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神學人
網絡時代神學人

科技帶來顛覆的處境,在網絡時代做神學,應該可以更加激進,更加好玩,更加可能穿越時空。

神的旨意和信徒生活(一) 劉永明博士

新約聖經有些牽涉信徒生活的經文特別提及神的旨意,這類經文把神的旨意直接與信徒生活連繫起來,讓我們更清晰看見信徒在實際生活上應該怎樣理解神的旨意這觀念。新 約 聖 經 用 來 談 論 神 的 「 旨 意 」 的 詞 彙 , 主 要 是 希 臘 文 名 詞θέλημα,這個字的含意是「意願、計劃、旨意」。今期先查考太七 21 ;十二 49-50 這兩段在馬太福音中耶穌提及神的旨意的經文。

耶穌在太七21說:『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 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和合本的「我天父旨意」,原文 為 τὸ θέλημα τοῦ πατρός μου τοῦ ἐν τοῖς οὐρανοῖς,當中的「旨意」就是翻 譯上述的希臘文名詞 θέλημα。耶穌強調遵行天父旨意的重要性,甚至指 出這是一個人進入天國的條件。那麼耶穌在此論及的天父旨意,到底實 質指到什麼?要具體明白這點,我們必須了解這節經文的上文下理。

太七21的闊背景是太五—七的登山寶訓。了解登山寶訓的整體思 路,可讓我們看見當中的重要信息,從而幫助明白太七21談及的天父旨 意的意義。登山寶訓以「八福」(太五1-12)開始,接著帶出門徒是世上 的鹽和光(太五13-16),提醒他們要讓別人看見他們的「好行為」,把 榮耀歸給天上的父。然後,耶穌更聲明他來不是要廢掉律法和先知的教 導,反而是要成全(太五17),並且在太五20對門徒說:「我告訴你 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這句說 話道出了登山寶訓的一個核心主題,就是上文所強調的「好行為」,和 下文繼續對這方面的講解。耶穌之後在太五21—六18講論的不同課題, 殺人(太五21-26)、姦淫(太五27-30)、休妻(太五31-32)、起誓 (太五33-37)、報復(太五38-42)、愛人(太五43-48)、施捨(太六1- 4)、禱告(太六5-15)、禁食(太六16-18)等等,都清楚說明了他要求 門徒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是指到在道德和宗教的行為上比他 們有超越的表現。他們遵守律法只流於表面,欠缺真誠,所以被耶穌稱 為「假冒為善的人」(太六2,5,16)。後來,耶穌又在太六19-34教導 門徒在人生中應該追求的事物,不是地上的財寶,而是天上的財寶(太 六19-21),即神的國和神的義(太六33)。到了第七章,耶穌再提出一 項與行為有關的教訓,提醒門徒不要論斷別人(太七1-6),並且說明天 父必定將好東西賜給求他的人(太七7-11)。登山寶訓完結之前,耶穌對 門徒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 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七12)這被譽為「金律」的 一節經文,是信徒行為準則的總綱,而且在耶穌眼裡是律法和先知的精 髓。更重要的是,這節與耶穌在太五17所說的「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 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互相呼應,為登山寶訓建立了一 個開始和結束的框架,表明耶穌十分看重律法和先知的教導,視之為門 徒行事為人要遵守的大原則。道出這個信徒生活的金律後,耶穌鼓勵門 徒要進入通往永生的窄門(太七13-14),暗示持守上述的金律去處事為 人猶如進窄門一樣的困難,但能使人得著永生。

在這個大的上文背景下,我們來到太七21之前的一段經文太七15- 20,即這節的近上文背景。耶穌在太 七15-20提醒門徒要防備假先知,又藉 著好樹和壞樹分別結出好果子與壞果 子的比喻,指出可憑那些自稱先知的 人的「果子」認出他們來,意思就是 憑他們的行為判斷他們是否真正的先 知 。 然 後 ,耶 穌 便 說 :『 凡 稱 呼 我 「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 惟 獨 遵 行 我 天 父 旨 意 的 人 才 能 進 去。』(太七21)順著上文的思路, 這節談論進天國的內容其實是提供一 個例子,藉以說明一個人的行為就是 他的「果子」,是別人可以看見的具 體表現。耶穌在這例子中指出,一個 人能否進天國,不是按他口所說的去 判斷,乃是根據他是否有遵行天父旨 意的實際行為去作準。到了將來審判 的日子,那些只聲稱耶穌為主,卻沒 有行為表現的人,是不會被耶穌接納 的,只會被耶穌驅逐離開,即是不能 進天國(太七22-23)。耶穌之前在太 五20告訴門徒,他們的義若不勝過文 士 和 法 利 賽 人 的 義 , 就 絕 不 能 進 天 國,如今耶穌在太七21強調惟獨遵行 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這先後的 說法是互相呼應的:那些遵行天父旨 意的人,在道德行為上表現出義來, 超越過沒有實質行為表現的文士和法 利賽人的義,所以遵行天父旨意的人 才能進天國。

