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醒
角醒

<角醒>是由大角咀街坊自發成立的社區報,由2020年起,每2個月發行一次。在大時代洪流下,我們選擇從小處出發,在角落處點一盞燈。 如果你有興趣加入製作團體,請填妥以下資料,我們將於稍後聯絡你: https://forms.gle/Cp78YdYSs71bn4zu6 如果你是大角咀商戶,歡迎加入成為派發點: https://forms.gle/ZWCmSUYqwhEYiPR19

舊區重建

十四年前被收舖 今日被收樓 市建局苦主街坊:又拆中我屋企


埃華街 市建局清拆重建

經歷兩次收樓 由抗爭到離開 五金鋪老闆嘆不捨:「有好多感情係到,會唔捨得㗎」

國豐五金

大角咀槐樹街6號,紅底黃字的招牌上寫着「國豐五金」,門外擺滿油漆、膠通和英泥,還有一些五金材料及工具。從早到晚,建築工人在「國豐」進進出出,一進鋪就呼叫,「事頭!有冇呢隻油壓,但個頭鏟起嘅?」,穿藍色上衣的「事頭」謝毅成,望一望工人手上工具,輕輕道出一句「有,要下星期一先有貨」。然後,又有工人來問材料價錢,又有人來請教他工程上的大小事。謝毅成醒目聰明,對答如流,猶如一本行走的「百科全書」。


原本是塑膠工模工人的謝毅成,在八七年毅然接手位於埃華街15號的「國豐五金」。他笑指,當時對五金一無所知,主要透過與客人交流心得,「由唔識學到識」。他更自豪道,「宜家熟到『痹』呀!」。

國豐五金老闆 謝毅成先生


後來生意愈來愈好,在九七回歸那年,他把鋪頭搬到櫸樹街並擴充至兩個鋪位,在地鋪上還買了一個單位居住,以為就此安枕無憂,卻遇上市建局清拆重建,還與街坊在大角咀上演一場抗爭運動。可惜事願與違,抗爭失敗告終。


時代變遷,社會變幻無常,想不到在三十多年後,謝毅成再度經歷重建搬遷,他坐在「國豐」貨倉的樓梯,向記者娓娓道來大角咀的抗爭歷史和他對社會變遷的種種感慨。



重訴抗爭歷史 抗爭只為與街坊一起「唔想打散」


2006年,市建局宣布收回杉樹街/晏架街土地,即是現時奧柏.御峰位置,不少居民及商戶反對收樓,故組成大角咀重建區商戶聯盟到立法會申訴部要求與市建局會談。


同樣是地鋪業主和居民的謝毅成,因為有多重身份,明白鋪戶和住戶的不同難處,所以街坊都推薦他為發聲代表。作為住宅業主,謝毅成接受市建局的賠償,因為當時獲得七年樓齡市值的賠償是「幾好的出價」。然而,對於地鋪的賠償,他卻對着記者耍手擰頭。


謝毅成回想市建局收樓的時候,香港剛經歷完「沙士」,大角咀周遭的鋪價回升,市建局的賠償又不足夠在原區另覓相同大小的地鋪做生意。他無奈指,當時市建局的賠償不合理,只有當時市價一半都沒有,更嘆道「租嘅租唔返,買又買唔返」。故此,有很多商戶都不想離開,「我啲生意係晒到,走咗就冇晒啲客喇」。


為了追討合理賠償,謝毅成形容當時「大家都係一條心」,自發寫橫額,掛滿整條街,又會一起去遊行抗爭。他猶記得抗爭起初,與市建局談判決裂,局方職員曾揚言會強制清場,「搵人抬你走!」。謝毅成形容當時鋪戶怒火中燒,揚言要堵路反擊。最後,因惹上官非,就沒有再作進一步行動。抗爭失敗告終,還要付上一筆訟費。


謝毅成強調,當時大家並不反對重建,只是想得到合理賠償,可以「鋪換鋪」,繼續留在原區做生意。最後發現去留不由他們作主,鋪戶只能無何奈何地離開。有些搬離大角咀,有些則搬到區內面積較小的地鋪去。而謝毅成最後搬到現在槐樹街的位置重業,他大嘆「用咗7年先做返以前啲生意」。


