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ianAu
AdrianAu

需要藍天

真誠的生命,眼淚之必要

早前以放手為題,介紹《彼得與他的寶貝》,感覺意猶未盡,相信是因為讀畢它的續集《回家》有感。

《彼得與他的寶貝》與《回家》的出版時間,相差5年。故事是關於兩位主角彼得及從七歲就成為他的朋友狐狸佩克斯的故事。《彼得與他的寶貝》中,彼得的母親離世後,只剩他與父親一起生活,後來收養了佩克斯。可是因為戰爭,父親要參軍,所以彼得要跟爺爺住而要離開,父親不讓他帶著佩克斯到爺爺家,要彼得留下他的朋友在原地,彼得只能服從,佩克斯就這樣被騙留下來。只是彼得沒法忘記佩克斯,且沒法原諒自己背叛佩克斯,所以他偷偷地離開爺爺家,獨自走回他的家。彼得在路途中跌傷了腳,卻意外地遇到與他處處對立,但其實是教導他自立的幫助佛拉。彼得留在佛拉直到他能拿著手杖,繼續行程。

佩克斯則從由受人照顧,突然被丟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他遇到與他同類布莉索及她的弟弟朗特。布莉索視人類為敵人,所以當佩克斯靠近時,她是對抗的,因為佩克斯身上有人類的氣味。每當佩克斯提起他的朋友時,總會被她質問為何彼得要拋棄他。佩克斯慢慢地習慣這種生活,然而他居住的地方,已經變成了戰線。

彼得終於回到他住的地方,但他到達前這地發生意外爆炸,布莉索的尾巴燒掉,而朗特則被炸斷一條腿,還差點進鬼門關。所以當彼得看到斷肢,他很擔心佩克斯會否受傷,大叫佩克斯;而佩克斯認出彼得的叫聲,冒險出來見他。他們終於見面。然而,當彼得看到佩克斯的新朋友,覺得佩克斯已屬於他的同伴,所以他放手,再次留他在原地。

至於《回家》,故事是在彼得與佩克斯再別之後一年,那時彼得的父親因為某些原因離世,彼得決定將父親骨灰撒在母親旁,並決定回到原居地獨自一人生活,他認為自己有能力,畢竟一直受佛拉的指導。這次回家路程,他加入戰後新成立的修復組織,幫助清理戰爭期間受到毒害的水源地。在這時間,佩克斯已與布莉索成家,家中多了四位成員。佩克斯發現生活的地方的不能再住下去,要找尋新處所,所以他也離家,回到他與彼得所住之處。然而,他的小女兒瞞著母親,跟著父親外出看世界。佩克斯最後發現這個不聽話的女兒,只好帶著她上路。

