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嘉俊
呂嘉俊

傳媒人,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創辦人,同時經營出版和飲食主題書店。著有《好好吃飯》和《味緣香港》。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

【香港菜系列】呂嘉俊:如何能創造出「香港菜」?

或者我們應該關心的是,如何建立起「香港菜」來,令外國人知道香港人日常到底吃甚麼。

原文刊載於*CUP媒體

前文討論香港為何沒有出現「香港菜」Hong Kong Cuisine,這當然是冰山一角,內在原因其實還有很多。不少人以原創來決定地方菜式,然後輕易說香港很多食物皆非原創,全是外來物。這說法很勉強,因為世人對所謂「土生土長」的菜式,只停留在一個概括的觀念上,缺乏求真精神,並且常用雙重標準去看世界上的各種食物。

舉個例子,以茶道形式享受抺茶,大家都覺得是日本文化吧,但追溯源頭它來自中國唐宋,在長安的古墓中仍可找到打抺茶的器具,而今天又有幾多人會認為它來自西安呢?繼續數下去,北京菜根本由魯菜脫變出來,意大利是喝 espresso 的大國,但人類喝咖啡的起點該在埃塞俄比亞。至於美式漢堡的那塊漢堡肉,本來是從蒙古帝國傳到德國,並由歐洲水手帶到美洲,再演變成今日的模樣,但有幾多人會認為漢堡是蒙古國的菜式呢?

同樣是由外地傳入,再轉化出新的模樣,但大家認為漢堡包是美國國食,香港的沙嗲牛肉麵卻是「混雜而成」的產物,這是否雙重標準呢?

所以再討論一個地方的菜系是否原創根本沒有意義,因為飲食文化本來就互相影響並不停轉變。或者我們應該關心的是,如何建立起「香港菜」來,令外國人知道香港人日常到底吃甚麼。

閱讀更多:【香港菜系列】呂嘉俊:如何能創造出「香港菜」?

呂嘉俊*CUP專欄
呂嘉俊Facebook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