然而,謝毅成認為當時租戶上下一心,為的不只是賠償,而是大家心底裏都不捨鄰里之間的感情,「你突然將啲人打散晒,我哋隔離左右熟晒,有感情㗎嘛,我哋梗係唔想打散啦」,「我就算有一筆好賠償,都唔想走㗎」。記者問街坊離去有否感到可惜,他惋惜地笑道,「都無法子啦,唔到你話事」。


再歷重建收樓 離開大角咀感不捨


櫸樹街重建一事後,謝毅成搬到埃華街1號的明泰樓居住。事隔十四年,市建局於2018年公怖新一項重建項目,收購大角咀橡樹街89-95號和埃華街1-5號的單數樓宇,謝毅成苦笑道「又拆中我屋企」。

橡樹街

說起明泰樓,謝毅成大讚「夠大夠開揚」,從窗口向外看可以看到一覽無際的景色。他又指喜歡大角咀環境安靜、物價便宜、購物方便,「住係到真係好舒服」。謝毅成以為可以在大角咀明泰樓安享晚年,惟事與願違,想不到臨到晚年也要為居所頻撲。最後,他在大角咀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搬到太子上海街定居。


謝毅成表示搬離大角咀後,上班很不方便。他指,以前上班只需要3分鐘,現要走「3個字」。他眼睛一轉,腦袋計算着甚麼,又說道「宜家行一行浪費咗好多時間,如果我將呢啲時間去加班,我都賺多好多錢啦」。


儘管謝毅成不再居住大角咀,但對於他來說,大角咀是兒子長大的地方,也是與街坊相識的地方,「有好多感情係到,會唔捨得㗎」。他笑言,「就算我唔肯走,人哋就會搵人抬你走啦」。他更模彷昔日市建局職員的語氣說道,「謝生,你唔係等我哋抬你呀?」。但謝毅成表示現在還可以藉着工作回來大角咀,與熟識的街坊聚舊已經感到很滿足,「宜家見到佢哋(街坊),已經好好啦」。


批新樓如劏房 嘆年輕人遲出世上車難

利 晴灣

根據政府2001年修定的《市區重建策略》,市建局會為受重建項目影響的市民提供「樓換樓」安排,以作現金補償的另一個賠償選擇。謝毅成認為有多一個選擇,總比沒選擇好,惟他形容「樓換樓」的方案如同虛無,「你叫人大屋搬 細屋,邊有可能,宜家啲新樓又細又迫,又唔舒服」,他更批「咁同住劏房有咩分別」。


看着大角咀一批又一批新樓建成,樓價愈飆愈高,單位愈來愈小。謝毅成對年青人亦感到憂心,指就算他們六十歲時手拿一千萬,那時候的香港的樓價又飆高,倒不如提早移民外國住大屋享受生活。當記者與他討論大角咀百多尺新樓盤單位時,突然慨嘆道「啊妹,你出世遲咗」,「宜家上樓真係好難」。


大角咀工業沒落 「香港嘅輝煌已經風光不再」


大角咀曾經是一個小漁港,居民都是以捕魚為生。於八十年代,外資公司看中大角咀的大海角及深水域適宜停泊船隻,故在港灣豪庭現址興建船塢公司造船,莫定了大角咀成為五金及輕工業的地區。謝毅成興奮說到,大角咀以前很興旺,工業五花八門,世界各地的商人也會在大角咀採購材料,他更指家傳戶曉的駱駝牌暖水壺及超霸電池也是在大角咀起家。


直到1978年內地改革開放,工廠北移,大角咀興旺的面貌已經一去不返。謝毅成嘆道,工廠北移後,香港的工業開始息微,沒有人再來到香港買材料,「人哋材料同人工都比你平,你仲有鬼得做咩,宜家人哋賣返畀你就差唔多」。

大角咀五金材料店舖


同時,大角咀正在經歷大大小小的重建項目,不少工廠大廈重建後變成商業樓宇,一些傳統工業被迫退場,或後繼無人而結業。謝毅成形容新式工廈的設計如住屋,面積少,有獨立洗手間,「似係住人多過工廠」。他指,新式工廈趕走不少傳統工業,嘆道「無工業啦,香港嘅輝煌已經風光不再」。

記者 : Estela , 焮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