登 山 寶 訓 以 蓋 房 子 的 比 喻 結 束 (太七24-27)。耶穌在此再次強調行 為的重要:「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 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 在磐石上。」(太七24)這裡提到的 「這話」,就是耶穌在登山寶訓裡的 教導。這樣的結束把耶穌對行為表現 的 重 視 徹 底 貫 穿 整 個 登 山 寶 訓 的 內 容。按照上文對登山寶訓內容的思路 分析,耶穌要求門徒要有好行為(太 五16),又要他們在道德和宗教的行 為上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表現(太 五20—六18);耶穌不但藉著這些要 求說明他來並非要廢掉律法和先知的 教導,而是要成全(太五17),並且 他更告訴門徒一個來自律法和先知的 精髓的處事為人準則(太七12)。耶 穌又以好樹和壞樹所結的果子的比喻 (太七17-20),配合誰能進天國的例 子(太七21-23),說明一個人的行為 表現才能證明他是否屬於主的人。所 以,耶穌最後以蓋房子的比喻(太七 24-27)勸勉所有聽見他在太五—七的 教導的人按著去行,確實是為登山寶 訓劃上了一個最恰當不過的句號。

總 而 言 之 , 把 太 七21放置在太 五—七的上下文背景中,我們便能更 清晰、具體的明白這節經文所提及的 天父旨意的意義。耶穌在這節講論的 天父旨意,就是神要求跟隨耶穌的人 按照律法和先知教導的精髓,在生活 行為上有好的表現,要超越文士和法 利賽人那種虛偽、流於表面的行為。 如此,門徒才能進天國。

另一段經文是太十二49-50,這裡 耶 穌 同 樣 直 接 提 及 神 的 旨 意 : 「 看 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我 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 母親了。」要明白耶穌對著門徒說的 這句話,同樣需要先了解其上文的背 景 。 耶 穌 完 了 太 五—七 的 登 山 寶 訓 後,太八便記載他下出,然後行了很 多醫病、趕鬼的神蹟,甚至平靜他和 門徒在海中遇到的大風浪,耶穌的作 為更吸引了一位文士想要跟隨他(太 八18-22)。不過,後來當耶穌對著一 個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時,有幾個 文士就在心裡批評耶穌,指他說了褻 瀆的話(太九2-3),於是耶穌治好該 癱子,證明他真有赦罪的權柄(太九4- 8)。耶穌後來與稅吏和罪人一同坐席 時,又受到法利賽人的評論,對著他 的門徒質疑耶穌為何和稅吏與罪人一 同吃飯(太九10-11)。之後,又有約 翰的門徒直接向耶穌發問,為何他們 和法利賽人常常禁食,但耶穌的門徒 卻不禁食(太九14)。耶穌繼續醫治 不同的人(太九18-31),甚至使一個 會堂主管的女兒從死裡復活(太九18- 26),但當他為一個啞巴趕鬼時,法 利賽人又誣蔑他,說耶穌是靠鬼王趕 鬼(太九34)。後來,耶穌差遣十二 使徒出去傳講天國的福音,並且吩咐 他們像耶穌一樣的醫病、趕鬼(太十5- 8),同時預告他們難免會遭遇迫害 (太十16-25),但鼓勵他們不要害怕 (太十26-31),並且提醒他們即使面 對迫害,也不要否認耶穌,這樣才配 作主的門徒和得著生命(太十32- 39)。耶穌也指出那些不接納使徒和 不聽他們說話的人將來會被審判(太 十14-15),而那些接納他們的人必得 賞賜(太十40-42)。

