辯詞全文被印行,等於是幫他們散播關於瑪麗安東尼的不實謠言,瑪麗安東尼卻無法澄清或辯解,儘管女騙子珍妮被定罪(但最後她逃到了英國),大眾心中已牢牢刻下瑪麗安東尼的奢靡形象。而羅昂被宣判為無罪,更等於無形中確認瑪麗安東尼就是一個會與王公大臣在半夜幽會的蕩婦。


放情縱慾的「凡爾賽浪蕩女」

瑪麗安東尼本人對情慾與性其實偏於保守甚至略嫌正經(不然她就不會拒絕跟路易十五最寵愛的情婦杜巴利伯爵夫人寒暄),而且因為經驗不足、無知、加上男方對性似乎有某種障礙,這對在青少年期就成親的夫妻長達六七年都沒有真正發生關係。來自外國、尚未生出繼承人的皇妃在法國宮廷的地位不只不穩固、甚至是岌岌可危,瑪麗安東尼每個月都必須寫信向母親報告自己的身體狀況,只要月事又來,她就會受到瑪莉雅特莉莎的嚴厲責罵,怪她沒有善用女性的魅力、以「溫柔的撫摸」鼓勵路易十六。最終是瑪麗安東尼的長兄約瑟二世微服出訪凡爾賽宮,和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的花園散步、men’s talk之後,路易十六才終於克服了他在閨房裡的障礙(路易十六並非性無能,瑪麗安東尼一直無法懷孕的原因是因為路易十六之前一直在射精前就會抽出)。

儘管如此,新聞小報仍然大肆流傳瑪麗安東尼和哪位王公為情人的消息,她的每個小孩出生時,這些小報就會揶揄路易十六又被戴了綠帽,不同的小報為王子與公主的真正父親提供了不同的候選人,包括路易十六的弟弟。當時甚至盛傳瑪麗安東尼最寵愛的Polignac夫人其實是她的情人,更有廉價情色小說以兩人為主角,露骨而繪聲繪影的描寫讓這類情色小說銷路甚好。2012年的法國電影《情慾凡爾賽Farewell My Queen》就描寫了瑪麗安東尼對Polignac夫人的迷戀,這些八卦原先是為了證實瑪麗安東尼的淫亂而被傳播,但隨著社會對同性戀的想法轉變,這些醜聞反而讓她成為某種酷兒偶像,不知道該算是誤打誤撞還是美麗的錯認?

法國大革命之後,以瑪麗安東尼為主角的情色小說開始出現革命軍人,連美國獨立戰爭裡的英雄、拉法葉將軍都因為被政敵懷疑是保皇黨,而成為瑪麗安東尼的入幕之賓,在小說裡和瑪麗安東尼度過激情夜。

以現有史料跟書信證據來說,她唯一的情人是瑞典貴族菲爾遜(Count Fersen)(看過凡爾賽玫瑰漫畫或卡通的人應該都對這名字耳熟能詳),但其實這段關係在同時代並沒有引起太多注意,那些謠傳她有眾多情人的小報也從來沒有把菲爾遜列為小孩的生父候選人(兩人到底有沒有發生性關係至今史家也未能肯定)。而路易十六也一直都很喜愛、信賴菲爾遜,當法國大革命發生後,皇室被監禁在杜伊勒里宫,菲爾遜也參與策劃了他們的逃亡計畫,最終逃亡計畫失敗,載有路易十六、瑪麗安東尼、兩個小孩和家庭教師的馬車在途中被革命軍攔截。

以皇室婚姻來說,路易十六和瑪莉安東尼的婚姻其實沒有太糟,路易十六本人因看見祖父路易十五的眾多情婦影響凡爾賽的宮廷政治,對此甚為反感,一直拒絕朝臣跟貴族要他找情婦的建議。隨著皇室的危機加重之後,兩人的關係反而變得更緊密。逃亡失敗後,皇室被移至革命軍的監牢Temple、大部分的僕從都被遣散,少了大量的宮人貴族環伺,路易十六與瑪莉安東尼一家反而過了一小段時間的小家庭生活。路易十六親負子女的教育工作,在晚餐之後讀書給家人聽。路易十六受審判時,被迫與親人隔離單獨監禁,死刑判決下來後,他被允許與家人度過最後一夜,訣別的場面甚是令人不忍...



路有凍死骨,所以瑪麗安東尼死有餘辜? 

