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人類的農業社會是被「迫」出來

第660天讀後感,之前筆者的文章都有提及過人類的歷史, 不單只是葡萄牙能夠在15-16世紀成為世界強國(因黑死病沒有影響他們,且人口大增, 且歐洲的陸地貿易路線因多重保護主義, 讓葡萄牙政府「被迫」主張用誘人的方法以海路方式作出交易)。

2023年12月27日
之前筆者的文章都有提及過人類的歷史,
不單只是葡萄牙能夠在15-16世紀成為世界強國(因黑死病沒有影響他們,且人口大增, 且歐洲的陸地貿易路線因多重保護主義, 讓葡萄牙政府「被迫」主張用誘人的方法以海路方式作出交易)。

16世紀的西班牙能夠成為首個日不落帝國(因被葡萄牙海事的威脅, 被迫不斷尋找別的路線, 最後相信哥倫布, 從而發現新大陸, 使西班牙數十年後一舉成為最多殖民地的國家。)

再到荷蘭獨立戰後的冒起(因荷蘭屬於一個手工技術且民主的國家, 因人數較其他國家少, 而只好被迫用另類的方法壯大自己的軍事權力, 這就是銀行信用值吸引外資, 以及創建了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讓荷蘭成為首個公司且國家的名義,創下一個強大的國家形象。)

再到現代的南韓, 在90年代政府因十分窮困, 只被迫以一些「偏門的方式」針對以娛樂,電競及電子的大力投入資源, 讓他們在現今都達有頂尖的水平。
這些國家也有新加玻同樣面對這些環境的挑戰而被「迫」出相對應的政策。

以及一些更微觀的個人因素而影響人進步, 這都是因為被時勢所迫出來, 像因要照顧小孩的學費, 家長尋求更多賺錢的機會, 進步的可能性等等。

最近筆者才發現原來就連人類的農業社會是被「迫」出來。
之前閱讀過<人類大歷史>這本書, 認為人類由採集-狩獵的方式, 轉到去農業是理所當然的事, 畢竟從結果論來說, 農業能夠養活更多人, 也能成就文明和科技等技術。
但農業卻只有近八千年的歷史, 為何並不是更早之前去用這個更「聰明」的方式呢?
<人類大歷史>中有解釋過, 採集-狩獵的方式所帶給人類更多不同種類的食物, 也更健康,更長壽, 更強壯的身體, 而農業透過一些科學研究看出, 當時人的身高, 疾病也比起採集-狩獵時期更差, 人也更矮。
在人性的角度, 採集-狩獵更能表現出「男性」的能力, 而不是單純在土地上農務, 且所花費的時間也比起採集-狩獵更長, 所以我們才見數千萬年的「貴族」基本上都是以野獸的身體部份,像是象牙,虎皮作為飾品, 這也是代表著地位及權力的象徵。
可見, 人類根本在數萬數千年前並不想單純以農務的方式去生活, 但只是受到環境所「迫」而放棄採集-狩獵。
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表示, 可能是因為物種因人類的大量殺戮, 愈來愈少可狩獵的動物, 從而在邊際成本效率下, 人類被迫選擇以農務方式去維持生活, 同樣也因農務方式去維持生活使人口大增, 就算只有一成的人出外選擇採集-狩獵, 也加劇資源的稀缺情況。
像在16世紀的毛利人把恐鳥視為食物主要來源, 也是極大可能性是被人類過度獵殺而滅亡, 才開始認真的經營農務。

<槍炮、病菌與鋼鐵>也引用不少國家人民, 並不是一下子就由採集-狩獵轉換到農業大革命, 像是日本某些地區因海上資源豐富, 當地人民普遍都會以採集-狩獵和農業兩者共同採用, 所以他們的城市化進程都會比較慢, 而一些西南歐地方, 像西班牙,義大利, 法國南部, 同樣也因不同的環境因素, 接受農業的過程十分漫長。

因此, 用<人類大歷史>一書的觀點去看, 人類進步之一是因為農業社會的出現, 而農業社會出現正正是被環境所迫出來, 如果一個能夠像動物圈, 定時定候有食物送過來, 有足夠的資源, 誰又會想放棄動物園(採集-狩獵)呢?
但只有更困難的環境, 才能夠迫出人類的進步, 加速人類文明發展的進度, 同樣也使我們更有效地生活下去。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