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Qutis
MissQutis

可能是个西洋古董瓷器研究者,墻內人

Berlin/KPM,三百年的荣光(下)

本文耗时一个多月,也不知道为什么查资料会这么辛苦。最后编辑的时候几次想崩溃,确实太累了。这篇文章我找了100幅图,好好看图,都好看。


上一篇文章说到伴随着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去世,Berlin风光的第一时期结束。Frederick的人生度过了整个洛可可时期,在他去世后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格开始转为新古典主义。1786年他的侄子Frederick William II继位,继续成为Berlin的最大赞助人,为自己的宫廷和外交礼物订购大量的瓷器,支持工厂运作。


先看两个直观对比,洛可可时期的Berlin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Berlin。




左边洛可可,右边新古典





如果光看瓷器历(如果有这种日历的话),这一年年一代代的君主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瓷器历放到历史中去,就是波澜壮阔的大时代。Frederick the Great去世后不仅仅是艺术风格发生巨大的变化,整个欧洲大地上开始兴起剧烈运动的新时代。就在Frederick William II继位三年后,1789年,欧洲大地上掀起法国大革命的序章。也是在同年,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这两场宏大的革命席卷欧洲大地,各种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带来令人始料未及的变化。Frederick William II继承皇位的这十年,也是动荡的十年。



Berlin KPM, ca. 1790. 黑色单色绘制,杯子绘着Frederick William II 的人像,盘子的装饰象征着主权


上一篇文章说到Frederick William II时期的Berlin主要以biscuit ware为主,制作新古典主义仿希腊罗马瓷器。在1987年Berlin改为由4位总监一起联合经营管理的瓷厂,他们组成“皇家瓷器制造委员会”。在十八世纪最后这些年中,Berlin的技术革新很快,一直处于欧洲领先地步。他们拥有各种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像是隧道窑、蒸汽动力等等。腓特烈大帝所定下的员工福利系统也很好的延续下去,保障瓷厂员工和他们的家属。Berlin已经拥有现代企业的雏形,而不仅仅是一个隶属国王的工厂。这也可以看做是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工厂模式输出。



Berlin KPM, ca.1815. Frederick William III 和他的皇后路易斯的瓷板人像画。从这里可以看出KPM很早就开始生产专门用于装饰性的瓷板,并且配好各种木框。



Berlin KPM, Frederick William III 及皇室成员的biscuit人像,人像模具来自著名制模师 Leonhard Posch



1807年提尔西特会议中的拿破仑和普鲁士皇后路易斯,路易斯为了普鲁士的利益向拿破仑请愿,但拿破仑并未同意


1979年Frederick William II去世,他的儿子Frederick William III继位。不同于之前的革命时期,现在是拿破仑的战火蔓延整个欧洲。1806年被拿破仑战败的Frederick William III签署对于普鲁士来说非常耻辱的《提尔西特条约》,并且离开了柏林皇宫。Berlin瓷厂由隶属于普鲁士国家变为被法国管辖的工厂。尽管这段时间非常短暂,只有1806到08年这两年,但是给Berlin KPM带来的伤害非巨大,工厂挣扎在破产的边缘。


Sèvres的拿破仑一世瓷板画,1806


Sèvres为拿破仑一家制作的茶具,1812. 我很难找到Berlin为拿破仑和约瑟芬制作的瓷器大套网图,但是风格上一切靠近Sèvres


Berlin瓷厂在欧洲声名显赫,无数贵族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套Berlin的瓷器。被法国占领后的Berlin除了要为拿破仑和约瑟芬生产他们特定的瓷器“贡品”之外,能来占一下便宜的法国大贵族和统治阶级都争先恐后地让Berlin给他们提供瓷器。但是,不付钱。没错,完全不付钱。Berlin的流动资金恶化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当时的瓷厂总监Rosenstiel不得已自己向外借债以继续维持瓷厂运营不破产。更糟糕的情况是之后Berlin被宣布成为拿破仑的私人财产,瓷厂库房里的产品直接被法国贵族侵占。Rosenstiel力挽狂澜,上书申诉各种侵占行为。他说,Berlin如果是法国国王的私产,那至少要对国王有基本的尊重。Rosenstiel还向Frederick William III请愿,让他向法国上诉。一个优秀的,运转正常,每年能带来大量收入的瓷厂,不能这样被破坏。法国国家必须拨钱支持才行。就这样拯救Berlin免于破产。当时整个瓷厂已经到了工人没钱发工资,靠瓷厂凑钱做大锅饭养活工人一家老小的地步。18世纪末Berlin大步前进的技术革新也因占领而完全停滞。






