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琛琛
於琛琛

半路出家的政治學徒一枚,文字時而溫柔,時而暴烈,時而浪漫,時而尖銳,時而簡潔,時而瑣碎。【近注】不需要追蹤我,最近忙於家事和讀書,也沒新文章可以追蹤。

2023Matters年度問卷|始終未完成

(编辑过)
2023年似乎也只是2022年的換句話說罷了。

越來越長的Matters年度問卷清單:2022 不再是2021 依然如故2020 如是

以下,2023年:

相比過去幾年,2023 過得更漫長還是更快了?

去年似乎說過「或許2022年就是人生中最漫長的一年」這樣的話,那是因為當時尚未抵達2023年。假如說2022年是因塞進各種生離死別和身份轉換而感覺漫長,那2023年就是一種日複一日怎麼還沒過完的漫長。

這全是因為裝修,想像一下:從新年第一天到即將來到的最後一天,除了週日,每天早上七點半裝修師傅準時抵達門口,無論前一夜多晚睡覺、無論心情好壞、都得和他喝一杯茶,聽他聊他的人生(婆婆莫名訂下的規矩,當然,她也在後悔中),每週六天無一例外,我說能夠塞得進一個60歲師傅人生的年,不長嗎?

請描繪今年讓你最療癒的一個瞬間。

加薩走廊的轟炸以來,每天追著令人沮喪的新聞、關注學校學生活動令人無力的發展、和周遭不明所以或自以為所以的人徒勞解釋和無謂辯論、和附近居民一起去對著選區議員喊口號,2023的最後三個月過得抑鬱,直到某一日看到好友分享的一段影片,一個原住民在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抗議集會上大喊:「每個孩子都很重要!你們都很重要!歡迎你們來我的土地......」,一個集會者衝上去抱著他。

那一瞬間,再次確認:

「我們周圍的戰火震耳欲聾,使我們難以傾聽,但是人類的聲音不同於其他聲音,它能遮蔽一切其他的噪音,即使它並未大聲疾呼,即使它只是耳語。就算是最輕微的低語也能夠超越戰火,只要它傳達的事實。」《The Interpreter》

你今年在哪個社交平台花了最多時間?請分享今年在社交平台上看見最受啟發的 idea,可以是一段話、一個影片、一張圖。

必定是臉書,臉書之於大齡異鄉客,就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全部。

然因為關注的都是生活之事,也沒什麼啟發,這裡就分享一段來自剛移民來時的語言老師在呼籲她自己的猶太社群關注加薩並譴責以色列的種族清洗時寫的一段話,希望能帶給某些人啟發:

Education is not memorizing that Hitler killed millions of Jews. Education is understanding how millions of people were convinced that it was required. Education is learning how to spot the signs of history repeating itself now in Palestine, Gaza.

今年探索的新領域 / 新空間 / 新項目 / 新關係 / 新習慣/新決定等,可以是任何新的事情。

兩盞中島上方的吊燈(柒木設計)是從台灣帶來的,紅點設計獎作品,超級可愛的東西結合。

由於整修,今年在自己的房子內上上下下共搬家三次,婆婆和媽媽輪流和我們住在同一空間的壓力,每天擔心預算爆表和時刻經受裝修開牆驚喜,夫妻關係前所未有緊張,還得邊聽各種機器噪音邊準備博士班學科考,日常生活一片混亂之下,這個全新的廚房是我唯一的安慰,只要坐在廚房裡,就能感覺到平靜。

我本來是不愛收拾的人,但對這個廚房的整潔和整齊執著度一反人生常態,媽媽看了都嘖嘖稱奇,說我懂事了,我說:「這也沒什麼好稀奇的,如果妳擁有一個要價一百萬的廚房,大抵也要如此。」

最想分享給他人的一本書/一部電影/一首歌 / 一張照片/一句話/一首詩(等)

就是,今年反覆聽了這首歌。

今年透過什麼事情,更認識了自己或他人?

九月時去參加全世界政治系學生都想參加的美國政治學會的年度研討會,本來因為年會合作的旅館正在罷工而不打算去,然最終還是抱著可以去見久違好友的心情去了。

來這一趟,意外發現:我在會場認識的人竟比自己以為的還多,我也比自己以為的還能在這種學術大拜拜的場合社交,而且我竟是那種全場沒人問問題就會跳下去救主持人的類型。

還有,年會也是某種「啊!原來自己已經是個加拿大人」的時刻。例如可以對加拿大相關研究提出讓發表人和評論人說問得好的問題,但在台灣相關研究的場次上卻發現自己完全沒有跟到高虹安的八卦。

相比去年,今年跟自己身體的關係如何?

身體這回事只可能每況愈下,今年已經到了坐不了15分鐘的地步。在任何椅子上只要坐下五分鐘就會有條神經從左邊大腿外側一路麻到腳底,坐上20分鐘大概就走不了路了,物理治療師和按摩師在我的後腰和後背使出畢生所學也改善不了一分一毫,直到11月去看了一個脊椎醫師,她說這其實是正面骨盆旁邊的兩條深層肌肉太過緊繃、穿透到後背導致的疼痛,又推又刮又電療,斷腰之感依舊存在,至少是沒了麻。

請記錄下今年最想記下的事情。

從20歲起就一直覺得波士頓中國城的叉燒飯是全世界最好吃的叉燒飯,每次去波士頓都要排除萬難去吃一盤。

但今年夏天在多倫多城市北邊吃到一碗可以打敗記憶中好味道的叉燒飯。

真黯然銷魂飯。

請給 2023 年的自己一句致謝詞。

2023,______ Matters.

2023, Palestinians matters; ceasefire matters.


個人網站:捲,在加寫字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流離城事慢半拍。

於琛琛

【停止經營】一個大齡女子移居多元文化之城Toronto、並重新踏上學術之途中的所見所聞和反思。文章產出偶爾慢半拍,希望能定期發送週報介紹書籍和好文,卻往往失敗。

3114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