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愛瑪努埃爾修女 -山居閑筆(13)

凌晨裏醒來
不知道幾點
屋檐滴着雨
又想到了前夜離世的愛瑪努埃爾修女
於是踩着嘎吱作響的老樓梯
來到了樓下
昨日的中午,與往常般
做着飯,開着收音機
新聞裏說,愛瑪努埃爾修女夜間於睡夢中
安詳地走了,帶着微笑,沒有病痛,時年99歲
驟然間,一種肅穆籠罩下來,直然地
停下手中的活計,擰大了音量
聽着獻給她的專題
對她的名字沒有特別的印象
隨着專題的進展,聽到了她的聲音
就在那裏,一股平靜而堅深的穿透力凝聚着
寧和、簡易,無比天真,又無比堅定
帶着內在的幽默
以及精神上難以形容的輕盈與深度
突然,記憶裏出現了在電視節目裏
曾看到的一位瘦小的修女形象
是她,就是她
無需瞭解她太多的過去,
那一刻,是凝和的精神力量的召喚
聲波里傳來她簡短又精煉的言語
顯示了其直達心靈內處的光芒
與她的上帝,與她的“小夥子”,在一起
記者問她,怎麼看死亡?
她笑了笑,輕鬆地說:
噢,生和死都是幸福的事
我期盼着那一日的到來
可以去見到我的耶穌,我的“小夥子”
與他永遠在一起…
阿門!哈利路亞!!
記者問她, 您是不是聖人?
她笑了笑,調侃地說:
聖人?!嗨,那跟我有什麼關係!
記者問她:您是否後悔一輩子沒有自己的小孩?
她笑了笑,自豪地說:
啊呀,我哪裏沒有自己的小孩?
全世界裏,有我那麼多的子女!
國家前首相出來說話
談到他與修女的交往經歷:
任國家首相時,與她第一次見面
簡短的禮貌寒暄後,坐了下來,
修女問他的第一個問題是:
請問,您每月掙多少錢?……
就是這樣一位瘦瘦的“小”修女
在六十出頭的退休年齡裏,振奮着精神
創建協會,幫助貧苦的底層民衆
一直工作、一直勞作,不停息、不疲倦
以她天性中、信仰裏的慈愛,濟世
她認識很多人
從國家元首到底層貧民
從梵蒂岡前羅馬教皇讓·保羅Ⅱ
到她貼心的同修共事的姐妹與兄弟……
她年歲已高,卻以真正的年輕,
參與着電臺、電視臺的節目錄制
和年輕人交流
以從容、隨和,向世界敞開
她是一位生活在法國的比利時人
六歲時親眼看到自己的父親溺水身亡
長大後,不顧母親的反對進入了修院,從此
開始了她漫長而又不簡單的、可稱爲榮耀的一生
最後的日子,在法國南部一個靜謐小村落的養老院度過
逝世後,按其所願
躺在村落的小教堂裏,做告別彌撒
不要鮮花,不要參觀者,不隆重
安安靜靜,簡簡單單,帶着微笑
然而,她的宗教精神感染力、她的個性魅力
使得所有知道她的人,聽到她的人
都在心中默默地追念着她:
我們這位親愛的“小”姐妹……
她的名字,與現代基督教歷史上
其它親切而柔和的名字一道:
特雷莎修女,讓·保羅二世,拉比皮埃爾…
共同標誌了一個時代的過去
標誌了人類信仰精神
人類對覺悟、救世之追求精神的
共通與永恆

【附:愛瑪努埃爾修女,Soeur Emmanuelle, 原名Madeleine Cinquin。通常被人們稱爲“撿破爛人的小姐妹”。1908年11月16日出生於布魯塞爾,2008年10月20日逝世於法國南部小鎮卡里昂(Callian)。童年和青年時代在巴黎、倫敦、布魯塞爾度過。6歲時親眼見到父親溺水身亡。20歲時,不顧母親的反對,進入修院。23歲時,結束哲學和宗教科學的學習,發願侍奉錫盎(Notre-Dame de Sion)聖會,獲教名“愛瑪努埃爾”。曾在土爾其的伊斯坦布爾、圖尼茲(Tunisie)的錫盎聖會執教文學。也曾在埃及任教,深愛那片土地。1971年,至退休年齡後,獻身救濟埃及的窮人。與撿破爛者共同度日。在其努力下,在那裏的社會底層創辦了學校、門診所、幼兒園、兒童樂園等機構。1980年,爲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創辦了ASMAE - Association Sœur Emmanuelle(愛瑪努埃爾修女協會),在她的帶動下,協會在其它不少國家展開工作。1993年,徹底離開埃及,回到在法國的團體,繼續其濟世的活動。自此寫作了不少書籍,如《我一百歲,我想跟您說…》、《活着,是爲了什麼?》、《貧窮的財富》、《我認識的耶穌》等。與中小學的年輕人接觸,協助其它救濟社團的公衆活動。2002年1月,被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提名“騎士勳章”,2008年1月31日,被法國現任總統薩克奇授予“騎士勳章”。晚年在卡里昂的一所養老院平靜而簡單地度過,直至2008年10月20日晚離世。——縮選譯自維基百科法文版Sœur Emmanuelle條目】
08年10月22日晨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