耶穌的事蹟促使施洗約翰打發他 的門徒去見耶穌,查問耶穌他是否他 們所等待的那位(太十一2-3),耶穌 以他醫病和傳講福音的事作回應(太 十一4-6),又順道對眾人談論有關施 洗約翰的事(太十一7-9),特別提到 他就是舊約應許那位為彌賽亞預備道 路的人(太十一10-15),不過耶穌惋 惜這世代的人不接受施洗約翰,也不 接納耶穌(太十一16-19)。經文接著 更具體交代這個世代對耶穌的拒絕, 描繪耶穌責備那些看見他行了許多異 能但仍不悔改的城(太十一20-24), 又講述耶穌把被拒絕的經驗轉化為他 向父神的禱告(太十一25-27),和他 仍然繼續對人發出跟隨他的呼喚(太 十一28-30)。之後,經文記載耶穌在 安息日從麥田經過,他的門徒摘麥穗 吃 來 充 飢 , 法 利 賽 人 看 見 便 挑 戰 耶 穌,說他的門徒在安息日做律法不容 許的事(太十二1-2)。後來耶穌在會 堂裡看見有個一隻手萎縮了的人,法 利賽人又刁難耶穌,問他律法是否准 許在安息日治病(太十二9-10);耶穌 把那人治好後,法利賽人更商議怎樣 除掉耶穌(太十二13-14)。又有人把 一個被鬼附,又盲又啞的人帶到耶穌 那裡,耶穌使那人能說話和看見,但 法利賽人像之前一樣(太九34),說 他是靠著鬼王別西卜趕鬼的(太十二 22-24),這便引發耶穌作出一連串的 回應,特別指出他們把耶穌靠著神的 靈趕鬼說成是靠著鬼王趕鬼,這是褻 瀆聖靈的行為,是不得赦免的罪(太 十二31-32),他們誣蔑耶穌的說話將 來必受審判(太十二33-37)。在這熾 熱的衝突背景下,有幾個文士和法利 賽人要求耶穌顯一個神蹟給他們看, 意思是要一些獨特的徵兆來證明耶穌 是從神而來的,但耶穌拒絕了(太十 漢神院訊 Bulletin 76 7 耶穌強調的是神在律法中已 經向人顯明的道德性旨意, 以及神透過耶穌成就祂主權 性旨意中關於救恩這方面的 計劃 。 二38-42),並且延續之前為一位又盲 又啞的人趕鬼的事件(太十二22- 24),作出與污鬼有關的講論,藉以 帶出對這世代的指責,因為耶穌行了 許多神蹟,包括趕鬼,但這個世代仍 不接受耶穌,所以他們將來會被更大 的邪靈勢力操縱,遭遇更悽涼的境況 (太十二43-45)。

當耶穌還對著眾人說話時,有人 告訴耶穌,他的母親和兄弟在外邊想 跟他說話(太十二47)。經文在此記 載了耶穌以下的反應:『他卻回答那 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 兄 ? 」 就 伸 手 指 著 門 徒 , 說 : 「 看 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我 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 母親了。」』(太十二48-50)在上述 耶穌雖然行了許多醫病、趕鬼神蹟但 仍被人拒絕的大背景下,耶穌明顯是 要借助他肉身的家人來找他的場合, 劃分誰人站在他那邊,誰人不是。耶 穌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 時,他是伸手指著門徒的,暗示他的 門 徒 和 他 的 關 係 是 與 肉 身 的 家 人 無 異。耶穌也清楚說明,他這種重新界 定親屬關係的做法,不但僅僅適用於 他的門徒,而是所有遵行天父旨意的 人。門徒跟隨耶穌,聽從他的教導, 傳 講 天 國 的 福 音 , 效 法 耶 穌 為 人 醫 病、趕鬼(太十1-42),這就是他們遵 行天父旨意的表現;然而,那些一直 與耶穌敵對的文士和法利賽人,以及 看見他行了不同神蹟也不願悔改的城 鎮裡的人,他們所作的就是不遵行天 父旨意的行為。在這背景下,耶穌在 太十二50提及的天父的旨意,就是指 到父神要人接受祂所差來的耶穌,和 耶穌所傳講的天國福音。

