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平
張潔平

希望探索媒介的各種可能,也希望做個一輩子的記者。Matters站長。

今晚十點半,在線問答:旺角案之後,香港社運世代何去何從?

2016農曆新年初二,旺角爆發警民衝突,先後有54名當事人事後被控以暴動、襲警、非法集結及刑事損壞等多項罪名(資料來自眾新聞整理的「香港社運抗爭資料庫」)。經過2年的調查、開審,各宗案件逐漸裁決,目前有至少14人被裁定暴動罪成,包括梁天琦、盧建民、莫嘉濤、鍾志華、何錦森、霍廷昊、陳和祥、鄧敬宗、李卓軒、林永旺、葉梓豐、楊子軒、羅浩彥及連潤發。

其中,梁天琦作為旺角事件背後的主要倡議組織「本土民主前線」當時的發言人,同時也是香港大學哲學系學生,曾在立法會議員選舉的新界東選區得到了超過五萬選票支持的政壇新星,他在旺角案審理中的動態、代價與反思,得到了最多的關注。

六七暴動之後,旺角事件是香港首次大規模暴動罪成的事件。而放在2013年開始的以非暴力抗爭為方式、以爭取普選為主題的佔領中環、雨傘運動背景下看,旺角事件像是一次大型非暴力民主運動失敗後,社會壓力的暴力宣洩。當時,以梁天琦為代表的年輕抗爭者普遍認為,民主運動失敗的原因之一,是非暴力的手段與談判的姿態,在強硬的中央政權面前顯得過於軟弱妥協。輿論爆發了激烈的爭論,直到旺角事件,「暴力抗爭」有了第一次未經詳細籌劃的實踐。然而此後兩三年,抗爭情勢急轉直下的局面,大概超出了大部分抗爭者的預期。暴力抗爭失去了民意支持不說,在前所未有的政治壓力下,香港社會的原有政治光譜悄悄重組,非暴力的社會運動也同樣陷入了十幾年來的最低潮。

從佔中倡議,到雨傘運動,再到旺角事件;如果放在香港的歷史脈絡裡,來看2013-2016這三年,這一個社運年代,究竟是繼承與埋下了歷史的伏筆和暗線,還是像一場不甘心的高燒,最終卻成為歷史的偶然?

青年政治學者 @鄭煒 和袁瑋熙 @Samson Yuen 年初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社運年代〉一書,Matters特地請到兩位,今晚給大家帶來旺角案判決後的最新思考,以及回溯過去3-5年,分享他們對香港年輕世代的觀察,以及對香港社運力量何去何從的判斷。

今晚十點半,在線問答,關心香港前路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