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打斷別人說話, 把別人的全名念出來, 這是尊重別人的第一步

第136天讀後感, 真正的尊重並不是做個乖寶寶,聽從別人的言論,而是懂得如何說話。

2022年3月29日
今天說的是<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 相信很多人也看過這本書, 但的確有不少觀念跟我們的習慣是不同的, 我在看這書本的時候, 也會想那麼多不同的說話技巧, 到底我如何把它內化呢? 又如何每次也用起來呢? 所以會不自然地幻想自己在不同的情境做出我本身不會做的行為, 也是這是對我很新鮮的感覺。

首先, 作者書中表達:「誰說「有人說話就不可以打斷」?」
作者鼓勵讀者正確地打斷講者,老師等正在解說/演講的說話。
從由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為別打斷別人說話,在課室內就要乖乖的聽老師講課,我們也不想成為焦點去發問或打斷別人說話,畢竟給別人一氣呵成地說話是一種尊重及禮貌。

但作者說:我們要理解講者,老師的目的是第一步,該目的普遍就是讓聽眾清楚及明白自己所講的故事,理論等等,而聽眾的發問,甚至中間的打斷說話內容,會立即令內容更為圓滿,正是因為正在講解的話題上有問題才會發問,而且增加互動,會把主題內容變得更為貼切聽眾的需求,畢竟主角不是講者而是聽眾,到底能不能真正吸收講者所說的內容是聽眾自己。

只要聽眾是發問一些跟主題相關的問題就不必怕打斷別人的說話,而且我們要知道在講座或聊天中,最重要的是頭十至十五分鐘, 因為人的集中力和記憶力會在這段時間裡最大化,所以全球性的演講會議TED的影片絕大多數也是控制在15分鐘或以下的長度, 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傳統的電視裡, 每十五分鐘就會去廣告, 也是因為這個因由(當然最重要也是要賺錢)。有時候講者恨不得有人跟他互動,使場面可以搞得比較生動有趣。
正如<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的作者也是十分喜歡讀者把他自己的書弄到殘殘舊舊,這不是作者是個愛髒的人。原因在於他理解身為作者出書的目的在於讓自己的想法及經驗分享給讀者,如果有讀者把自己的書不停地閱讀,甚至看到破舊了作者更開心。

所以我就打算當公司會議上有問題的時/公司講者產品介紹時, 就會「打斷」上司/講者的說話, 藉此把尊重的感覺, 送給講者, 送給上司, 希望他們會喜歡。

另外, 作者認為:「唸出聲音來,也許有點像小學生,但一點也不丟臉。」
這個我們都知道當我們唸出聲音,就會把一直想不通的事情,謎題解決,或是因透過發聲會令我們記憶加深,使我們更加內化學習的知識。
作者更加勸說讀者應該直接唸出聲音來,是給別人聽。
對於這件事相信很多讀者真的比較少去這樣做,畢竟我們都怕會騷擾別人,或是害羞不說出來。
但作者用以下例子作解釋:「當你收到別人的卡片的時候,把他的名字念出來,最好是發出正常的聲量。」這樣除了有以上的好處(記憶更好)外,還可以拉近雙方的距離感,甚至對方會覺得你尊重他,因為會這樣做的人畢竟實在是太少了。
作者也解釋,當介紹自己的時候也必須裝上門把,這意思就是介紹自己遞上卡片的時候,別只說「你好,我是陳大明。」這種對話任誰也很能接下去, 反而我們加裝一把門把,比如說:「你好,我是陳大明。在由畢業起我已經由這間公司開始工作了。」這樣會令對方可以藉此了解你更多,也可以問問公司內部運作等等的內容, 最少給別人更多的門把可以使別人選擇從那一條問題拉近雙方的關係是十分重要。
特別是我們當在派對上,想介紹自己的朋友給另一個女性朋友認識的時候,我們可以跟那女孩說:「他是小明,在紀律部隊已經好幾年了,介紹比你認識認識。」也對那男孩說:「她是小美,剛剛才當完義工趕來派對。」這樣絕對比單純介紹:「他是小明, 我的朋友。」更多的對話空間,畢竟月老不好做,也要學習一些說話技巧才行。

Credit:<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