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巽
歐陽巽

發發牢騷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生命、不安與成為自己。

外在多樣豐雜的世界與自己終究沒有共感,這些線並不牽引著船,只是一些景物罷了。然而這些眼花撩亂的景物仍舊是動態的、是轉瞬即逝的,也因此跟自身的徬徨一樣,充滿了不確定性


塩田千春的童年提醒了我們:在生命經驗的統一、理性化的過程中,我們也失去了許多本能,比如畫畫的天賦。

作者的童年經驗對於其創作影響甚深,比如因為幼時常需乘船,同時河之於幼童過於廣袤,讓她感到不安。在此,她將自己對不安、徬徨與未知的恐懼以船作為旅途的不確定性再現了出來。

成年後,她終於在《成為畫》中成為自己。但即便擺脫了成長過程中的馴化,對生命的不確定感始終縈繞著她。這種不確定感正是理性所無法馴化的,也是作者一直嘗試透過藝術表現出來的。

塩田千春利用織線的特性呈現了生命與生命交際的歷史。整張看似固態的雜亂網絡代表了人際交往的動態樣貌,緊張、疏遠、親密程度、糾結等的某一刻。人們常常以為某一刻、某一種狀態會是永恆的,但這些密集的線條與不確定航向的船仍共同散發著一種強烈的疏離感。


外在多樣豐雜的世界與自己終究沒有共感,這些線並不牽引著船,只是一些景物罷了。然而這些眼花撩亂的景物仍舊是動態的、是轉瞬即逝的,也因此跟自身的徬徨一樣,充滿了不確定性。

上方的線就是下方的人


塩田千春的展覽似乎一直試圖告訴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不安感的重要。這種不安感是一種強烈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衝破已然麻痺的生命,並且透過回應不安重構自己的生命。

若要讓生命再觸及這種徬徨不安,需要的是對生命的震撼。就像她幼時在鄰居家看見燒毀的鋼琴震撼了她的幼小心靈一樣。

為了回應這種莫名的震撼,她透過創作找到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一種確定感,知道了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靜默中》遭焚的鋼琴與線條的結合是一個溫柔的答案:讓逝去的得以延續。

只有當人能夠找回未經框架的震撼(如不把遭焚的鋼琴當做一個客觀的物質物件,而是看做一種逝去、一種從此無聲的惋惜),並努力回應生命中的每一個徬徨不安,人才一點一點地成為自己。這種震撼就是靈魂的顫動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