Berlin受法国瓷器影响的最好证明,这种花瓶的形制是Berlin在1785创造的,因是公爵夫人Luise von Weimar订制而命名为“Weimar”。但是瓶身上的装饰方法则是典型的法式,颜色整体艳丽饱满,由钴蓝和粉色填充瓶身。上面的浮雕花纹和描金装饰细节丰富,以洛可可的卷纹为主。这样的装饰风格可以说是法国主导。瓶身上绘制的是著名洛可可画家华托的盛宴加特兰特场景,细腻逼真。



同样也是在被占领时期,Berlin的风格受到了法国的很大影响,生产的瓷器法国气息很重。而且他们还需要不停向拿破仑的宫廷进贡,完成约瑟芬的订单。因此Berlin直接向Paris、Sevres、Vienna学习,这几年的风格是非常法式的。更确切的说是符合拿破仑第一共和时期的审美,用色辉煌饱满大胆艳丽,留白较少,金色卷曲花纹图案繁复。




Sèvres 先设计制作后,Berlin 制作的相同花瓶


受到一定法国风格影响的Berlin KPM 双人茶具,ca. 1800



另外,占领时期Berlin的生产以法国大套的用餐餐具为主,当然巨大的centerpiece也包含其中。法国宫廷餐桌事无巨细的讲究奢靡确实影响了Berlin的生产样式,在此之前是没有生产过如此之多的各种centerpiece和table setting。我们知道法国宫廷的餐桌奢靡复杂程度是欧洲之最,一场宴会下来需要无数装点用的瓷器。因此在这个时期,Berlin开始生产各种大件的法式餐桌装饰瓷器,器型也向法国靠拢。




这个花朵型杯子最初是Vienna设计创作,之后Sevres、KPM等一众工厂都有制作。


埃及风格的双人茶具,ca.1810


ca.1806-1820,蛇头型壶

 


Berlin茶杯、咖啡杯的式样变化没有这么大,不过受Vienna的影响很深。插一句,在这个时代欧洲是没有知识产权和专利这一说的。所有瓷厂都是在用开放的心态互相学习,只有在颜色的配方上是机密,属于arcanum。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相同的器型款式花卉重复出现在不同的瓷器上。各个瓷厂的管理人员经常需要出门旅行收集创意素材,同时拜访参观别的瓷厂,收集不同的瓷器带回本厂。比如Berlin在19世纪初的埃及风格套件,就来自于Rosenstiel的旅行见闻。





Berlin KPM 的传统花卉


之后的花卉变为:


ca. 1832-37, 皇家礼物,甜点托及手绘盘



Berlin KPM 花簇装饰盘,ca.

1823 - 32







之前说到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的去世正好是欧洲洛可可与新古典主义的交替。在19世纪最初的几年开始,瓷器的装饰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绘画上向纯艺术High Art靠拢。也就是说更加追求学术化与真正的油画效果。这一改变在Berlin从1802年就已经开始。我们都知道花卉图案是Berlin KPM的标志,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欧洲一簇一簇的花卉图案最早来自“德国花卉”,并且给整个欧洲瓷器的花卉图案定了调子。在追求油画效果之后,Berlin的花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洛可可的花束变为向植物学学习的花团锦簇。开始追求花卉更像是写实的真花。在之后的几十年中,瓷器色彩的发展使得Berlin花卉的精美程度愈发迷人,一骑绝尘。





19世纪初Berlin两个很好模仿青金石的例子




绿色新釉色,与红色融合模仿大理石纹,ca. 1835


19世纪初Berlin瓷厂的另一个重点在与钴蓝的使用,伴随而来的是对石材,尤其是大理石纹的模仿。这股风潮大约是从1800年就已经开始,用瓷器模仿各种岩石的纹路。最初由Benjamin Richter用钴蓝色模仿青金石的效果,之后发展出不同颜色的岩石纹路与模仿大理石。




