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436《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15:一場失格的訕笑引發的戰爭?!

一場失格的訕笑引發的戰爭?!

──────────原文──────────

六年春,晉使郤克於齊,齊使夫人帷中而觀之。郤克上,夫人笑之。郤克曰:「不是報,不復涉河!」歸,請伐齊,晉侯弗許。齊使至晉,郤克執齊使者四人河內,殺之。八年。晉伐齊,齊以公子彊質晉,晉兵去。十年春,齊伐魯、衛。魯、衛大夫如晉請師,皆因郤克。晉使郤克以車八百乘為中軍將,士燮將上軍,欒書將下軍,以救魯、衛,伐齊。六月壬申,與齊侯兵合靡笄下。癸酉,陳于鞌。逄丑父為齊頃公右。頃公曰:「馳之,破晉軍會食。」射傷郤克,流血至履。克欲還入壁,其御曰:「我始入,再傷,不敢言疾,恐懼士卒,願子忍之。」遂復戰。戰,齊急,丑父恐齊侯得,乃易處,頃公為右,車絓於木而止。晉小將韓厥伏齊侯車前,曰「寡君使臣救魯、衛」,戲之。丑父使頃公下取飲,因得亡,脫去,入其軍。晉郤克欲殺丑父。丑父曰:「代君死而見僇,後人臣無忠其君者矣。」克捨之,丑父遂得亡歸齊。於是晉軍追齊至馬陵。齊侯請以寶器謝,不聽;必得笑克者蕭桐叔子,令齊東畝。對曰:「叔子,齊君母。齊君母亦猶晉君母,子安置之?且子以義伐而以暴為後,其可乎?」於是乃許,令反魯、衛之侵地。

──────────翻譯──────────

齊頃公在位第六年春天,晉國派大夫「郤【音細】克」出使齊國,齊國國君讓老夫人坐在帳幕中觀看。郤克登階上殿時,老夫人見他的走路姿勢就笑了起來。

郤克說:「我不報這個侮辱之仇,就不再渡黃河!」

他回國後,請求晉國國君討伐齊國,晉國國君沒有答應。後來,齊國派使者來到晉國,郤克在「河內(地明)」捉住齊國的四位使者,把他們全部殺死。

齊頃公在位第八年,晉國出兵討伐齊國,齊國讓公子「強(人名)」到晉國做人質,晉國軍隊才撤離。

齊頃公在位第十年春天,齊國征伐魯國、衛國。魯、衛兩國大夫到晉國請求援軍,都是通過郤克。晉國派郤克擔任中軍將領率領戰車八百乘,由「士燮【音謝】」率領上軍,「欒書」率領下軍,前去救援魯國與衛國,討伐齊國。六月壬申日這天,晉軍與齊國國君率領的軍隊在「靡笄【音雞】山」下交兵。癸西日,在「鞌【音安】」這個地方擺出陣勢。「逄【音旁】丑父」是齊頃公右車的武士。

齊頃公說:「馳車衝入陣地,攻破晉軍後會餐。」

齊軍射傷郤克,血流到鞋子上。郤克想退回營壘,駕馭戰車的人對他說:

「我剛進入陣地,就兩次受傷,不敢說疼痛,擔心引起士兵們的恐慌,希望您忍痛繼續戰鬥。」

郤克聽完又投入戰鬥。兩軍交戰中,齊軍危急,丑父擔心齊頃公被俘虜,就與他交換了位置,頃公成為右邊的護衛,後來戰車樹木絆住而停下來。晉國小將「韓厥」拜伏在齊頃公戰車之前,說:

「我們國君派我來救援魯國與衛國。」

藉此嘲笑頃公。丑父假裝成頃公,讓假裝成右邊護衛的頃公下車取水來喝,頃公藉此機會得以逃脫,跑回齊軍陣營。晉國的郤克要殺假冒國君的丑父,丑父說:

「我代替國君赴死而被殺害,以後做臣子的就沒有敢忠於他的君主的了。」

郤克就放了他,丑父於是得以逃回齊營。這時,晉軍追趕齊軍直到「馬陵(地名)」。齊國國君請求用寶器謝罪,但晉國方面不答應;揚言一定要得到譏笑郤克的「蕭桐叔子」,並讓齊國的田壟改為東西向。

齊國人回答說:

「『蕭桐叔子』是齊國國君的母親。齊國國君的母親的地位就如同晉國國君的母親一樣,您要如何處置她?況且您是以憑著正義之師討伐齊國,卻以暴虐無禮來結束,難道可以這樣做嗎?」

於是晉國才答應了齊軍的請求,讓齊國歸還之前侵佔的魯、衛兩國的領土。

─────────解說與心得─────────

相較於前幾年讀的《史記》「本紀」、「表」、「書」等內容,來到了「世家」的部分時,感覺處處都有「精采生動」的小故事。

司馬遷寫完霸主齊桓公以及他那五個相繼當上國君的故事後,來到了很少聽過的「齊頃公」時代,齊國竟然因為國君母親的失格表現,引來了晉國的討伐。

這位齊國國君的母親,被稱為「蕭桐叔子」。到底「蕭桐叔子」是什麼意思呢?搜尋了一下資料發現,這應該不是她的名字,有人說她是「蕭桐叔」的女兒,也有人說是「蕭國」國君的女兒,因為「蕭」、「桐」都是指「蕭國」。

無論如何,這位躲在幕後看著晉國外交官來訪的齊國國君之母,竟然因為來訪者走路姿勢而笑出聲,看來這位「蕭桐叔子」應該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不然怎麼會忘記自己的身分,還對外交使節的外貌發出訕笑呢?

結果,齊國國君的媽媽惹火了晉國外交官下,這位郤克努力地勸說著晉國出兵討伐齊國。不過,晉國國君並沒有因此答應。相反地,晉國國君貌似在等待機會一樣,直到齊國侵略魯、衛兩國,晉國才出兵討發齊國。由此也可以看出,春秋時代中期以後,成為新任霸主的晉國很懂得把握分寸。身為霸主之國,就不會因為自己的「小事」而出兵討伐他國,除非有更遠大的目標,像是「尊王攘夷」或是「濟弱扶貧」時,這樣才會師出有名。

相較之下,齊頃公的輕敵,甚至還揚言打敗晉軍之後再吃飯。換言之,齊國軍隊竟然再還沒吃飯前就衝入戰場,以為自己可以輕取對手,再好好飽餐一頓。結果,齊國大敗,如果不是旁人跟齊頃公交換位置的話,齊頃公早已被俘虜。由此可以發現,古代沒有相片可以對照,戰場上如何知道誰的身分地位?又如何分辨敵我雙方呢?看來,也只能透過軍服顏色區分敵我,也只能靠穿著打扮,或是站位得知對方是誰。換言之,齊國就是利用這個漏洞,讓國君逃過一劫。

更重要的是,假冒齊國國君的人,還用一番道德綁架的言論,告訴晉國不可以殺害願意假冒國君的人。此時,以正義之師為理由出兵的晉國,不只不能殺掉這位破壞規則的假國君,也不能抱怨對方母親的無禮訕笑,只能讓齊國歸還當年搶佔的土地之外,無法對齊國做任何的報復。

看來,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裡,反而是那些無禮的國家用道德綁架著還在遵循禮法的國家。真讓人越看越覺得很諷刺。也難怪之後的戰國時代,沒有國家想當「尊王攘夷」的霸主,只想著併吞他國,獲取最大的利益。

言歸正傳,逃過一劫的齊頃公接下來還會遇到哪些挑戰呢?齊國就真的一蹶不起了嗎?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