我對法國大革命了解不多,很難去評判法國大革命是否真的無可避免。比較粗淺的說:也許法國以皇室、貴族、教會為特權階層的舊制度,在經過了啟蒙時代的思想衝擊,盧梭、伏爾泰等人的著作深刻影響法國思潮之後,再加上糧食短缺等引發的暴動,都為革命埋下種子。即使法國大革命勢在必然,政變、革命一般也不會把沒有政治影響力的女性作為攻擊對象,和女皇母親瑪莉雅特莉莎不一樣,瑪麗安東尼只是國王的伴侶,而非握有實權的女王,依照規定也無法參與國政。當英國人在法國大革命的140年前把查爾斯一世砍頭時,似乎也沒打算對他的法國皇后、路易十三的小妹Henrietta Maria處死,即使當時已經改信新教的英國人深惡查爾斯一世受天主教徒Henrietta Maria的影響,想提升王權。

(附帶一提:瑪麗安東尼就深受盧梭回歸田園跟自然的思想影響,把凡爾賽宮的後院的小庭院 Petit Trianon重新設計地充滿了田園情調,她在這裡試著建立一種比繁文縟節的凡爾賽宮輕簡的生活(以皇室來說),自己組了劇團,甚至曾把盧梭的戲劇般上舞台)

在鑽石項鍊事件中,瑪麗安東尼就已經見證了自己的聲譽在媒體的惡意報導下滑至底谷。當革命、動亂的情緒在接下來幾年持續升溫,想要操作輿論跟煽動民情的媒體自然會繼續以各種惡意報導徹底攻擊瑪麗安東尼。當一個國家、社會面對動亂跟困境時,尋找箭靶跟替罪羊幾乎是群眾的本能。

路易十六在1793年一月被處決,同年十月十六日,革命法庭Revolutionary Tribunal判了瑪麗安東尼死刑,那是一場未審先決的show trial,審判的結果已經事先由激進派的雅各布黨人在四月成立、主導的「公共安全委員會」Committee of Public Safety決定了,委員會主要決策者包括羅伯斯庇。相對於路易十六有數個月的時間準備自己的審判,瑪麗安東尼從見到她的律師到審判只有不到一兩天(她的律師申請延期審判的要求被駁回)。死刑在同一天中午執行,瑪麗安東尼死前沒能再見到她的兒子和女兒最後一面。

瑪麗安東尼被砍斷的頭並沒有平撫革命挑起的暴力與嗜血慾望,法國大革命正邁入恐怖時期(Reign of Terror),在接下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判決了近一萬七千宗死刑,這還不包括尚被審判就死在獄中的一萬人,直到羅伯斯庇在隔年七月也被送上斷頭台才告終。



「他們為什麼不吃蛋糕?」
"Let them eat cake" (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

瑪麗安東尼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這句話。當一群饑餓的民眾徒步前往凡爾賽宮,向國王與皇后抗議他們沒有麵包吃時,據說瑪麗東尼這麼回答。

但其實,瑪麗安東尼幾乎不可能說過這句話。

首先,這句話的法文原文不是蛋糕,而是brioche,雖然含有大量奶油的brioche當然也不是平民吃得起的食物。不過更重要的是,同情心氾濫的瑪麗安東尼比較有可能做的是把自己的brioche分給飢餓的民眾(瑪麗安東尼的馬車伕曾經撞傷凡爾賽宮附近的農民,瑪麗安東尼命人用自己的擔架抬送傷者,得知傷者不治後,給了他們大量的撫卹金,甚至把其中一個小孩帶回凡爾賽撫養)。

這句話最早在盧梭的書中出現,當時瑪麗安東尼根本還是個小孩(如果說這話的確有其人,比較有可能是路易十四朝的公主/王妃)。

所以,簡單一句話,這是假新聞。而且是一則法國大革命過後50年才被開始被散佈的假新聞。

不過,謠言似乎比真相更吸引人,謠言也永遠傳播地比真相快。兩百多年來,瑪麗安東尼的刻板形象幾乎沒有變過。儘管今天去google一下這句話,很快就可以得到答案,但大部分人應該沒想過要這麼做,也繼續深信瑪麗安東尼真的說過這話吧。


上禮拜看到鏡週刊關於Deepfake的報導,這些包括網紅與政治人物的女性受害者發現自己的臉被Deepfake技術被移植到色情電影上,有人一看就噁心想吐,有人逼自己看完全片,訪談中,她們描述那種百口莫辯、「我要如何證明『那不是我』」的心情。

在寫瑪麗安東尼傳記的筆記時,我才想到,也許,早在兩百多年以前,瑪麗安東尼就已經感受過被不實謠言中傷摧毀的心情,儘管那時沒有Deepfake技術,但那些以瑪麗安東尼為主角的情色小說讀者,又有多少相信她確實與那些男男女女發生過這樣的激情纏綿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業餘者的書櫃

fide

我一直幻想有一個這樣的酒吧、咖啡店,你可以很自在地走進去,心情對的時候,就坐在吧台邊,跟bar tender隨意聊天(可能會有人隨時插入話題);不想說話的時候,也可以在書櫃裡挑一本書,坐在火爐前看書,配咖啡、紅酒或者威士忌;有時候bar tender正好也在看書,悄然無聲...直到有人打破啤酒杯...但那也沒關係,反正是像自家客廳一樣的地方...。

032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