两个绘制着普鲁士地图,写着1813的爱国系列杯碟,相对装饰没有那么华丽

另外一个与之相对的则是这套传奇的400件鎏金瓷器套件,是1817年Frederick William III送给Duke of Wellington的军功礼物,感谢他在1815年的滑铁卢之战中打败拿破仑。这一套瓷器亦可以是看做是Berlin瓷厂的极高水准作品。




19世纪初Berlin KPM第二次的风格转变也与法国有着直接关系。1813-1815的德国解放战争,也是反拿破仑战争获得胜利。普鲁士人民欢欣鼓舞,出了一口大气。KPM顺势大量生产爱国系列的平价瓷器供中产阶级使用,在普通人中掀起热潮,各种订单不断。爱国系列不同于以往Berlin繁复优雅的装饰,绘制着普鲁士地图军人等简单图案,用金色做装饰。同时爱国系列还有各种高端精品供给普鲁士皇室做外交礼物,中断多年的普鲁士皇室订单也逐渐恢复。远离柏林皇宫的Frederick William III在次年1816终于回归皇宫,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借着这股东风,Berlin工厂生产迅速扩大。不同的系列满足各种人群,员工增加、技术革新、订单增多,一举成为在欧洲能够与Sevres平起平坐的一流瓷器大厂。而且此时的Berlin在人们眼中的角色也在渐渐转变,从专属于皇室的瓷厂,变为属于国家的爱国瓷厂。这股狂飙突进的气运大约在1822年到达顶峰,之后陷入平缓。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Berlin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习惯使用的淡色效果。上一个是1770 - 80之间的小天使,下一个1803-13之间的朱比特和艾奥。




ca. 1820 新发明的绿色釉


 

进入19世纪之后的另一个变化是瓷器的釉色变得浓重,一改Berlin之前的淡雅风格。这是被整个欧洲审美变化带来的改变。Georg Frick在接任Rosenstiel主管的职位后研发了很多新釉色,包括绿色和橘黄色。在1832年主管瓷厂绘画部门,Frick的对瓷厂装饰的影响力大增。之前说到瓷器的装饰更加追求专业的油画效果,在Frick的管理下,Berlin的装饰同时由首席画师Looschen与瓷厂外的著名画家们一起设计。因为报酬丰厚,画家们很愿意与Berlin合作,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设计。不过19世纪的前30年,Berlin在科技上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因此在产品上无法追上例如Sevres的一些新的发明。




微观马赛克茶套件,上面绘制着各种鸟类。设计不同寻常,以有趣而优雅的方式融合了古罗马和埃及的元素。这种方式当今的极少见,并且是Frederick William III 时代瓷器制作的顶峰。ca. 1815



微观马赛克茶套件,上面绘制着各种鸟类。ca. 1820





另一个新的绘画方式是瓷器上的微观马赛克画,这种绘画方式由来于古罗马时期用大理石或彩色玻璃在墙上或者地面拼贴出来的画。用到瓷器上就变为非常非常细致的手绘(说绘画不太严谨,有时是使用了蚀刻法的印刷),结合了开窗的方法。选材上也更多的借鉴古典主题中的动物,例如蝴蝶、鸽子等等。这种装饰方法多用于小件的瓷器,像是杯子、碟子之类。不过这种装饰方法在1820年之后慢慢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绘制普鲁士城市风光的装饰。





_


_


_


_


_








城市风景画,一种来自于威尼斯的远景画,专注于城市的风景写实。在颜色革新之后,瓷器工匠可以大胆使用更多颜色来展现油画的风景画效果。尤其是在1813-1815的德国解放战争胜利后,绘制着普鲁士城市风光的风景画衬着爱国的东风大肆发展,成为Berlin的一项主要产品。又因为Berlin的画工实在精致细腻,风靡欧洲。