彼得回到原生地,處理他要做的事,開始他的一人生活;而佩克斯也來到此地,他們再次相遇,回到他們一起生活的時光。然而,朗特傳來布莉索要他回去,而佩克斯發現小女兒身子太弱,無法應付回程之路,他想起他的朋友彼得,將小女兒交給他照顧,就回去。而彼得,突然覺得心中的鬱結被解開,他最後選擇回到佛拉家,與她一起生活。

~~~~~~~~~~~~~~~~~~~~~

兩本書都是以彼得與佩克斯交替書寫,閱讀時,看著彼得與佩克斯的距離越來越近。我在讀《彼得與他的寶貝》時,很著急想看到彼得與佩克斯重聚。當看到彼得受傷,沒法步行,佛拉說他要留好幾週才能繼續前行,當刻能感受到彼得的焦急、沮喪,因為他很擔心他的朋友,怕他找不到食物,怕他被灰狼襲擊而死亡。一想到此,他更後悔他要放走佩克斯。作為讀者,有上帝視角,自然知道佩克斯仍生存。然而當投入彼得心情的那一刻,會感受誓要找到佩克斯的決心,即便佩克斯已不在世,因為他清楚知道,他做錯了,他要回應他的心。

如果說佛拉幫助彼得繼續前行,那只是對了一半。佛拉曾參與戰爭,殺過人,所以她明白戰爭的殘酷,而她也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後群。她一直將她的記憶,藏在心的深處。彼得的出現,其實也是幫助她,解開她的心結,以至到最後,佛拉視彼得是她的家人,為他打開家門,歡迎他隨時來。彼得與佛拉所表達的是相濡以沫,彼此得到扶持。

佩克斯也是,畢竟從小就被馴養,不懂得如何自理,他就有如小孩,學習如何自立、如何與同類互動。但有一點他跟其他狐狸不同,他仍相信人類,至少他仍相信他的朋友,雖然他一直被布莉索挑戰。佩克斯雖然是一隻狐狸,但所面對的與人類無異——戰爭的代價,不但傷害人類,動物也受到影響。至於結尾彼得與佩克斯重逢,但不消一刻又再分離,讓我再道心酸,雖則明白彼得已經成長了,佩克斯需要留下照顧同伴,不得不再次分道揚鑣。

至於《回家》那一本,開首比《彼得與他的寶貝》更沉重,彼得比以前更封閉自己,一方面父親因戰爭而死亡,但並非光榮戰死那種;另一方面,他一直無法確認,佩克斯是否接受他的道歉——將他拋棄在路旁,雖然他有回來找他,但太短暫。這兩件事壓在他心頭上,使他決定要回到他的原居地。雖然故事設定是彼得長大了一歲,但感覺上,他那份成熟,是超過同年齡(14歲)的青少年,有如一夜成長。對彼得而言,他的「家」,已經不存在。父母已離世,原來的家在戰場範圍,雖然戰爭已過去,但他失去了很多,即便佛拉視他為家人,他也拒絕。

而佩克斯那一邊,他帶著女兒,回到他與人類的原居地,看看是否適合居住。這段父女共同經歷,感覺是在對照彼得與他父親的空白。佩克斯教導他女兒生存之道,然而有一樣是獨特的,人類可以是朋友。這個教導完全跟母親相反,這是因為布莉索的尾巴,因戰爭而被燒掉,她應為人類都是壞人,都患了戰爭病。然而佩克斯仍保有他與人類的記憶。

作者像在告訴讀者,有些記憶可以選擇放棄,令自己變成另一個人,如彼得般,將自己的心鎖著,拒絕任何人;也可以如佩克斯般,選擇繼續保留,甚至將它傳給下一代。

彼得與佩克斯的再重逢一定是這本書最開心的一段,因為彼得認定佩克斯已原諒他,他可以再與佩克斯共同生活。當然作者又再「作弄」讀者,佩克斯放下體弱的女兒(因為喝了有毒的水),交給彼得後轉身就走。當彼得打算要將小狐狸「人道毁滅」之前,他找到一封寫給他的信,是有關他爸爸死亡的原因。彼得的心結,亦因此而解開。他明白父親是為了幫助別人而離世,這個消息來得很重要,因為他對父親改觀。當他再次看到佩克斯交給他的小狐狸時,他自然很願意做她的家人;而彼得亦接納佛拉作家人。

我想,這是作者想表達的,家人並不一定是有血緣(佛拉與彼得),並不一定是同族類(彼得與狐狸朋友們),只是彼此的心扉打開,都能成為家人。

書中的其中一位主角是狐狸,作者在訪問中提及選擇狐狸的原因是「好奇、聰明、適應力強、具有社會性、跟家人緊密連結,同時也有能力與自己的種族以外的他者建立友誼(這一點在動物裡就很罕見)。」 [註1]而她也為此研讀很多相關資料,也找來一位紅狐專家請教,甚至將書稿讓專家檢視確定內容正確。可見作者的嚴謹,這是讀者樂見。

閱讀這兩本書的過程,的確讓我流下不少眼淚,但如其他讀者般,不會後悔,因為它們讓再次誠實地審視自己的生命。

~~~~~~~~~~~~~~~~~~~~~

[註1]愛的代價,是失去時會感到悲傷──專訪《彼得與他的寶貝》作者莎拉.潘尼帕克(博客來)——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7488

《彼得與他的寶貝》(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9620

《回家》(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6656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