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傲視群雄 - Trevor Horn

這個名字,大家會否覺得有點熟悉,又不太能一下子說出他是誰,是嗎?

可以簡單地說他是位音樂人,但他最有名的,是一個音樂監製,而且是過去四十多年來,最成功的一個音樂監製。跟他合作過的樂手,包括老中青三代,新人舊人,甚至過氣的,有老派搖滾,有電子舞曲,有前衞的聲音,詳列出來,只會令人咋舌。

有些所謂金牌監製,非常強勢,所有他們監製的作品,都會見到他們的手印,像倒模一樣。例如鋸仔三人組SAW(Stock, Aitken,Waterman),和 Robert John “Mutt” Lange這些,十分有功力,但多聽便覺沉悶。倒是Horn能處理不同樂手,不同音樂風格,盡量突出歌手樂手的長處,建立他們自己的風格,所以三、四十年來,不斷有不同的樂手找他合作,產品之多,令圈中人稱他是創立八十年代聲音的音樂人。

他成長於英國都咸市(Durham City),父親是個業餘樂師,他也追隨父親學玩低音結他。學生時期也跟其他同學組織樂隊,也學其他樂器。兜兜轉轉,跟不同的樂隊合作,也從中學習監製的工作。他的突破來自跟琴手Geoff Downes合作組成The Buggles,走電子流行音樂路線,第一首單曲《Viedo Killed The Radio Star》便闖出名堂。當時仍未有MTV,但大眾媒介開始注重形象,電視也漸深入民間,電台(收音機)開始被比下去,所以這首歌有點預言成份,也可以見到他們的洞察力。那時是1979年,MTV在1981年才開台,是一個廿四小時(起初好像只有十八小時)播放音樂錄像的電視台,開台之日,第一首播的歌,就是這首歌了。

他們準備下一張專輯時,在錄音室的另一邊,是樂隊Yes正在做音樂,他們五個成員,意見分歧,最後琴手和歌手離隊。剛巧兩樂隊的經理人是同一人,又剛好在同一錄音室,於是經理人拉攏雙方坐下來,看看能否安排合作。既然這邊是一個歌手和一個琴手,而另一邊又剛好缺這兩席,於是大家一試無妨的心態下,錄成這張叫《Drama》的專輯,大家似乎都滿意成果。

Yes是資深樂隊,巡演已一早安排,於是以新陣容上路。但他們的樂迷是相當死硬,無法接受有電子流行樂手加入,已經有先入為主,而對Horn入替原歌手唱那些舊歌,更是非常反感,肆以批評,甚至高聲叫駡,大家都非常難受。勉強巡演之後,大家還是分手,最後Yes更宣布解散。Horn繼續做The Buggles的新專輯,已經是像是個人專輯,因為琴手Downes更想向另外方向發展,最後新專輯推出之後,也是The Buggles步入歷史的時候。

Horn頓變失業,但他不急於一時,反而花時間建立自己的專業錄音室,又和後來的太太Jill Sinclair 等合組音樂品牌ZTT,再去接工作。做了幾個新人的作品後,他的監製生涯第一個突破,是做了樂隊ABC(見另一篇文字)的專輯,有四首上榜單曲!於是工作滾滾而來,Yes再度重組,只請Horn來監製,結果一曲《Owner of the Lonely Heart》高調殺上各地流行榜首位,是樂隊第一支(也是唯一支)冠軍歌。之後簽了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到旗下,替他們監製的第一張專輯,更是話題之作,令他更聲名大噪!到1984年,Bob Geldof籌備那張世紀單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時,曾請Horn來做監製,但可惜時間不合,但他自願借出自己的錄音室與他們使用。後來,那張單曲背面,做了一首將幾位未能抽空參與的歌手的錄音信息,加在原曲的背景聲軌上,那便是Horn處理和監製的。

而在同時間,他又和另外幾位幕後人士組成一隊叫Art of Noise的樂隊,主要做一些聲音實驗,那時他們購置不少新電子錄音設備,便嘗試不同的用途,將不同的聲音取樣,再接入其他音樂中,有些會用在其他人的音樂中,餘下的,他們便再發展,然後錄下來,多是純音樂,也有點成績。八十年代後期,他們簽到Grace Jones,也同時開拓九十年代新音樂市場,如曼切斯特聲音的808 State等。但說到九十年代,那是Seal的年代(見另一篇文字)。他可以説是Horn的最得意門生,由第一張專輯一直合作無間。在1994年的《Kiss From A Rose》在格林美獎拿下最佳歌曲,可算是兩人的高峰。要數合作過的單位,其實有點難度。但一些比較特別的例子,如Mike Oldfield,Jeff Beck,Tom Jones,Rod Stewart, Pet Shop Boys, t.A.T.u. , G4, Belle and Sebastian, Robbie Williams, Spandau Ballet, Clannad, Malcolm McLaren 等等,可見其多元化和他的工作認受性。

事實上,在2004年,為慶祝他監製生涯廿五年,以The Prince’s Trust的名義,舉行了一場向他致敬的演唱會,多個曾合作的夥伴都有出席,後來更有DVD發行,名為《Produced By Trevor Horn: A Concert For The Prince’s Trust — Live At Wembley Arena London 2004》。這類演唱會在外國相當少見,反而在香港,一直有以作曲者,或者是作詞者為主角的大型演唱,相當普遍。

他的事業一直持續至今,不過在晚年遭逢一些不幸事件。他的妻子在2006年在一次意外,頭部被氣槍子彈打中,引致腦創傷,令身體癱瘓。他們出售了英國的錄音室以作照顧經費,她到2014年離世。到2017年,他位於加州的錄音室又受到那場加州山火燒毀。面對生命無常的衝擊,真令人手足無措。

在這段期間,他埋頭寫了一本自傳,做了一張個人名義的專輯《Trevor Horn Reimagines the Eighties 》,將一批他曾監製過的八十年代歌曲,重新編排,請來不同的歌手再演譯,有不錯的成績。今年,他得到Deutsche Grammophon唱片公司的合約,再做一張類似的專輯,名為《Echoes: Ancient and Modern》,同樣將一些他曾參與過的歌曲,再加上幾首當年最流行的金曲,重新改頭換面再做,也請了不同的歌手參與。專輯下個月才推出,但有幾首歌先打頭陣,在網上找到,當中由Marc Almond翻唱Pat Benatar的《Love is A Battlefield》最受自己關注,其他的曲目中,也有幾首相當令人期待。

Horn今年已七十五歲,回望這個音樂生涯,可能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幕後工作,沒有特別光芒四射,但行內人士都知道他的貢獻,他這四十多年的成就,足以傲視群雄了。


一切由這裡開始,由這首歌開始,世界從此七彩繽紛。

一個以聲音作實驗的副業項目,也能在流行榜做出成績。

第一隊簽到ZTT旗下的樂隊,當年有種石破天驚的氣勢,MV又出現要求刪剪,甚至禁播,引來話題。

為Yes的音樂帶入八十年代,為樂隊帶來首支冠軍歌。

早在八十年代尾已合作過,差不多二十年後,再來一次。

同樣初期合作過單曲,到2014年,他們為一套關於自己的紀錄片做一張合輯,當中包括三首新歌,這首是主題曲,全部由Horn監製。

將於下個月出版的新專輯,其中一首先打頭陣的歌,最令自己關注。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