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中間商 是賺取暴利嗎?

第446天感想,我們經常會認為便利店買東西的是比較「傻瓜」, 因為正常人也知道便利店的東西比其他超級市場貴30%或以上, 甚至有人認為去大型超市買東西都是「傻瓜」, 因為他們能夠計算出來, 成本價其實只有超市賣的40-50%, 即是我們直接買批發價能夠慳上一倍的價錢。

2023年3月12日
我們經常會認為便利店買東西的是比較「傻瓜」, 因為正常人也知道便利店的東西比其他超級市場貴30%或以上, 甚至有人認為去大型超市買東西都是「傻瓜」, 因為他們能夠計算出來, 成本價其實只有超市賣的40-50%, 即是我們直接買批發價能夠慳上一倍的價錢。

因此, 不少市民就會批評這些超市賺取暴利, 如果我們能夠直接跟小店, 跟批發商拿貨, 這豈不是跟完美嗎? 就像買保險, 我們總要經過中間商, 經紀人, 代理, 才能購買, 為什麼不能直接跟保險公司買?

在經濟學上解釋, 是因為很多人只看著貨幣成本, 而沒有看到全部成本而引伸的問題,先以便利店的價錢為例, 他們通常是以快捷, 方便, 24小時為主, 讓消費者能夠賺取時間成本, 隨時隨地也能夠買入即時需要的物品或食物, 這樣比起要抄下需要購買什麼, 需要駕車去更遠的地方去買的時間成本, 機會成本, 便利店挑選買賣貨物的成本都節省了。
而大型超市就是主要把質量, 分類, 門市方便程度都跟消費者索取成本, 所以才會比批發價貴上70-100%的金額, 甚至珠寶商是幾倍的成本價, 原因在於他們所需的流程, 品牌宣傳的成本十分高, 如果我們只盯著貨幣成本, 這也太「沒意思」, 因為沒有一個女生會比起拿一個LV的手袋, 更喜歡拿一個沒有品牌名字的手袋, 除非這位女生是一位未被社會氣氛, 宣傳影響的小女生。

所以可以說中間商的出現, 是令到商品變得更「便宜」, 因為消費者在經過選擇, 經過跑去批發商的成本, 經過貨物對比研究, 經過消耗時間帶來的成本,也會比起直接從批發商買更便宜, 讓消費者用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意義, 更有價值的事情, 這就是分工的力量。

而不是耍聰明的直接向批發商買東西, 以為自己賺取了「有限錢」, 我們要相信市場的「無形之手」, 如果中間商是如此高「利潤」, 一定會有更多的競爭對手進入市場, 最後讓價值變得更便宜, 只要不是被壟斷的市場, 就會對消費者有利, 畢竟最後選擇買不買也是消費者自己。

另一方面, 保險公司同樣也是這樣做法, 經紀的收入,就是幫客戶分析, 幫客戶選取最可行的方案, 更重要的是幫公司作出宣傳, 畢竟保險的投資是一件比較大金額的事情, 不像買消費品, 個人的推廣比起大型廣告更有效, 所以造成保險公司需要代理, 而且不能夠接受投保人直接跟保險公司投保的問題, 否則會出現「中間人」無向心力, 像是過橋抽板的行為, 事實也證明, 有中間人的公司, 比起沒有中間人的公司業績會比較好, 畢竟投資一個大金額的保障, 信任是屬於很大部分的因素, 如果保險公司自行派員工去服務投保人, 倒不如直接等中間人提供客戶會更為直接可靠。

而一些消費者認為自己都可以分析, 比較, 不要讓中間人賺取佣金, 畢竟佣金金額也相對多, 但這問題忽略了一個原則, 就是很多時候分析, 比較, 也是來自於中間人提供的信息, 資訊, 這就像用了應該收費的資訊而不付費的行為, 甚至保險公司認為投保人能夠直接找中間人處理問題, 包括日常查詢, 追保費, 索償問題, 能夠減少更多的行政成本, 因為中間人的存在是必要的, 我們總不能只追看著貨幣成本, 只看表面的一層, 最少今天能夠帶讀者理解深一層的原因, 去超市, 去買保單, 去地產商的時候, 不如想想他們為我們背後作出了什麼的努力, 為我們賺取了更多的機會成本。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