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僅是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點滴拾遺,於悄然偶遇的空間現場,是悲歡離合,也是千古風流。在社畜禁錮裡掙扎如我,寫作是窗口也是救贖,手中的經緯,指引我向烏托邦邁進。

【365天的知名壽星】歌謠才子,陳達儒老師。

身為玉山、大武山等眾神匯集所守護的襁褓嬰孩,或是由淡水、大甲、高屏等溪所澆灌的台灣之子啊,你(妳)可以盡情拋下漢唐盛世或大漠春秋,但陳達儒老師的音樂,詞曲下的幽怨與美麗,台語聲韻之妙,請你(妳)務必傳承下去。
青春夢 被人來拍醒 美滿春色啊 變成烏陰天
港邊海鳥 毋知阮分離 聲聲句句啊 吟出斷腸詩

歌謠才子,陳達儒(本名:陳發生,1917 - 1992),2月10日寶島夜空最耀眼的恆星。

今日毫無懸念的台灣文化瑰寶,其人其詞,儼然是娑婆島嶼的翩翩化身。出生在日治時期的台北城艋舺,鄰近清水祖師廟的陳老師,早年因「公學校」日籍教師刻意排擠並扼殺台語的傳承,所以激勵他在漢學私塾中認真鑽研本土母語之美,並習得一手好文筆…

19歲那年,隨著台語流行歌曲的日漸普及,寶島樂壇卻也連帶產生了填詞品質每況愈下的隱憂,正所謂「為賦新『詞』強說愁」,詞彙之達意居然無法匹配樂曲之悠揚。故陳老師在此機緣下,幸運地獲得「台灣新音樂之父」張福興(1888 - 1954),也就是其鄰居所託,提筆寫下了五段歌詞以備唱片公司候用,其中初試啼聲的作品之一,亦交由陳秋霖老師(1911 - 1992)予以譜曲…

白牡丹,笑呅呅,妖嬌含蕊等親君;
無憂愁,無怨恨,單守花園一枝春。

「競夸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正是Pe̍h-bóo-tan,文雅詞句,以花代人,超齡不出世的才華,《白牡丹》一舉紅遍台灣的大街小巷,一時傳唱千里。

後來在多位詞曲創作前輩的鼓勵中,陳老師再接再厲,不到20歲,換算下來也只不過是今天的大學二、三年級生而已,就用《心酸酸》、《悲戀的酒杯》等歌曲登上了當時流行樂主流「勝利唱片」的鎮店台柱,更陸續完成了《阮不知啦》、《港邊惜別》(與吳成家老師合作),《南都夜曲》(與郭玉蘭老師合作)等歌謠,至今除了是傳世的經典之作外,更是親朋聚會時,新生代歌手參加比賽時的必備清單!尤其在日本「皇民化」統治的陰影底下,那個往昔用「紅蘿蔔跟棒子」軟硬兼施的政治敏感年代,老師鋼筆之下極其動人心扉的歌詞,可說是抒發了台灣人豐富且內斂的濃厚情感,旭日光芒縱使耀眼,但依舊無法穿透台灣人不可被替代的母語情愫。

戀愛夢 被人來拆破
luân-ài bāng, hōo-lâng lâi thiah-phuà
送君離別啊 港風對面寒
sàng kun lī-pia̍t--ah, kàng-hong tuì bīn kuânn
真情真愛 父母無開化
tsin-tsîng tsin-ài, pē-bú bô khai-huà
毋知少年啊 熱情的心肝
m̄-tsai siàu-liân--ah, jia̍t-tsîng ê sim-kuann


自由夢 被人來所害
tsū-iû bāng, hōo-lâng lâi sóo hāi
快樂 袂透啊 隨時變悲哀
khuài-lo̍k buē thàu--ah, suî-sî piàn pi-ai
港邊惜別 天星像目屎
káng-pinn sioh-pia̍t, thinn-tshinn tshiūnn ba̍k-sái
傷心今暝啊 欲來分東西
siong-sim kim-mî--ah, beh lâi hun tang-sai


青春夢 被人來拍醒
tshing-tshun bāng, hōo-lâng lâi phah-tshínn
美滿春色啊 變成烏陰天
bí-buán tshun-sik--ah, piàn-sîng oo-im-thinn
港邊海鳥 毋知阮分離
káng-pinn hái-tsiáu, m̄-tsai gún hun-lī
聲聲句句啊 吟出斷腸詩
siann-siann kù-kù--ah, gîm tshut tuān-tn̂g-si

若莎翁的台本是英語文學的聖母峰,那或許陳老師的詞,就是台語文演繹的玉山主峰吧?我們從《港邊惜別》談起:

