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eryer
exploreryer

TODO:- [ ] Add a bio

模糊容器,专注表达

人们对工具的热情远大于依靠工具所做的事情本身 — — 《REWORK》

灵感,向来可遇而不可求,除阅读、思考所带来的灵光乍现外,发现今年好几篇博文都整理自微信或 Telegram 对话。如果对话所涉及的某个主题恰好碰上旺盛的表达欲,便能快速进入心流状态,侃侃而谈,等对话结束,已然是一篇文章初稿。由于并非事先准备,所以如何整理这些珍贵的灵感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开始我的方法简单而又愚笨,就是多选、复制、粘贴,然后再逐一的删除冗余内容。后来发现还是要善用工具,例如:

  • 微信:多选对话 — — 点击「收藏」按钮 — — 在收藏列表下将对话转为「笔记」,复制粘贴在 Excel,通过「分列」将对话与发信人区分开,然后粘贴至 Word 中,使用替换功能将全文空格替换。
  • Telegram:多选对话并复制粘贴在 Excel,通过「分列」将对话与发信人区分开,然后粘贴至 Word 中,使用替换功能将全文空格替换。

接着我又趁着思路未断,直接在 Word 中完善初稿,结束后转移到 Joplin 中归档,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回过头才发现,「表达欲」是写作的根本,灵感匮乏,我们才会如此执着于承装内容的「容器」。不断地在各种工具间来回游走。如果是以前,我断然不会用 Word 写稿,一定要正襟危坐,打开 Typora ,降低所有干扰,专心致志地开始写作…….

一个趁手而又美观的工具能为创作带来更大的助益,但或许我们往往高估了工具对创作影响所占的权重。不过值得一说的是,Markdown 本身就有分离「数据」与「容器」的特性,善用纯文本进行表达,能保证更高的专注度。

如果我们模糊「容器」,更加专注「表达」本身,或许写作只是其副产品而已。如果是线上对话,那「容器」可能就是 Email、微信、Telegram、如果是线下对话,那容器可能是录音笔、摄像机……

Changelog

20201207 创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