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020《史記》卷一〈五帝本紀〉20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爲有熊,帝顓頊爲高陽,帝嚳爲高辛,帝堯爲陶唐,帝舜爲有虞。帝禹爲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契爲商,姓子氏。弃爲周,姓姬氏。


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到了司馬遷的年代,早已分不清「姓」與「氏」的差別了。但這也不能怪司馬遷,畢竟他距離這段五帝的年代,也有兩千年之久,司馬遷能掌握的資料有限下,他已經盡可能還原了這段過去,如果有些錯誤,我想是能體諒的。

在現代史學家的努力研究下,今日的我們已經知道「姓」是與血緣關係有關的,換言之,如果以廣義的血緣關係來看,五帝以及大禹都出自同個的原始部落,這是可以理解的。而所謂的「氏」與地緣有關,也就是說,當原始部落規模擴大,就會有人因此到其他地方居住,為了區分自己與原始部落的差異,就會以當地的地名當作「氏」。例如:商朝王室的後代,本姓「子」,但後代因為某些原因遷居到「孔地」,所以就會以「孔」為氏。也就是說,廣義來看「子姓」與「孔氏」是有血緣關係的,但狹義來看,應該已經很疏遠了。

回到原文,如果按照近代學者的研究,也就是「姓」是與血緣有關、「氏」與地緣有關,就可以解釋成黃帝一族因為遷居到「有熊」這個地方,所以是「有熊氏」。同理,顓頊一族因為搬到「高陽」,所以是「高陽氏」,帝嚳為「高辛氏」、帝堯為「陶唐氏」、帝舜為「有虞氏」才對。但從整篇〈五帝本紀〉來看,會發現其實黃帝是住在「軒轅之丘」,所以應該稱為「軒轅氏」。,如此對照來看,更可以證明在司馬遷所處的漢代,「姓」與「氏」已經混用,所以連司馬遷都弄不懂了。這也就是這段文字的最後,司馬遷會寫出「帝禹爲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契爲商,姓子氏。弃爲周,姓姬氏。」如此「姓」與「氏」混亂的狀況,讓人看得一頭霧水。

然而,司馬遷弄不清楚的東西,今日的我們卻比較清楚?這樣的邏輯,讓自己都覺得這樣有點不合理。但其實仔細想想,我們比司馬遷幸運的地方在於,近千餘年來的學者們努力研究與考證,以及現代考古與相關文獻的出土下,讓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司馬遷或許沒看過的史料,加上各種學科的輔助下,讓我們更能了解遠古的生活狀況。

放下「姓」與「氏」的混用狀況,司馬遷寫下這段內容應該是想告訴後人:由黃帝開始的歷代天下共主,以及後來的夏、商、周王朝,其實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最初都是同一家人,只是後來因為持續繁榮,導致規模逐漸擴大下,為了區分彼此,最後才劃分成今日各種氏族林立的模樣吧!

至於司馬遷想解此表達什麼?是對漢朝「家天下」的不滿?是對漢武帝持續削弱同姓諸侯的諷刺?還是其實他沒有想那麼多,只是在記錄一段遠古的歷史而已?這就只能暫時放下,等以後有史料,或是新靈感時再說吧!

以上則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