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053《史記》卷三〈殷本紀〉15

帝盤庚崩,弟小辛立,是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復衰。百姓思盤庚,乃作盤庚三篇。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為帝小乙。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冢宰,以觀國風。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於傅險中。是時說為胥靡,筑於傅險。見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說。


盤庚去世後,並沒有改變王朝的特有繼承法─「兄終弟及」下,仍繼續讓他的弟弟─小辛即位。此時,商王朝又再度衰弱。人民在思念盤庚的情況下,寫了三篇《盤庚》來緬懷那段時光 。後來,小辛去世後,也是由他弟弟─小乙即位。

在這段內容中,讓人感到納悶的是:為何盤庚遷都就會讓王朝復興,但之後仍繼續衰弱呢?

一直以來,我們總認為商王朝的不斷遷都,跟它處在黃河下游,容易遇到河水氾濫有關。然而,在司馬遷的記載中,並沒有提到任何與水患有關的原因,即使翻閱《尚書‧盤庚》,也都是不斷提到要恢復商湯時期的基業(紹復先王之大業,厎綏四方)。換言之,從小聽到大的「盤庚遷殷」,其實是因為政治理由而遷都,而不是因為水患的緣故。另外,這也說明了這幾代商王之所以把國都遷往他處,可能是為了爭奪權力(弟子或爭相代立),所以得拉攏各地諸侯,才把國都遷走的。

言歸正傳,在這段以「兄終弟及」為主要繼承法的時代裡,大夥為了爭權奪利而忘了商湯的交代─要給百姓有建功立業的機會(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因此,遷都只是一種象徵,象徵要恢復商湯制度而已。如此,才能說明為何盤庚遷都能振興商王朝,但並不表示後來的國君會記得商湯的教誨。

接著,小乙去世後,由他的兒子武丁即位。武丁很想再次振興商朝,但卻找不到可用的輔佐大臣(而未得其佐)。在他執政的最初三年裡,他沒有對政令發表過任何意見(三年不言),大大小小的政事都交給「冢宰」這個官位的人負責(政事決定於冢宰),然而自己在一旁觀察國家的風氣(以觀國風)。直到有一天,武丁夢見一個名叫「說(ㄩㄝˋ)」的聖人,因此他就用夢境中聖人的形象來對照各個大臣(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卻發現沒有一個人長得像他夢裡的聖人。接下來,他又派百官到城外去尋找(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最後在「傅險」這個地方找到這位長相一樣的「說」(得說於傅險中)。此時,這位「說」是個刑徒(是時說為胥靡),在「傅險」這個地方修路(筑於傅險)。官員把拉帶回去見武丁,武丁馬上認出這個人就是他夢中的聖人(見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兩人對話後,武丁發現這位「說」果真是聖人(得而與之語,果聖人),武丁便舉用他為國相,殷國也因此得到很好的治理(舉以為相,殷國大治)。因此,便已發現他的地方「傅險」當作他的姓氏,稱他為「傅說」(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說)。

這段尋找夢中大臣的故事,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畢竟,夢境怎麼可能憑空出現賢能的大臣?我認為武丁應該早就知道,甚至也見過這位賢能的「說」,但礙於他是「刑徒」,即使想要重要他,也很難讓身旁的大臣們,以及周遭的宗室成員接受。所以,武丁才上演了這齣尋找「夢中大臣」的故事。畢竟,如果真的出現一個跟夢中聖人長得一模一樣的人,應該就會讓人忽視他目前的出身,而把這一切用神蹟來解釋。由此也可以看出,商代國君在用人上,應該會有出身的考量,所以即使遇到有能力的人,理論上也不一定能夠任用。也可藉此推論,當年盤庚之所以要找理由遷都,一定也是想離開那些錯綜複雜的政治環境。如此,才能放手去做,而不是被周遭的各方勢力所牽絆。

以上,就是這兩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