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買穩健股票的都是「傻子」?

第513天感想,今天只想分享一些股份公司的歷史, 我們現今會覺得買股票的人所冒的風險都各有不同, 有的會買實業股, 有的會買銀行收息股, 有的會買科技股等等, 各有不同的取向, 甚至有人認為投資一些高風險高回報的都是投機者, 很大的機會是輸錢的, 這就是我媽媽的一輩所認為的世界。

2023年6月6日
今天只想分享一些股份公司的歷史, 我們現今會覺得買股票的人所冒的風險都各有不同, 有的會買實業股, 有的會買銀行收息股, 有的會買科技股等等, 各有不同的取向, 甚至有人認為投資一些高風險高回報的都是投機者, 很大的機會是輸錢的, 這就是我媽媽的一輩所認為的世界。
因為她經歷過HK. 0005 香港匯豐股票升到百多塊, 但現在永遠都升不上去, 也經歷過科網股時代, 也經歷過買實業的聯想, 水泥等行業, 但現在很多股價都是一去不往回, 慢慢認為這世界都是大吃小的, 要買的就要支持國家, 支持銀行, 因為國家銀行絕不會倒閉, 贏息輸價的時候多等等就能重新上路。
但我們要知道原來股份公司的來源是來自於進取的企業和野心。

自古以來, 能夠賺錢, 能夠經營的人都認為依靠自我能力, 家族的幫忙, 不用把錢分給別人賺取, 所以很多實業, 有「能力」賺錢的企業都是獨資, 且不會有什麼合股, 董東的出現, 但在1600年代, 第一間股票公司出現 這就是「東印度公司」, 是一間經營航海事業, 因為當中涉及的風險太大, 但回報也相對十分吸引, 令不少中產到富商都沒有能力, 或是不敢都把資金全投放在一間航海公司裡面, 畢竟這也算是日新月異的行業, 所需要的技能也需要特別專業, 他們都沒有特定的人才可以利用, 只好依靠不同人的資金去協助他們, 這就形成全世界第一間股份公司, 聽說在這間公司成立的時候, 股東們共250位就說好, 在某個時間裡就會把賺到的錢分了, 就解散, 沒想到真的到期的時候, 有些人就不願拿錢走, 結果發現想拿錢走的股東可以把自己擁有的股份賣出去給其他人, 而且還比起預期所賺的錢更高利潤, 使他們就開始二次的交易市場, 現有的公司股份制度就慢慢形成。

最初的股份公司其實都是以高風險, 高回報而興起, 因為高風險就需要更多人去注資才能把回報再壯得更大, 同樣也達到風險管理目的, 而不是小部份人都全押金錢都在高風險的業務上。
因此, 現在投資一些科技公司, 就算他們已經未有盈利已經被很多大戶所追棒, 就像Tesla 一樣, 也像當年的「東印度公司」, 在數十年前可能有人這投資行為十分瘋狂, 在投資一間並未開始盈利的公司, 但其實只是人們被歷史的金融危機, 金融風暴變得自己更為保守, 而忘記本身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來自於高風險+高回報。
反而他們去選擇一些「實業」的股票, 如果我們能夠想想, 這些穩健的公司, 為什麼他們要去上市把自家利潤分薄呢? 難道他們是慈善組織嗎? 還是這些穩健的公司需要大資金去投資將來業務嗎? 但當他們需要籌組一筆大資金去投資這不代表著已經有風險, 已經不是太「穩健」了嗎?
如果還是十分穩健, 為什麼他們不自行找資金去借貸或幫忙呢? 而且去給小股東機會呢?
正如很多研究都顯示, 美國標普500在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代所火熱的股票, 在現今的2010年/ 2020已經被市場讓這些公司走下玻, 有很多更是被上市除名, 可以看見所謂的穩健並不會永久存在於股票市場裡, 這也違反了一開始股份公司創立的底層邏輯。
因此, 我們別責怪一些買高風險, 高回報而輸錢的散戶, 並說他們貪心。
因為這根本就是股份公司一開始的初心, 只能說他們不太「幸運」, 如果市場要是順勢上升, 基本上買什麼都會升, 而順勢下跌, 買什麼都會跌, 這也許不關公司的事, 而是時間上的問題, 基本上只要避開一些陷阱股票, 我相信時機對, 有一些基本操作都能夠贏到豐富的利潤, 而不用去投資一些所謂「低風險中回報」的「穩健」股票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