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book閱讀誌
Openbook閱讀誌

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話題》從繪本看兒童人權,尋找打罵之外的教育可能:專訪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彭韻穎、黃孟婷

在圖書館讀兒權繪本,對彭韻穎而言是兒童人權與民主教育的社會運動,大人聽故事之餘,也能反思平時如何對待孩子。她說:「我覺得民主教育是讓一個人活在這世界上,不恐懼的概念。尊重,其實就是我們如何看待一個人。不尊重,就是沒有把對方當人看,只當成滿足自己的工具。」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桃園團領隊彭韻穎(右)、助教兼團員黃孟婷。

撰文|YU(「女子與她們的搖籃」主理人,芳療工作者)
攝影|小石

編按:近來體罰或不當管教的兒虐事件頻傳,讓台灣社會瀰漫不安的氛圍。Openbook邀訪長年關注兒童人權、以尊重與平等為出發點所成立的「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桃園團」領隊彭韻穎、助教兼團員黃孟婷,分享加入共學團、實踐民主教育的起點。

兩人也談到與桃市圖合作「跟孩子同一國」親子共讀活動,成為故事媽媽後,如何廣泛閱讀、精選親子共讀繪本,並於過程中開始反思自身的親子關係,被教養與教養孩子的經驗。透過本篇專訪,期盼提供讀者思考親子與教養議題的另一種可能途徑。

➤​共學精神:不打不罵,希望孩子不帶恐懼活著

今年3月,法務部依兒童權利公約的意旨,從法律制度面重新規範教養方式:將過時的「懲戒子女」字眼,修正改換為「保護及教養未成年子女」,並強調家長不得對其身心行使暴力行為。

管教的意義並不在於製造痛苦,而是希望孩子養成良好的價值觀與生活習慣。而大人習慣運用權力去控制、要求孩子聽從命令,往往由於這是最方便、快速的方式,也因為孩子難以反抗大人的力量。如《異常的正常家庭》所寫:「全世界大部分的虐童事件,均是一般人偶發性的體罰失控造成的結果,而非極度不正常的人蓄意行使的暴力。平時認為體罰在所難免的家長,若在養育孩子時承受極大壓力,這份壓力就會成為催化劑,使體罰演變成虐待。」

然而,「不懲罰怎麼管教?」成為許多家長對育兒教養的焦慮,苦惱於如何拿捏情緒,才能避免體罰過當。

奈及利亞有俗諺說:「養一個孩子,要用全村的力量。」(It takes a whole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彭韻穎和黃孟婷參與的親子共學團,以尊重、不打不罵孩子為主旨,自許能打造適合兒童發展的共好村莊。參與共學團的親子家庭平時會互相支援托育、討論各自的育兒難題。

然而,「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以下簡稱共學團)桃園團領隊彭韻穎剛接觸共學時,也會困惑如何在日常生活實踐不打罵的教育。從小沒有遭受過家長打罵的共學團助教兼團員黃孟婷也分享,當孩子表現出違抗的態度時,她也會憤怒於「怎麼可以不聽我的話?」有一次,當黃孟婷手高高揚起,即將朝孩子落下時,她心中的警鈴大響:「我可以這樣對他嗎?因為是家長,就有權力對孩子使用暴力嗎?」

打罵教育是威權時代的縮影。彭韻穎觀察到,當家長每日面對孩子難以掌控的諸多狀況,就很容易循回舊有熟悉的懲罰方式:「舊觀念背後就是控制。拿掉『控制』之後,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跟小孩溝通,但『不會』跟『沒有辦法』是兩件事。」

彭韻穎剛接觸共學時,也會困惑如何在日常生活實踐不打罵的教育。

彭韻穎自陳,在共學團和夥伴不斷練習、嘗試、探索,才理解「不打不罵」理念背後的真正意義:「很多人覺得,沒有要求小孩乖,就是在放任小孩。但我們使用權力打罵的過程,就是希望小孩能馬上達到預設的目標。然而如果只認定目標才是重要的,其實就沒有顧慮到小孩的感受。」她接著說:「有權力會讓人感覺良好,可是不應該透過壓迫孩子來獲取優越感或展現自己的力量。」拿掉權力,家長需要學習跟孩子相處的其他路徑。