與陳老師交好的名作曲家吳成家老師(1916 - 1981),從小就擁有難得的音樂天份,雖然身體有所缺陷(小兒麻痺),但因家境富裕,所以被專程送往日本內地修習作曲學,更拜師當時赫赫有名的古賀政男老師。學成畢業後,留在日本發展,更進入唱片公司服務的他,有次急性胃出血被送進醫院,年輕的女醫師對吳老師照顧有加,才子佳人,異國鶼鰈,就這樣雙雙互生好感,陷入無法自拔的熱戀,進而同居生子。但這段跨海的戀情卻遭到兩方父母們的強烈反對,在禮教、倫理束縛的保守時代背景下,愛侶只得被迫走向痛苦的分離。

西元1935年,老師不捨道別愛人與幼子,形單影隻回到台灣,然對於分隔兩地的哀傷與痛楚,卻始終無法放下,於是他將自己這段既甜美又心酸的過往分享給陳老師,深情傾訴之餘,也將已譜好的曲子交給陳老師填詞。是幽怨、是淒美、是不能遺忘的《港邊惜別》,就這樣成了一首有故事、有淚水、有所不甘的哀歌。

四十年之後,台灣早已不再高喊「天皇萬歲」,可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吳老師意外得知,當年分手的女醫師最後選擇守身未嫁,並獨自撫養孩子成人,老淚餘光,讓他甚覺愧疚。西元1978年,花甲之年的老師鼓起勇氣,回到闊別四十幾年的日本,也終於再次見到這位讓他魂牽夢繫數十載的無緣戀人,以及自己無法呵護的親生骨肉…

兩人默然無語,來到了昔日經常約會、談心的咖啡廳。店內擺設宛如時間不曾流逝一般,但物換星移,這對飽受風霜摧殘的戀人啊,此刻或許已見白髮蒼蒼,坐在當年情話綿綿的座位上,啜飲著無情的黑咖啡,憶起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戀,命運與家庭的造化弄人,寒暑只能忌妒牛郎、織女的銀河會,吳老師與醫師竟待到四十多年後才能相見。

也許塵緣已了,也可能是心痛與懊悔交雜,返台後不過三年,吳老師就與世長辭。

港邊海鳥 毋知阮分離 聲聲句句啊 吟出斷腸詩。káng-pinn hái-tsiáu, m̄-tsai gún hun-lī!siann-siann kù-kù--ah, gîm tshut tuān-tn̂g-si。陳老師用細膩、婉約又充滿雅氣的台文歌詞,告訴了我們一則有情人必聞之動容的故事,愛侶的惜別,m̄-tsai siàu-liân--ah, jia̍t-tsîng ê sim-kuann,毋知少年啊 熱情的心肝

很快地,日軍以砲擊河北盧溝橋點燃太平洋戰爭的烽火,台灣整體藝文活動陷入停擺,為了養家糊口,老師只得進入「總督府警察官司獄官練習所」受訓,受派下鄉成為警員,被迫中斷了作詞工作。

西元1945年8月中旬,日軍無條件宣布投降,國民政府依約接收台島,四年後緊接著是行政中樞遷徙來台,但其中「二二八事件」所引發的武裝掃蕩與省籍對立,陳老師則也順勢辭去了警職,重新執筆、創作,並且成立了屬於自己的歌謠社,透過民間廣播電台與巡迴歌舞團的放送,加上出版流行歌本和譜集(歌仔簿),算是在島內一片風聲鶴唳之際,悄悄享受了一段生活上的平靜跟穩定。

然而,時勢所趨,即使送走了凋零的櫻花帝國,奉命接管台島的國民政府,面對著治權的全面移轉,日、華文化意識與生活習慣的龐大鴻溝,為避免台灣人持續停留在日語(或母語)本位思維,國府高層於是展開新一波「國語化」運動!有意無意地貶低本土民族意識,用獨尊「北京話(國語官話)」的方式與手段,將所有「不入流」的地區方言(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打入冷宮...

西元1950年,不朽的戰後台語兩大歌謠,《青春悲喜曲》、《安平追想曲》完稿;來自嘉義與台南,兩地(有些台南鄉親堅持《青春悲喜曲》其實也是府城的故事)的淒美愛情故事,女主角分別是癡心的護理師跟戀上外國郎的安平金小姐,男主角則是已有家室的醫師和行船途經台灣港口的水手(歌詞裡的荷蘭船醫則是金小姐的爸爸)…陳老師又一次以陰柔、無奈又期待的女性身分,字字句句,款款道出歌曲之外,深藏敘事者心底的話語:

公園內花芳味
kong-hn̂g-lāi hue-phang-bī
花芳可比阮舊年
hue-phang khó-pí gún kū-nî
叮嚀哥愛會記
ting-lîng ko ài ē kì
毋通愛花無愛枝
m̄-thang ài hue bô ài ki


阮心內為哥
gún sim-lāi uī ko
無變愛到死
bô piàn ài kàu sí
阮一生毋知
gún it-sing m̄-tsai
幸福抑是悲
hīng-hok ia̍h-sī pi

