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saebny
gjsaebny

黄金萧条

19世纪自由主义时代的终结

1865年12月23日,作为法国推广十进制标准的一部分,法国、比利时、瑞士与刚成立四年的意大利王国签定一份公约,统一四国的铸币成色。

由拿破仑在1803年授权发行的拿破仑法郎面值取十进制(5、10、20、40、50 和100)纯度统一金银稳定按1:15.5兑换,有欧元之前的欧元之称。条约签订后,各国货币在联盟内1:1兑换,大大拓宽了各自商人的活动范围。

隔年初,英国报纸给联盟取了拉丁货币同盟(LMU) 的名字。同盟的创始人,德•帕里厄相信通用的货币、自由的贸易可以促进各国的和平与联合,1870年出版的著作 《科学政治的原理》中,他描绘未来由欧洲委员会打理的欧盟,委员各国来任命,又设欧洲议会,从货币到邮政运输以至外交,直到全欧的永久和平

“人类史上高不可攀的幻想乌托邦今后都能成现实,世界毕竟是进步的”

在与1867年巴黎世博会同步召开的巴黎货币会议上争取到了希腊的加入,不管有没有签署条约,之后西班牙、罗马尼亚、奥匈帝国、法属阿尔及利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芬兰大公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等,都发行了符合同盟标准的铸币。然而1874年,拉丁货币同盟即失去了贸易上的影响力。从1873年开始,第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笼罩了各工业国二十余年,1929以前最大的大萧条开始了。

萧条的直接原因是黄金短缺导致的货币供应收缩,黄金短缺来自世界范围金银复本位和银本位制的崩溃,崩溃并非原于这两种币制的缺陷,而是来自德国与战败的法国之间两年的囚徒博弈。

1871年以前的中欧,经历几次铸币公约的统一标准,仍沿用继承自神罗以银为主的金银复本位币制。金银复本位下金银兑换比例长期恒定,金银产量的波动则以自由铸币形式进入流通货币中,例如兑换比例1:15.5,当年金银产量比1:1,则多产的黄金使流通货币中金币对银币的比例上升,在银币被取代完全以前原兑换比例就可一直维持。

简而言之即是劣币趋逐良币的格雷欣定理,市场价更便宜而面值虚高的金属会更多的被采用,而相对的另一种金属则被向外国出口。

由于对清贸易白银逆差与18 世纪的巴西淘金热,英国和葡萄牙是1860年以前为数不多的金本位制国家;1849 年的加州与1851 年的澳洲淘金热,渐渐推高法美两个复本位制大国流通货币中金币的占比。

如图是从19世纪60年代末观察到的年产金银总价比较和近二十年法国流通币种中金币对银币迅速的替代

作为德国金本位的鼓动者,在1861商会的汉堡代表Soetbeer汇集了全球每年金银产量的数据,错误地判断法国复本位将很快推到银币被取代完全的一端极限,北德意志邦联方成立后的1867年商会上,Soetbeer的进一步鼓动使金本位成为显学

确立金本位后会发生什么?

如果法国带动拉丁货币同盟在金币占比的最高点趁势选取金本位,白银在大量抛售过程中将雪崩式贬值,金币流通占比越高的国家在这轮冲击中经济上的损失就会越小。而落后的德国手握白银难以买入此时紧缺的黄金,将被甩在国际通用新币制的外围。

如果是德国先发采用金本位,廉价的白银将涌入法国货币流通(根据模拟,德国采用法国式的复本位将使法国金币流通量从87%降至65%,采用金本位则降至53% ),但法国会同步坚持1:15.5的兑换比例吗?当且仅当1871德国的军队控制巴黎,法国清偿战争赔款之前的窗口期,全德的白银才能以合意的15.5价位强行转让予法国。1873年9月6日,法国赔款还清的后一天,其财政部报负性地停发银币以增加德国银币非货币化的成本,拉丁货币同盟实质上采用金本位制,此后就是金本位的多米诺式传播。

囚徒博弈

普法战争后,德国若采用银本位或复本位,法国可通过转向金本位来报负德国经济,因而金本位为此时的可用选择。德国在复本位与金本位中抉择时,法国若沿用复本位则无区别。假如双方共同转向金本位,黄金的骤然短缺将同时冲击欧美各国。倘若战争并未发生,德国的货币改革取决于法国是否对更高比例的白银流通关心,若不关心则德国尽可以去选择金本位或法国式的复本位,如同之前英国的选择。若法国介意,尚可选择复本位以对接法国的拉丁货币同盟。50年代中期起澳美金矿的枯竭与70年代美国西部井喷的银矿开采将全面扭转过去十余年法美两国攀升的金币占比,让Soetbeer等德国金本位派不切实际的担心彻底打消。

这是年产金银总价比较与法国流通币种中金币占比的完整图

1873年7月9日德国金马克发行之后的35年,除中国外全球都转向了金本位制,银价对金再也未曾升至1:15.5。紧缺的黄金,猛烈的通缩,剧变中震惊的投资人见证着史上第一起世界性萧条。

Jay Cooke & Company,美国第一家运用电报技术并出资兴建北大西洋铁路的银行在9月18日破产。9月20日,纽交所首次停牌。全美失业率最高升至14%,经济收缩持续了65个月,胜过1929大萧条的43个月

1882年法国联合银行的破产与股市崩盘(1882 年 1 月 5 日至 1882 年 1 月 14 日间,每股现金价格由3,040 法郎跌至 800 法郎),令国民生产总值GNP连续十年下跌,曾任股票经纪人的保罗高更从此全职画家。

与德国投资刺激需求不同,英国静态的供给调整使英国成为萧条中受灾最严重的国家,1873至1897年的持续萧条令英国在许多领域失去了对欧陆工业体的领先优势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传统自由主义政党没落,曾经最亲密的盟友法国与意大利从1887展开了十年的关税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刺激成为主流。欧洲马克思主义者误认为是国家对殖民地廉价劳力与庞大巿场的投资耗干了国内本应充裕的流动性,直至列宁的市场相互关闭、自由竞争终结于垄断的帝国主义成因论述。但或许这只是技术进步时代遇上通货紧缩环境的自然产物--过低的利润率让本应作为创新主力的小体量公司无力参与竞争,大体量公司可同时垄断市场与技术。贫富差距,渴望向外出击的巨头与保护本国就业率的各国政府共同组成了通缩时代的弱肉强食舞台。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