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inese Man
A Chinese Man

20+岁 tg频道:https://t.me/A_Chinese_Man 我还是习惯说些短话 欢迎关注

聚集(三)

自从我开始成为一个网络内容创造者(请允许我不要脸地这么自称),我开始留意到一种数字性愉悦。具体而言就是各种数据的增长带来的直观爽感——点赞数 观看数 粉丝数……分析的角度可以有很多啦:资本主义要求简单化和可替代性;现代的理性主义要求可量化;甚至是RPG游戏要素对现实生活的渗入。

3:17开始的小段

(字幕版在Bilibili:BV1aN411R7Mo,Matt的观察是值得借鉴的)

我就没有能力去这么想啦。我只想提醒自己:

"Getting more doesn't mean you are getting better. "

我们用“理性”去想,这个道理挺浅的,但“从数据中出走后怎样”,老实讲我不知道。毕竟现在的网络分身很多时候可以说像个宠物,需要吃这些“数据零食”过活。


我不清楚林夕是不是个擅长写“意象聚集式”歌词的作者。但最近被安利的《首都》这首歌不失为一个谈论“意象聚集式”的借口………………

抱歉,没什么好谈的。


“跳出舒适圈”如今是成了大家都爱讲的十分正确且近似于陈词滥调之话。而我们知道至少在共和国的过去一段历史时期中,人人爱说陈词滥调可是代表着要搞死人的!现在是不一样了,最多就是心死“罢了”!

“跳出舒适圈”一般等同于“保持好奇心”,但正如好奇心会害死猫,跳出舒适圈有时也不会像其表面上看起来的是那么简单愉悦,甚至马后炮来看的话,其根本就是暗示你舍弃舒适进入痛苦中。如果我们要以此来拿捏的话,那完全可以说:

凡是你还不能感受到痛苦的,那你就不能算跳出了舒适圈,最多只是自己目前根据地的合理延伸罢了

若“跳出舒适圈”的意谓果真如此,那我还是劝大家就不要主动跳出去了。请珍惜你现在拥有的 珍贵的 退出机制。

而在先前的认识之上,对于那些鼓吹这一讲法的人我也要好好的诛心一番问问他们是不是明知道这么做的高风险但仍旧教唆他人去做。不过想事的时候大家可以往坏的想,想人的时候大家还是应该尽量往好去想吧。毕竟上世纪的美国年轻左派还能喝着星巴克看着越战谈着要让赤旗插满全球的紧迫性呢。


放轻松点 有种药名为“思考抽象” 你只是磕得有点多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