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文明是需要透過交流, 衝突才會進步 - 塔斯馬尼亞 及 復活島故事

第602天讀後感,現代有很多年青人都推祟「內卷」與「躺平」的文化, 像是所謂的佛系, 更有不少的笑話勸導別人追求的金錢換來只是現有可以立即享受的「退休」生活。但今天想分享的一些小故事, 想讓讀者知道人是需要不斷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不斷的交流, 溝通才能夠變得愈來愈幸福, 快樂。

2023年9月28日
現代有很多年青人都推祟「內卷」與「躺平」的文化, 像是所謂的佛系, 更有不少的笑話勸導別人追求的金錢換來只是現有可以立即享受的「退休」生活。
但今天想分享的一些小故事, 想讓讀者知道人是需要不斷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不斷的交流, 溝通才能夠變得愈來愈幸福, 快樂。
而這些快樂並不只是停留在「低層次」的, 像生畜一樣, 睡到醒, 自由自在地跑, 追求性愛等的快樂, 而是更高層次的理解知識, 理解智慧, 助人助己的快樂, 能將快樂分享出去,使生活的質和量最大化。

塔斯馬尼亞是澳洲的一個島嶼, 而這個島本身是與大陸互相連接的, 根據研究表示人類進入塔斯馬尼亞可能在約25,000∼40,000年前, 約在11,000∼12,000年前巴斯海峽被淹沒, 使澳大利亞最南部的居民被隔斷了和大陸部族的聯繫。
十分「慶幸」的是在經過1萬多年後, 人類因航海技術上升, 能夠透過船隻就可以出入這個島嶼, 第一批則是在1642年的荷蘭人, 其後更有不少國家包括法國, 英文的探險家, 甚至是軍隊進入這個地方, 帶給他們的印象, 塔斯馬尼亞原住民就像低一層次的生物, 即使跟自己外表同樣是人類, 但是並沒有把他們當成人類的角色, 可惜的是最終被歐洲人所帶來的疾病讓他們走上滅族之路。

明明雙方都是過了過萬年的歷史, 為什麼本身都沒有太大差別的塔斯馬尼亞原住民會跟外面的不同民族有如此大的分別?
原因就是在於塔斯馬尼亞是一個孤島,食物及資源不足, 讓人口長期都不能夠超過數萬人以上, 讓他們起過一萬年跟外界隔絕, 無法吸收及迭代知識文化, 甚至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只有語言), 那又如何把文明一代又一代傳遞呢, 那又如何知道及傳遞一些在8千年前才出現的農業社會呢, 這自然會變得愈來愈退步, 落後, 最終當有危機出現就換來滅族的下場。

另一個例子則是復活島的故事, 這個地方跟塔斯馬尼亞有相同的特徵就是屬於一個孤島, 但最好奇的地方就是這個島上有形形式式的石頭藝術品,而且原住民都已經只有數百人的存在, 人們都很好奇這些「人造」的石頭到底是從何而來。

復活島的石頭

經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復活島曾經有超過兩萬人生活的地區, 但因為種族, 地區之間的鬥爭, 雙方用「文鬥」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這就是比拼石頭的藝術成就, 因此需要極多的樹木去幫助運送石頭, 並幫忙制做出這些「沒有用」的石頭。
最後因為過度的伐木, 讓這個本身就不在熱帶地區, 地方不大的地區慢慢變得樹木稀疏、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一片荒涼的景象, 這也是當初在17-19世紀人類進入復活島所見的現象。
這也是一個人類「自我滅亡」的故事, 雖然在歐洲, 中國等地可能都有不少這些現象, 但所慶幸的我們還有更多的地方能夠搬遷, 有更多的交流知識知道這些對環境不好, 有更多的資源食物能夠取代...
但在復活島上的人類就沒有那麼幸運, 正因為地理, 生物, 氣候, 使他們由盛變衰,...

由這兩個真實故事可以得知, 人類文明及智慧的進步, 必需要透過交流, 交易, 溝通由一代傳一代才能更加進步, 我們所需要看的並不是只有明天, 後天, 也不只是一年, 兩年, 而是更長的時間, 就像中國的不同朝代的更換, 盛衰, 每一次的循環也是為下一個更大的進步而努力。
因此, 我們需要的並不是「內卷」更不是「躺平」, 而是往前走的勇氣, 畢竟我們已經比起這兩個故事有更好的文化, 社會, 認知環境, 還能追上科技的進步, 知識的大爆炸時代, 為什麼卻只留在家中刷抖音, 看影片的每日如事的「快樂」呢?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