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fan
Yifan

漫遊者

政治制度的轉變-之一

這是讀Andrew Marr的BBC世界史當中一些段落的摘要和隨想。

先從專制主義開始講起。專制主義即以國王(或皇帝,或獨裁者)代表一個效率高、組織嚴的中央政府。

這短短的一句話有許多重點:「一個人」「效率高」「組織嚴」「中央政府」。

要完成這一步,一則要打擊舊有的地方勢力,二要建立中央集權的政府,包含徵稅和軍隊,而因為徵稅與人口和土地相關(至少在過去那個年代),專制主義往往會傾向以戰爭擴大領土。

然而,打擊舊勢力就可能樹敵,而戰爭會掏空國庫,為了填補國庫就必須徵稅,一旦碰到不好的年頭,人民的武裝起義只是遲早的事情。

以法國大革命來說,背景是通貨膨脹、農業收成不好。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國王還說要提高稅收來打仗,人民會有多大的怒火,尤其是在貴族與教會可以享受免稅優惠的時候。

1789年5月5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因為要擴大徵稅所以召開了已經超過一百年沒有召開的「三級會議」,三級會議包含貴族、教士、以及其他人(從農人到富商,主要由律師、商人、行政人員、記者組成),結果第三等級(其他人)自行宣布成立國民議會。接下來,武力抗爭的革命者攻陷了巴士底監獄,那一天是7月14日,這混亂的日子就成為法國的國慶日。

革命之後並不是馬上陷入混亂,以法國大革命來說,一開始路易十六還活得好好的跟人民議會禮貌互動,議會也很理性地重新制定憲法,發布「人權宣言」,震驚全歐洲。

然而,因為人民對革命的支持總是潮起潮退,等到潮退了之後,若是保皇派重新執政,革命者免不了被清算的命運。所以,理想化的社會運動往往被冷血的鬥爭者取代,而冷血的鬥爭者造成社會的混亂,最後在人民期盼安全和秩序的情況下,往往成為軍事獨裁。

在法國大革命之後,左派議會很快就被崇尚極端主義的雅各賓派取代,他們處決了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后,之後又處決了無數人,最後,當雅各賓派引發的狂熱消退的時候,他們就求助於軍事天才拿破崙,拿破崙最後又稱帝。

雖然後來法國有幾十年的時間始終擺脫不了專制體制,但是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並沒有消失,最後在普法戰爭法國的拿破崙三世打敗仗之後,終於成立第三共和,之後法國就一直維持共和體制。

回過頭來看:雖然法國大革命之後有人民議會也有議會擬定的憲法,還是陷入革命的混亂當中。以環境的因素而論,當時經濟狀況不好,而經濟狀況不好並不會因為革命而改變,經濟狀況不好會推倒專制政府、也會推倒革命政府。另一方面,以法國來說,其社會的因素為國王隨時有機會奪回權力,所以會陷入殘酷的鬥爭、造成社會進一步的混亂。

所以革命若是發生在經濟情況相對穩定、專制政府相對弱化的地方,可能就會有完全不同的發展。這樣的狀況發生在英國,下一篇文章再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