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展
學展

學展,政治工作者。台灣中壢人,是七年級也是90後,關注數位產業、台灣政治、媒體、兩岸議題。

【今晚十點,在線問答】台灣的網路內容創業者,為啥要到中國取經?

@張嘉玲(+0)從2016年起,已經連續三年都特地從台灣飛到對岸參加新媒體營銷大會。

若要給嘉玲貼上幾個標籤,大概會是這些:

一個很特別的台灣年輕人

數位原住民

才離開學校就以SOHO模式維生

台灣年輕一代新媒體營銷圈的意見領袖

中國新媒體營銷資訊的台灣窗口

關於她最近三年來的故事,大概是:

一個新聞所研究生,因為遇上社會事件,讓她感受到自己在數位世界的專長,並能據此發揮影響力,於是成為了非典型的「互聯網內容創業者」。

但在做出一些成績後,卻遇上了個人發展的瓶頸、且感受到台灣其他內容創業者的困境,認為自己需要更大的視野與更多的刺激,於是「西進取經」,到了被認為互聯網發展超前台灣的中國,汲取經驗,並帶回台灣分享。

她是一名大膽的行動者,也是一個慷慨的知識分享者。

台灣的網路內容產業發展階段與軸線,跟中國肯定是對照不了的。但在網路時代相似的是,「平台」比起傳統媒體是更有影響力的。

例如 Facebook 台灣使用者在2009年中大量增加,直到2012年之前,都是經營粉絲頁的紅利階段,間接導致了在2014年太陽花運動後,政治、媒體和網路(尤其是Facebook)有了更深的關係,這也成了張嘉玲的機會。

例如 Youtube 在2015年末開始在台灣尋找「Youtube 大使」,於是在接下來的 2016 到 2017年開花結果,台灣出現了非常多大大小小的 Youtuber,並且至今形成還算正向的循環:Youtuber 得到輔助、得到曝光、捲動更多觀眾、得到商業機會。張嘉玲最近也正在思考如何跨足 Youtube 平台。

兩岸不一樣的地方就更多了。

北京是世界上僅次於矽谷(硅谷)最多風投資本的城市,牆內的數位服務自成一個世界,微信與支付寶構成極方便的P2P金流渠道,最重要的是14億人口構成的天然市場。台灣的科技媒體《科技島讀》創辦人周欽華曾說過,中國的數位生態圈是既複雜且深的。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的內容創業者自然有更多資源和玩法,這些經驗也成為台灣許多產業人士的參考對象。

從資訊傳遞來看,早在2013甚至更早,台灣就已經有許多科技類的網路媒體,和中國同性質的媒體談授權合作,36kr、ifanr 的文章,都會以繁體字出現在台灣的網站上。但多數內容僅止於「新聞」,而未及與台灣的現狀「對話」,更別提進一步的「交流」。

接下來介紹嘉玲個人最近三年的經歷。

在2014年那場扭轉台灣政治發展的太陽花運動,當時還是研究生的張嘉玲,剛從電視台結束實習,並在運動當下於PTT進行文字直播,借助於社會氛圍,這個「在網路上小小的行動」讓她感受到,原來自己從國中就開始混PTT的經歷,也能對這社會發揮影響力。

同時也因為朋友介紹,接下了紙本雜誌《今周刊》粉絲頁小編的工作,並第一次製作了社群經營實戰手冊,免費放在臉書上分享,得到關注。

後來雖然參與柯文哲(2014年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競選團隊的海選失利,但仍透過成為志工的途徑,逐步拓展了政治圈的人脈,並在下次選舉(2016年總統、立委選舉)的期間,接下了一位立委的網路行銷案。算是正式開啟了「社群經營SOHO族」的道路。

前前後後她經手的社群經營對象,包括:立法委員、新聞媒體、韓貨、自動關門器、寵物展、3C品牌、駐美記者、中國廣告公司主管,以及家裡開的遊覽車公司。

但事情總是沒這麼順利。到了2016年1月的大選結束後,或許是因為Facebook在台灣的發展進入飽和階段、也或許是因為選舉結束頓失穩定的案源,讓張嘉玲認為自己遇到事業上的瓶頸。同一時間,在對岸最熱門的新媒體營銷話題,是羅輯思維投資了 Papi 醬,並即將拍賣她的第一支貼片廣告。個人的瓶頸加上對岸的精彩,讓她在一週內準備好募資案、急件辦好台胞證,幫自己在24小時內募到前往北京的機票與住宿費用,參加2016年《虎嗅網》舉辦的「新媒體營銷深度分享會」,並且在回台之後辦了一場大型分享會,以及受邀到多家媒體、企業與政府單位擔任講師。

2017年的虎嗅新媒體營銷深度分享會,她又做了一次同樣的事情。上個月,她也到了北京參加「2018新榜大會」,並預計在今年中,邀請對岸的業界人士來台灣,舉辦「兩岸內容運營人交流大會」。

我問她,到底為什麼對中國的產業訊息這麼飢渴?

她的回答很簡單:因為自己就是台灣的內容經營者,看到身邊同行的人不斷在掙扎,自己也同樣焦慮,所以希望能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甚至進一步帶進外面的資源,無論是資訊或是人脈,以幫助台灣的內容經營者。

這個理想其實已是現在進行式,張嘉玲在去年邀請了時任奧美中國社交部門副總裁古里奧來台灣,事後也真的牽起了一些商業合作案。

之所以會如此具體的交代她這三年來的發展,是因為她正在做的事情,其動機高度來自於個人經歷。

那麼,從2016年開始連續三年西進取經的張嘉玲,她作為一位「互聯網草根內容創業者」的困擾已經解決了嗎?觀察、比較了三年,她怎麼看兩岸新媒體營銷環境的差異?作為一個資訊窗口,她認為中國的經驗要如何適當的挪用到台灣?

今天(2/2)22:00,嘉玲會準時在 Matters 上出現接受大家的提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