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lton
Bolton

活過半百,越感不足,仍在學習

為奴者的安穩

這一季再一次在教會與弟兄姊妹一起研讀《出埃及記》,追查自己的記錄,對上一次帶出埃及記已是10年前的事。原本以為已有資料,再帶一次應該不用花很多時間預備,殊不知今季預備的時候,再一次細讀經文,10年過後,自己原來對出埃及記有更多的發現和得著,預備課程的時間比過往任何一科聖經更多。

上課時與課堂的學員分享,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歷程,上帝在當中的介入、帶領,埃及法老的「心硬」,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因著這幾年身處香港所發生的事,有了一份更不一樣的體現,更不一樣的熟識感,也讓我們對經文、對當時的事情有更深刻的體會。

以色列人是否自願離開埃及、樂意脫離為奴的生活呢?這問題原來十分有趣和值得討論,因為當以色列一出埃及,每遇到困難,第一個反應便是「埋怨」:

「法老容百姓去的時候,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神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因為神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出十三17)

上帝一早便預知以色列人的會因困難而後悔出埃及,而事實上,在未來的發長展,以色列人的確不斷不斷地埋怨:

「他們對摩西說:『難道在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嗎?你爲什麽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呢?我們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容我們服事埃及人嗎?因爲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出十四10-12)

在埃及做奴隸的生活較好?還是離開埃及後跟隨上帝作上帝的子民好呢?表面答案當然是不想做奴隸跟隨上帝好。然而,以色列人的故事卻叫我們看見,做奴隸原來都有不少值得留戀和珍惜的好處:

「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出十六2-3)

做奴隸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權,但卻可以有穩定的生活;縱使每天都活在奴役中,但卻可換來飽足。人都喜歡可預期可掌握的生活,縱使這樣的生活並不像「人」的生活,「安穩」和「可預期」卻是人非常重視的,所以人都不想改變。

相反,離開埃及,跟隨神的生活卻是截然不同。上帝給你自由,但你便要為你自己的未來作決定和選擇,「嗎哪」的供應是每天賜下,你要每天的相信並且每天的跟隨,出埃及後所面對的生活更不會千篇一律,上帝會因應你要成長的地方給你遇見不同的事情或考驗。自由的人生是要你自己來承擔,在看不見答案時仍選擇相信和倚靠上帝。

以前念神學時老稱教導的一直提醒著我:

“The Security of Slavery” vs “The Insecurity of Freedom”

 為奴的安穩 vs 自由中的不安

今天,我們都在這世界中走人生的路,也像是出埃及的歷程,面對無情的法老,重重的障礙。但我盼望我仍能堅持到底,相信上帝,正如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按約瑟的吩咐,要把約瑟的骸骨一同帶回應許,因為,約瑟縱然看不見應許的實現,但約瑟卻是深信上帝的話永不落空。

「摩西把約瑟的骸骨一同帶去;因為約瑟曾叫以色列人嚴嚴地起誓,對他們說:『神必眷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裡一同帶上去。』」(出十三19)

約瑟的信心是跨越時代也超越了自己生命能看見的,或許也是我們今天在香港要學習的信心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