共學團提倡不責罵孩子,也有其考量。若家長常讓情緒凌駕,或居高臨下地批判、否定孩子,很可能會削弱與親子間的情感連結、讓孩子自我價值感低落:「大人需要謹慎地維護孩子的主體,呵護孩子力量的發展,讓孩子知道我們愛他。」如果大人能練習越過不滿與斥責,看清孩子的樣貌,才能進一步讓孩子有空間、學習辨認自己需要的幫助。

彭韻穎誠懇建議:「認識自己的情緒,照顧者才有辦法把自己跟孩子分開來看待。如果我們想要控制,不是孩子受傷就是自己受傷,也可能兩敗俱傷。」身為共學團領隊,她懷抱使命感:「我們透過共學做轉型,希望孩子能不帶恐懼地活著。」

拿掉了懲處與責罵,學著陪孩子走一趟情緒的歷程。唯有不以教養、愛的名義去合理化暴力行為,才有機會減少虐待發生。

➤​圖書館讀繪本,推廣兒童人權與民主教育

彭韻穎與黃孟婷目前都是「跟孩子同一國.親子共讀活動」的繪本媽媽,定期到圖書館朗讀與分享兒童人權概念的繪本。

黃孟婷(圖中粉色衣服說故事者)到圖書館朗讀與分享兒童人權概念繪本(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桃園團提供)

彭韻穎與團員討論彼此遇到的育兒難題,並且參加兒童文學工作者林真美帶領的「人權繪本種子師資培訓工作坊」後,發現坊間暢銷的繪本大多甜美討喜,其中的價值立場滿足了家長的期許與寄託,卻忽略了故事內容可能塑造了「乖孩子」樣板,暗示孩子去符合。她說:「如果我們給孩子看的繪本都強調乖巧、美好,那麼他們就容易認同這樣的價值觀,而被框架住。」

黃孟婷也表明:「我想講的『好繪本』是真實的繪本,我想把真實的視角帶給孩子。」這是黃孟婷擔任故事媽媽的動力:「親子共學、閱讀兒權繪本,不只是教育孩子,也是教育成人。好的繪本能讓我們感覺到被賦能。」她面露微笑地說,在現在的所有身分裡,她最喜歡的身分就是講繪本的人,「講繪本讓我感到最自由、放鬆,連自己也被療癒。」

黃孟婷提到,大人時常單方面規定孩子必須表現「合宜」,譬如對人友善禮貌、主動分享玩具避免衝突……這樣的要求,有時意味著期待孩子:符合大人的期待、以大局為重,即便得放棄部分的自我。「我們在做的教育是『以人為本』。如果我們單方面一直要求兒童要去適應這個社會,表現出合宜行為,那他跟世界的關係是沒有自我界線的。」

彭韻穎深感共鳴表示:「生氣是很重要的保護機制。若大人一味要求孩子溫順乖巧、不要生氣,等同把保護機制拔掉,讓孩子很難建立自我與身體的界線。面對不合理的對待,就常會錯失界線的判斷。」她話鋒一轉:「因為如果沒有尊重孩子,讓他們清楚生而為人的基本權利,我們如何希望小孩長大能了解自己、為自己爭取權益呢?」這也是共學團鎖定分享兒童人權主題繪本的原因。

在圖書館讀兒權繪本,對彭韻穎而言是兒童人權與民主教育的社會運動,大人聽故事之餘,也能反思平時如何對待孩子。她說:「我覺得民主教育是讓一個人活在這世界上,不恐懼的概念。尊重,其實就是我們如何看待一個人。不尊重,就是沒有把對方當人看,只當成滿足自己的工具。」

黃孟婷(左)表示,親子共學、閱讀兒權繪本,不只是教育孩子,也是教育成人。

近日各地幼稚園不當管教案頻傳,關心《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規劃的黃孟婷前往參加公聽會。她表示,面對社會事件,追索真相之餘,其實托育工作者過勞低薪的處境,也格外需要關注:「我們不能期待老師在耗盡的狀態下,還能好好對待孩子。老師也需要情緒支持、改善勞動條件。」此外,未來也有賴政府提供兒童人權的相關培訓,才可能將兒童人權的觀念落實到托育服務體系之中。

教育是緩慢而深刻的。若師長能從旁協助,在生活中確認孩子的積極意願,讓孩子能逐漸認識、明白自己與他人的界線,會是建立孩子主體性的較佳方式。讓孩子即使與其他人意見相左也不感到恐懼,這是能力的培養,也是照顧者與教育者的責任。

