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試著多點用 不同的濾鏡去觀察人生,體驗生活。

第43天讀後感, 當我們每念一本書, 就是從別人的經驗, 別人的經歷去學習, 每一次學習,每一次所得到的, 就是一塊新的濾鏡 好讓我們去用其他的觀點去看這個世界, 自然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特別是投資交易類別的書, 很多時候都是由金錢所堆砌而成, 愈有智慧的交易知識, 就由愈多的金錢所堆砌而成, 當我們能理解它自然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 所以以下是一個書本的分享《澄明之境》正是可以套用以上所說。

哲學家康德所說「有物自身存在,物自身不可知」
即只在乎於我們用什麼角度去思考它的存在而已, 而我們本身就無法了解事物本身真正意義。
在交易上也同樣, 市場上沒有必勝的系統, 必勝的策略, 如果存在的早就給超級電腦, 人工智能所使用了, 除非你覺得自己能夠比人工智能強大, 但正正因為沒有一定的規律, 市場是善變的, 混沌, 運動是沒有必然規律的。
所以作者自己花了十年經驗帶出的投資哲學結論是如下:
「投資的理論,模型,假設決定市場觀察和操作。」
意思就是必須知道自己是用什麼原理,用那一種標準去審視這個市場,並配合交易所需要的固執。

例如巴菲特只執著於他自己認識的行業(他自己的系統)以基本及長遠的方式去投資。並建議人們在投資前,必須已經假設人生只能投資20檔股票作前提, 不要被這個「自由」的市場所迷惑。

在設定好自己的系統後, 就看待市場就會更加清昕, 知道那一些波動是自己的機會, 而不是只看到市場的隨機波動。
這個理念就正如好像我們學習事情, 上講座一樣, 當我們持有目的性, 去聽講座, 相比漫無目的狀態, 當看見有講座就進去隨便聽聽, 雖然大家也是聽同一樣的內容, 但得出的結果, 在記憶上, 在提取相關知識方面是後者比較優勝。
所以很多時候,在講座前也會有問卷調查, 去查詢一下聽者想在講座裡獲得什麼資訊, 目的是在於幫觀眾更容易投入這場演講之中。

因此我們在交易上必須要用一套自己的系統, 而我們只針對於相符系統策略所做的交易而做, 其他非這個系統的範圍之內就放棄, 即作者所說放棄模型以外的的股票, 或走勢。
市場正是因為沒有規律和絕對的所以就應該用自己認為正確的系統去做。
如果錯了,則小賠出場,正確就抱著。

蘇格拉:幸福的秘密不在尋求更多,而是培養出享受更少的能力。
老子:少則得,多得惑。


在創造系統,資的理論,模型之前,可能我們腦中有很多理論及知識(有不同的濾鏡去看這個市場),但當建構用在市場的系統時候,便需要化繁為簡(盡可能只用一個,或選出能夠配合各優勢的一種濾鏡去使用)。
交易是很簡單, 而難只難在於系統建立,包括交易的計劃,停損位置等等, 用什麼的策略可以提高盈虧比,也是一個學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