城市风景画,一种来自于威尼斯的远景画,专注于城市的风景写实。在颜色革新之后,瓷器工匠可以大胆使用更多颜色来展现油画的风景画效果。尤其是在1813-1815的德国解放战争胜利后,绘制着普鲁士城市风光的风景画衬着爱国的东风大肆发展,成为Berlin的一项主要产品。又因为Berlin的画工实在精致细腻,风靡欧洲。


还有一种瓷器上的模仿是模仿Cameo。Cameo是古典时期用玛瑙或贝壳雕刻的浮雕装饰,可以作为首饰,也可以作大件摆件。形象多是人物,人物侧脸比较多。因为玛瑙和贝壳的特殊性质,立体浮雕雕刻后颜色有深浅渐变,深受人们的喜爱。Berlin从很早开始就尝试在瓷器上仿制cameo的效果,多以人物侧脸结合花束围绕,完美符合新古典主义的风潮。人像制模师Leonhard Porsch很早就试验出蜡模的使用,在1818年皇帝归为后,大为使用在瓷器上。

 

总之Berlin就这样在历史的洪流里作为国家工厂发展着。还有一个人对Berlin很重要。1878年Berlin成立了专门为瓷厂服务的化学技术研究所,Hermann Seger任所长,他同时还担任Berlin的瓷厂研究院院长。Hermann Seger是化学家,也是陶瓷工艺学家。一方面他的作品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一方面他在技术上的革新尤为重要。他发明了“赛格尔测温锥”,用于测算窑炉里的窑温。



1906-1914,Art Nouveau花瓶,由Theodor Schmuz-Baudiss设计



1900年之后,Art Nouveau的大潮袭来。“青年风格”在德国到处流传,Berlin再一次站在时代浪尖,成为德国瓷器生产的第一位。新艺术运动是源于20世纪早期对原始主义的回归,由设计界最先发起,意为模仿或借用原始文化中的图案线条色彩,达到返璞归真的美。这个运动在绘画上的对应就是著名的“野兽派”,在法国被称为“新艺术运动”,在德国被称为“青年风格”,在奥地利为“维也纳分离派”。新艺术风格的植物图案非常适合瓷器的装饰,重复的花朵图案与缠枝折枝线条很常见。





随着20世纪的发展,Berlin的设计师受到包豪斯建筑学派和新客主义建筑设计学派的影响,设计进入新纪元。

瓷板画

我对瓷板画的研究一般,没有查很多专业资料,所以也就不细说。




Prince Carl 的露台风景, 1847


Queen Elisabeth 的绿色客厅,1840



骑士厅,Albert Theophron Kjellberg画, 1846.

在19世纪Berlin KPM还有一点不同于其他瓷厂在于大量的生产瓷板画,德国的其他瓷厂都没有它这样大的生产量。


一般藏家们都认为Berlin生产的白瓷板是质量最好的。任何一个好画家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因为瓷板的质量不佳而烧毁,所以会重金购买Berlin的瓷板。前面说过瓷器的装饰变得追求油画效果,瓷板画就是其中最好的体现。技术精湛的画工们为了炫技会临摹各种大师的画作在瓷板上,像伦勃朗和拉斐尔。可惜的是,不是每一位画工都会签名。而Berlin的白瓷板一直生产到1930年,所以断代也好,鉴定真伪也好,都不算是很容易的事。不过就画的细腻程度来说,肯定是画得越好就越真。这点更鉴赏油画相通。而瓷板画也并不是Berlin一家生产得好,Meissen的瓷板画就在英国非常受欢迎。Vienna的瓷板画数量少,但件件是精品。




都说Berlin的人物细腻,瓷板画没有找,找了两个人物瓷盘画。


基本上整个19世纪的Berlin KPM也就写到这里了。我才疏学浅,查到的资料也有限,以后慢慢学习慢慢补充吧。Berlin KPM有一点特别幸运的在于,在最初建厂时的资料数据全部保存了下来。前三位工厂总监不仅保留各种数据,还每人都著有个人报告,有个人的心得体会。从技术、经济、发展的角度记录了工厂的全过程。而且这些材料在各种战争中都没有被损坏,一直保留着。如果有需要研究的朋友的,大可以找来读读看。


公众号:顾意如此

Goods Of Good


顾意如此顾小姐

一个西洋古董商

微信号 : yuuutian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