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眼
文明之眼

《推背圖》第47象:約五百年後 讖曰:偃武修文,紫微星明,匹夫有責,一言為君 頌曰:無王無帝定乾坤,來自田間第一人;好把舊書多讀到,義言一出見英明

【上古記】大荒南經

《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了那些地方?「䟣踢」是善踢的袋鼠嗎?「雙雙」是連抱的無尾熊嗎?無人煙的古澳洲大荒為何突然出現這麼多人?

作者:伏羲氏
校勘:嚴無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獸,左右有首,名曰䟣踢。有三青獸相並,名曰雙雙。有阿山者。

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窮焉。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爰有文貝、離俞、丘鳩、鷹、賈、委維、熊、羆、象、虎、豹、狼、視肉。
有榮山、榮水出焉。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有巫山者。

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
有蓋猶之山者,其上有甘柤,枝幹皆赤,黃葉,白華,黑實。東又有甘華,枝幹皆赤,黃葉。有青馬,有赤馬,名曰三騅。有視肉。有小人,名曰菌人。
有南類之山。爰有遺玉、青馬、三騅、視肉、甘華。百穀所在。

《大荒南經》南海之外部分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榮水窮焉。有淵四方,四隅皆送,北屬黑水,南屬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淵,南旁名曰從淵。又有成山,甘水窮焉。
有季禺之國,食黍。有羽民之國。

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窮焉。又有賈山,汔水出焉。又有言山。又有登備之山。有恝恝之山。又有蒲山,澧水出焉。又有隗山,其西有丹,其東有玉。又南有山,漂水出焉。有尾山。有翠山。
有盈民之國,黍食。又有人方食木葉。
有不死之國,甘木是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
有襄山。又有重陰之山。
有臷民之國,食穀。爰有百獸,相群爰處。百穀所聚。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
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國,食黍。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
有小人,名曰焦僥之國,嘉穀是食。

大荒之中,有山名㱙塗之山,青水窮焉。有雲雨之山,有木名曰欒。
有國曰顓頊,食黍。有鼬姓之國。
有苕山。又有宗山。又有姓山,又有壑山。又有陳州山,又有東州山。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
海中有張宏之國,食魚。

大荒之中。有驩頭之國。有申山者。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臺高山,海水入焉。

《大荒南經》大荒之中部分

《大荒南經》解說:

伏羲氏南路探索隊跨越南海至澳洲,由西北登岸向東經沙漠至東南端返還,返途經過印尼、菲律賓等地;另一隊則是東路探索隊,修整之後,再向南美進發,探索向南直至南美南端;《大荒南經》是兩方記錄最終彙整的結果。

南海之中…。有榮山、榮水出焉。…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榮水窮焉…

這看似沒問題的兩段紀錄,其實有很大的問題,這問題可能是後人拼接修改所致,也就是將澳洲與南美拼接再一起,「榮水」或「不庭山」應該就是拼接的關鍵。

南海之外,…東南海之外,…

估計大荒南探勘隊,在澳洲沒發現半個人影,而向西又是來時夢魘般的大沙漠(在古赤道上),於是決定返航,卻意外發現島上的原住民,於是一路向西北延島返航。

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窮焉。

伏羲氏終止澳洲探索,或許也有氣候因素,折返點正是伏羲氏的宜居帶,由於沒發現其他人類,沒有達到文明傳播的目的,要嘛落地生根重新開始,要嘛折返回航親友團聚,他們最終決定返回家園。

由於《大荒南經》太短,《大荒東經》太長,加上兩者皆在南半球,或許就因此將《大荒南經》與《大荒東南經》合而為《大荒南經》;古人雖然沒有衛星地圖,但憑藉環境變化也能知道,南北半球氣候溫差的截然相反。

伏羲氏可能去過南極,並繪製地圖,因此,在亞歷山大圖書館中存有備份也不足為奇,但為何在中國卻沒有地圖?問題仍出在閉關鎖國的周、秦兩代,只要挖開始皇陵,一切答案就都有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