,《青春悲喜曲》,有為的醫者愛上溫柔的護理師,一夜纏綿,暗結珠胎,但礙於醫者本有家室,護理師只好懷著兩人愛的結晶,被迫獨自離去。一個懷著身孕的未婚女子,在當時守舊的台島氛圍中,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失去愛人的苦痛,還有來自街坊鄉里、三姑六婆的批評,加上親友們的不諒解,為愛賭上一生,到底是「幸福抑是悲」(hīng-hok ia̍h-sī pi)。


全望多情兄 望兄的船隻
tsuân bāng to-tsîng hiann, bāng hiann ê tsûn-tsiah
早日回歸安平城
tsá-ji̍t huê-kui An-pîng-siânn
安平純情金小姐
An-pîng sûn-tsîng Kim sió-tsiá
啊 等你入港銅鑼聲
ah~ tán lí ji̍p káng tâng-lô siann

,《安平追想曲》,「南都」(台南)之光許石老師(1919 - 1980)原本屬意由同鄉許丙丁老師(1899 - 1977)填詞,但丙丁老師則引薦陳達儒老師接下此曲。據說陳老師是在農曆過年陪同師母一同回到府城娘家,然後和朋友去西門圓環上的「寶美樓」聚餐飲酒之際,聽到了女侍講起安平金小姐的故事後,萌生了創作的靈感,更親自造訪安平,在巷弄街道,港口落日中,尋訪這段可能真實存在的傳奇。雖然最後並無所獲,但參考在地耆老們隱約留下的記憶,陳老師依照許石老師的曲調,寫下了這段兩代女人交相陷落異國苦戀的故事。

台語八聲之美,百年不見褪色,但在國民政府有計畫、有目的之操作下,流行台語歌謠於西元二十世紀五零年代中葉後逐漸遭到了國語(北京話)歌曲給取代!再者,官方主掌文化、娛樂事業的教育機關表示,過去日治時代所盛行的台語歌謠,內容都過於悲傷、哀戚,非常不適合蔣總統日後帶領三軍反攻大陸、殺朱拔毛之用。

尤甚者,陳老師所描寫的農村拾遺,字裡行間更是突顯出庶民資源之有限與匱乏,不只無法鼓舞軍民士氣,更會讓毛匪、周匪一幫人逮到攻擊機會,因此陳老師出版過的很多歌謠曲集也在此時收到了不可公開播放的禁令!

「戰場之上,才子何用?」

是的,在「民族意識」、「長江、黃河血脈之爭」的戰爭中,眼見台文歌謠式微,往日的黃金時代已不復見,台語之美更可能斷送在國府政權「白色恐怖」的永遠執政之下,陳老師毅然棄藝從商,往相對穩定(人身安全)的食品業發展。

西元1989年秋季,美蘇冷戰已近尾聲,但兩位蔣總統的反攻大業似乎就此停留在泛黃的報刊和標語之上…由邵玉銘先生擔任局長的行政院新聞局,受蔡琴等藝人之殷切呼籲,主辦了第一屆的「金曲獎」(Golden Melody Awards),希望能藉此提升與鼓勵台灣藝文創作水平。隔年1月,在評審團25位代表毫無異議聲中,陳達儒老師,早就離開音樂創作領域的他,榮獲了至高無上的「特別成就獎(終身成就獎)」,看似意料之外的驚喜,或許吧,除了帶有替台語流行歌謠「平反」的意味外,遲來的榮耀,更深深暗藏著那美好時光的緬懷與致意。

你(妳)心中的歌,正是你(妳)靈魂的旋律,也正是父親或母親的歌,不求美艷花開,但望代代相傳,

春天花蕊啊 為春開了盡
tshun-thinn hue-luí--ah, uī tshun khui liáu tsīn
十八少年啊 為你用心神
tsa̍p-pueh siàu-liân--ah, uī lí iōng sim-sîn
怎樣這款 全無同情可憐
tsuánn-iūnn tsit khuán, tsuân bô tông-tsîng lîn-bín
你敢是 你敢不是 找著新愛人
lí kám-sī, lí kám m̄-sī, tshuē tio̍h sin ài-jîn

,《阮不知啦》。

身為玉山、大武山等眾神匯集所守護的襁褓嬰孩,或是由淡水、大甲、高屏等溪所澆灌的台灣之子啊,你(妳)可以盡情拋下漢唐盛世或大漠春秋,但陳達儒老師的音樂,詞曲下的幽怨與美麗,台語聲韻之妙,請你(妳)務必傳承下去。


尾聲:

這篇很用心寫,我是說真的。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陳達儒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Articles/Details?Guid=b050dcb8-c995-4eaf-837e-175d302310a4

https://jackli51.pixnet.net/blog/post/154235786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