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ianAu
AdrianAu

需要藍天

芝加哥、紐約之旅(一)

10月初因外出跑世界馬拉松大滿貫之一的芝加哥馬拉松,終於有機會到美國芝加哥及紐約旅遊。所以選擇寫遊記。

芝加哥處於美國伊利諾州,它是伊利諾州最大的城市,密西根湖跟它接連。飛機橫渡太平洋,經過接近20個小時的機程,終於來到芝加哥上空。但飛機並非直接降落機場,而是向著湖中心飛一段再折返才降落。它彷彿述說著一個大城市必要具備的東西——水源,不論是河流、湖泊,還是海。到達芝加哥,正是早上8時,陽光早已打在湖面上,波光閃閃,像在告訴各位乘客般,”Welcome to Chicago”。

不過當遇到海關關員時,卻不像是這樣。

Chicago Subway Station

~~~~~~~~~~

早在出發前幾天,從作家李琴峰的IG,得知她在芝加哥街頭被一名少女打了一拳,雖並沒受傷,但亦為驚嚇[註1]。不過這事反而沒對我很大影響,也許在早前收到資訊更為嚇人。比如有同事說市中心已經是危險地區,又或者總會聽到新聞說芝加哥有槍殺案,云云。

的確,我在芝加哥期間,每進入一座大樓,總會看到門的右下角,有一個「手槍」及「紅色圓形禁止」的圖案,應該是禁止帶手槍入內的意思。不禁在想,莫非人人都帶手槍上街?

所以,當看到琴峰老師的IG post後,我就跟一位朋友說,下一個應該是我。因為整個芝加哥之旅,我是獨行。雖非第一次,但在美國一定是第一次。幸好我有一套獨遊的技巧,也許能幫到忙。查實是不視自己是旅客,嘗試代入自己是住在此地的居民。當然,旅客並不熟路,那就⋯⋯「自行執生」。的確,獨自在外,只能萬事小心。

說回過海關一事,海關人員問了究竟為何來芝加哥及行程後,就判我要入房進行進一步了解。如果一般人,大概會驚慌,並問何解?而我,卻不知何來的淡定,暗暗地對自己說,沒關係,你也要等待行李,所以不會影響往後的行程。也許我很清楚,拿到簽證,不代表能順利入境。你看最近的案例就清楚不過。

結果,入到房,發現已有不少人坐著等待,當中包括另一位與我搭乘同一班飛機的乘客。當我坐下,放下背包及手提行李,靜靜地等待時,就有人叫名。那麼快?心想。原來是請我們離開,我們不需要再仔細詢問。何解?那人員沒有回應。

好吧。就當一個旅行的奇遇,一個特別的經驗。

~~~~~~~~~~

每到一個城市,我總會想好好認識它,博物館一定是首選。然而,對於將要跑42.195公里的人來說,行博物館並不是件好事,因為行到腳累,影響之後跑步。不過,沒遊什麼博物館總覺患得患失,幸好有「明燈」指引。

這位「明燈」,是作家黃怡。她在面書中介紹兩個景點都與文字有關。上網一查,它們跟下榻的酒店近,決定去看看。

第一個是American Writers Museum(美國作家博物館)。它藏身於一座大樓中。我花了很久時間,同一條馬路,我過了3、4遍才找到正確方向。旁人看到時,心想這是個怪人。這真要怪這個城市,皆因GPS接收很差,雖然早在出發前已知道。事緣運動器材公司透過IG向用家發訊息,是這樣寫:”Attention to Chicago Marathoners.  GPS in the city is unreliable….”。它用「不可靠」(unreliable)來形容,可想有多嚴重。

又離題了。博物館中,有作家生平介紹,有作家手稿,但更多部份,是讓參加者認識時代背景,作家的創作如何讓社會改變,例如讓更多人看到對非洲裔的移民的不公平對待。還有更重要的,讓人們開始參與創作。當中有很多互動遊戲,比如其中一個遊戲,是從日常生活的食物,來認識某些作家作品。還有當年陪伴作家的用品:不同型號的打字機。我當然有親身感受一番,但可惜色帶沒有色,未能印出墨水,只能在紙張,留下深刻的印記。

字牆,會不斷顯示出作家的名句
多媒體遊戲,讓參觀者試一試如何用食物創作

它還有一個房間,放了很多美國出版的繪本。博物館邀請了繪本作家兼畫家Paul O. Zelinsky,繪了一幅牆畫,命名為”Untitled Mural”,松鼠們拿著繪本,在大樹下閱讀,而每本書,都是著名的繪本。設置這房間,為的是讓兒童從小開始愛上閱讀,愛上文學。

松鼠們手上都有一本書

漫遊這館之時,想起曾到過的Dublin Writers Museum都柏林作家博物館(據說American Writers Museum是沿起是來自Dublin Writers Museum),也想起去年讀過,介紹日本作家文學館的書《日本文學館紀行》[註4],更想起還未誕生的香港文學館。今年(2023年)7月,潘耀明先生公開說香港明年(2024年)4月將有香港文學館。按照報[註5],館內會有藏品。

以American Writer Museum這樣的級別的博物館,我去的當天,參觀者寥寥可數。入館的費用並不低(美金14),當中又有那麼多媒體設計,究竟它是如何維持?這可以想像,香港文學館如果按照潘耀明先生建議,只是放手稿之類,辦幾個交流講座,它恐怕有如一個放在房間角落,可有可無的燈。

(待續)

~~~~~~~~~~

[註1]作家李琴峰面書相關post(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iKotomi/posts/1518946698852457?ref=embed_post

[註2]American Writer Museum(official site)——
https://americanwritersmuseum.org/

[註3]Untitled Mural by Paul O. Zelinsky(Google Arts & Culture)——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story/untitled-mural-by-paul-o-zelinsky-american-writers-museum/qwWBZNeK-_c2KQ?hl=en

[註4]《日本文學館》(matters)——
https://matters.town/@adrianau001/349870-%E6%97%A5%E6%9C%AC%E6%96%87%E5%AD%B8%E9%A4%A8-bafyreif6zddkyqjr3xtnkitj7vg44tjkp4tzkagawk35r3nzhofvx3iavy

[註5]涉龐大資源 民間難營運 潘耀明:文學館需官方支持(明報)——https://ol.mingpao.com/ldy/cultureleisure/culture/20230804/1691086000950/%E6%B6%89%E9%BE%90%E5%A4%A7%E8%B3%87%E6%BA%90-%E6%B0%91%E9%96%93%E9%9B%A3%E7%87%9F%E9%81%8B-%E6%BD%98%E8%80%80%E6%98%8E-%E6%96%87%E5%AD%B8%E9%A4%A8%E9%9C%80%E5%AE%98%E6%96%B9%E6%94%AF%E6%8C%81

延伸資料:

《無形》VOL 66/Oct 2023——文學館在他方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