黃孟婷推薦繪本《瑞希不喜歡親親》,內容描繪不願意親吻的愛情鳥瑞希,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

➤​不是完美的媽媽,但至少我們開始了

談完共學的理念及兒童人權繪本,彭韻穎與黃孟婷回到各自的教養經驗,她們承認「人本教育」實在很難速成。努力以身作則的彭韻穎,希望權威型的親子關係到自己這代劃下句點。不過,她的教養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當我忍不住指責孩子,事後會找機會表達抱歉。我知道我不是完美的媽媽,但我很努力在調整、學習,至少我們開始了。」

黃孟婷深有同感。她盡其所能看見小孩、來回調整與修復自己,卻也不諱言:「無論是誰,在生活裡一定都會有搞砸的時候。這不需要去上綱到自己是個不好的人。」黃孟婷分享,自己成長過程中,沒有機會去認識內在狀態,面對衝突也不擅長分辨情緒歸屬:「其實大人也被社會價值跟主流標準給綑綁住。大人跟小孩間生命與生活互相交織,有時候很難劃分,但情緒就是一種界線,面對彼此真實的情緒,才有機會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黃孟婷指著桌上攤開的繪本,有感而發地作結:「為孩子讀繪本,就是用生命陪伴生命。」

彭韻穎自述,幾年前先生過世,她深陷低潮和迷惘,直到某天幡然領悟,有機會來世上走一遭,就讓自己不留遺憾。「我願意拿生命與時間來和孩子們分享更多的繪本,陪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身心健康地長大。」她神情篤定強調:「只要有機會,我就會義不容辭去做。」

當大人成為支持孩子的力量,孩子未來也許會以想像不到的形式,成為自己或他人生命中的力量。有朝一日,孩子與大人之間、人與人之間,或能跳脫上對下的宰制關係,真正善待彼此。

➤​親子共讀繪本.彭韻穎&黃孟婷推薦書單

  • 《條紋事件糟糕啦!》
    文、圖: 大衛.夏農,沙永玲譯,小魯文化
    非常在意其他人看法的卡蜜拉,意外陷入外貌變色、長出條紋的事件。不但家庭醫師無能為力,其他人的幫忙讓卡蜜拉變形得更嚴重。當老奶奶把卡蜜拉最喜歡吃的青豆,灑進她的嘴巴裡之後,條紋竟然消失,她變回來了!當她選擇回歸自己,就變得健康正常。
    黃孟婷說,當孩子透過繪本故事走進豐富立體的世界,去經驗有別於日常的事件,就能產生不同視角的思考。

  • 《橘色奇蹟:新家園繪本》
    文、圖: 丹尼.平克華特,畢恆達譯,遠流出版
    梅豆豆先生住在每棟房屋都長得一模一樣的街上,直到有一天,啣著亮橘色油漆的海鷗,在屋頂留下橘色斑點。梅豆豆先生不但沒蓋掉斑點,還做了很多改裝。鄰居跟他聊天後,也回去改造房子,讓街道變得不整齊,卻各有特色。梅豆豆先生說:「我的房子是我做自己的地方,它是展現我所有夢想的場所。」
    彭韻穎分享:「在不侵犯別人的前提下,做自己想做的就是自己的自由跟權益。」

  • 《不可以搶我的糖果!》
    文、圖:理查伯恩,徐也恬譯,格林文化
    小雷遇到強壯但沒禮貌的大恐龍,想搶走小雷全部的糖果。但小雷說,他有一個更厲害的朋友,能做到大恐龍做不到的事。遭遇霸凌怎麼辦?這本書能讓孩子學到保護朋友的重要,以及智慧的力量。

  • 《不是我的錯》
    文:雷.克里斯強森,圖:迪克.史丹柏格,周逸芬譯,和英
    當有同學受到欺負,其他人會怎麼看待他,會怎麼想,怎麼行動?本書像是訪問當事人以外的其他觀點:「不是我先打他的,是別人先打他的,不是我的錯。」、「他一個人站在那流淚,什麼都不講。」、「雖然應該要告訴老師,但我不敢。」、「他應該要自己求救啊,跟我沒關係。」
    彭韻穎認為,本書非常適合國小生閱讀。當孩子開始進入群體生活,也會面臨到權力不對等的狀況。唯有當大家都意識到,身邊的事也與自己有關,「只要有一個人站出來指出,這是不對的事,就可能阻止不好的事情延續。」