這兩段耶穌直接提及神的旨意的 經文,幫助信徒在以下兩方面認識神 的旨意。 第一,耶穌在世傳道時所特別提 及的神的旨意,不是今天許多信徒關 注的個人性旨意。耶穌在太七 21 講論 的神的旨意,是涉及成全神在律法中 對祂子民的要求的心意。耶穌聲明他 來不是要廢掉律法和先知的教導,而 是要成全(太五 17),然後就舉例提 醒門徒如何在道德、宗教的行為上勝 過文士和法利賽人,這反映出耶穌也 重視上帝在律法中已經向人明示的旨 意。舊約的律法清楚向以色列人說明 神對他們的要求,特別是在道德和屬 靈層面上的事都有明確的教導。耶穌 在太七 21 談論的神的旨意,就是關乎 祂 門 徒 有 否 依 照 神 所 頒 布 的 律 法 生 活,而且是一種超越文士和法利賽人 的守律法態度。耶穌在意的是,門徒 的行事為人能否真正達到神在律法中 設定的標準。很明顯,耶穌在太七 21 講述的天父的旨意,是神的道德性旨 意,並非很多信徒關注的神的個人性 旨意。

耶穌在太十二 49-50 講論的天父的 旨意,同樣不是涉及神為每人設定的 個 人 性 旨 意 。 耶 穌 道 成 肉 身 來 到 人 間,他宣講的是天國的福音,是神為 人預備的救恩。神要人接受祂透過耶 穌所成就的救恩,這就是耶穌在太十 二 49-50 講述的天父的旨意所指向的具 體意義。神為墮落了的人類而設定的 救贖計劃,屬於祂掌管萬有的「主權 性旨意」的一部分。神的「主權性旨 意」是人不可窺探,也無法知道的, 只有當神主動向人揭示時,人才會曉 得。神差遣祂的愛子耶穌基督住在人 群 之 中 , 藉 著 各 樣 醫 治 和 趕 鬼 的 神 蹟,甚至使死人復活,彰顯出神的大 能,又教導人天國的真理,為要人明 白祂是從天父那裡而來的,完成神在 他身上要成就的救恩旨意。神在永恆 中早已經定下了救贖人類的方法,但 到了耶穌來到人間時,這救贖計劃才 清晰的向我們顯明出來,這時人類才 認識到神這方面的旨意。

所以,在太七 21 ;十二 49-50 耶 穌直接提及天父旨意的兩節經文裡, 耶穌強調的是神在律法中已經向人顯 明的道德性旨意,以及神透過耶穌成 就祂主權性旨意中關於救恩這方面的 計劃。由此觀之,耶穌重視的是神的 道德性旨意,和祂主權性旨意中涉及 救恩的事情,可惜這兩方面的神的旨 意 都 不 是 現 今 許 多 基 督 徒 關 心 的 層 面,他們著眼的是神在他們身上設定 的個人性旨意。

第二,耶穌在這兩段經文談論天父 的旨意時,強調的是「遵行」。耶穌 在太七 21 講述進天國的要求時,聲明 惟獨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 在太十二 50 為他的家人作出一個顛覆 性的親屬定義時,又指出凡遵行天父 旨 意 的 人 , 就 是 他 的 弟 兄 姊 妹 和 母 親。和合本在這兩節翻譯為「遵行」 的原文,都是來自動詞 ποιέω,這個字 直譯為「做」。根據上文對這兩段經 文的分析,耶穌要門徒「做」的,分 別是上帝在律法中的要求,以及要人 接受祂透過耶穌為人類設立的救恩。 耶穌要求他門徒「做」這些天父的旨 意,是完全合理的,因為他不是要他 們「做」一些隱藏、不知道的神的心 意。耶穌在這兩節經文中提及的天父 的旨意,都已經明確的向人顯明了, 是不用「尋找」或「求問」的。耶穌 關注的,不是門徒不知道神期望他們 明白的旨意,而是門徒不按照已經告 訴他們的天父旨意去行。

然而,今天大部分信徒關心的是 神的個人性旨意,而上帝這方面的旨 意本屬於祂的主權性旨意的一部分, 除非祂主動揭示,否則人是不可能知 道的。有些教會領袖和信徒為了找出 這 本 來 是 隱 藏 的 旨 意 , 便 提 倡 「 尋 找」、「求問」、「辨別」神的旨意 等想法和行為。這種思維和做法,完 全不吻合耶穌在太七 21 ;十二 49-50 談論的天父的旨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