  • 《長襪皮皮來嘍!》
    文:阿思緹.林格倫,圖:英格麗.凡.奈曼,林怡譯,親子天下
    彭韻穎感性地說,這是兒權繪本推手幸佳慧在世時向她推薦的啟蒙繪本:「家長讀完可能會皺眉,因為它很怪、沒有道理。一開始我也完全不能理解它為什麼這麼重要、這麼受孩子喜愛.但是現在我覺得——哇!還好我有這樣的故事能讀給孩子聽!故事真實貼近了孩子的樣貌與沒有框架的自由,孩子們聽得很暢快、很滿足。」

  • 《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
    文、圖:莫莉.卞,李坤珊譯,三之三出版
    這本書描述小女孩菲菲因為生氣而跑出家門之後,慢慢平復心情的過程。黃孟婷推薦時捧著手心,像是在護住微小的火光:「我們選擇接住孩子的情緒,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問他一聲『怎麼了?』,去傾聽他,了解他背後的想法或需求。讓他的情緒一層一層抒發出來,陪伴他好好走過情緒的歷程。」

  • 《瑞希不喜歡親親》
    文:凱蒂.豪斯,圖:傑絲.恩格爾,吳羽涵譯,東雨文化
    瑞希是一隻不想親親的愛情鳥,其他愛情鳥被拒絕後,紛紛質疑、責備她。瑞希的媽媽告訴瑞希:「妳的身體和妳的心都屬於妳自己,由妳決定怎麼去跟別人分享。」瑞希由此找到屬於自己表達情感的方式。
    黃孟婷指出,故事裡不斷強調「愛情鳥最喜歡親親了」,隱喻著社會所崇尚的主流價值與規則,但兒童不應該為了這些價值與規則,而被要求放棄自己的表達。

  • 《不可以!》 文、圖:大衛.麥克菲爾,林真美譯,遠流出版
    小孩子寫了一封信要寄給總統,寄信的路上,他看見坦克、轟炸、追打。將信投入信箱時,有個大孩子要打小孩子,小孩子對大孩子說:「不可以!」,讓大孩子把準備打人的手鬆掉。當他啟程返家時,他看見了戰爭的畫面轉為和平,天空掉下一台腳踏車,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奔馳前進。
    彭韻穎說:「體罰跟兒童虐待,其實就是需要這句『不可以!』。當我們清楚拉出一條線,拒絕侵略與侵犯到身體界線的事情,沒有模糊地帶,接下來的故事展開將完全不一樣。」

  • 《別傷心,我會陪著你》
    文、圖: 科里.杜若菲德,李貞慧譯,大好書屋
    泰勒建造的積木城堡,被突如其來飛來的鳥群弄倒了,他非常傷心。動物們帶著自己的方法前來安慰泰勒,都被泰勒拒絕了。直到兔子來了,靜靜地陪在泰勒身邊,泰勒慢慢開始了自己的修復與復元。
    彭韻穎補充:「力量不是別人來教我怎麼趕快走出來,而是我能不能自己走過整個歷程,主動說出需要的幫助是什麼。」

  • 《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
    文:林真美,圖:陳潔晧、徐思寧、王春子、陳盈帆、蘇雅純、謝璧卉、鍾易真、南君、陶樂蒂、黃郁欽、王孟婷、黃一文、達姆、林柏廷、潘家欣、周見信,玉山社
    由國家人權博物館發起共同創作的繪本,文字闡述《兒童權利公約》內容,傳遞兒童生而為人,所擁有的思想、身心健康、平等、隱私等權利。

  • 《乖女孩》
    文:格羅.達勒,圖:思衛恩.尼乎斯,林蔚昀譯,小麥田
    ​乖巧聽話的露西,有一天安靜地消失了,每個人都找不到她。最後,她受夠了,使用自己最原始的力量,破牆而出,展露自由與真實的樣貌。
    小時候個性活潑的彭韻穎,也被父母期望當個乖女孩,唯獨在故事的幻想世界裡,才能感覺到現實中沒有的自由與遼闊。●(原文於2023-07-09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