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land
island

we thrive in chaos

“You only live once” 的信达雅翻译应该是 「来都来了」

「创作不是一条跑道,不用看别人做了什么然后拿自己的比个输赢,只要把自己想做的东西好好做出来就行了。」

蒜老师还是有人生智慧。 ​

那天一边听Podcast一边上班,听到一个关于祛魅的故事。

Matt Farley是一个创作歌手,但是相比大部分一辈子只写几十首歌然后指望他们红遍宇宙的其他歌手,他一天写20首歌,到现在一共写了1.4万首。他被很多人骂,因为人们常有这种错觉——创作的灵感只能零星地从折磨中迸发出来,写歌的人必须心碎挣扎吸毒穷。他的快乐和高产粉碎了这些乐迷的幻觉,“创作的秘诀就是每天老老实实写,有的时候你写得好,有的时候你写得差,和其他工作没有区别。而且我觉得很多艺术家都在假装活得特惨,说不定梵高就是这样的,他的经纪人可能和他说,hey Van, 把你耳朵割下来,让镇上的人有点谈资,这样你的画就卖得好了。大部分艺术家在没人看见的时候都活得可舒服了,只是在人前要显得备受折磨,我偏不装这个逼”。

虽然有点犬儒,但我觉得他说得对。经历是极其个人化的,幸与不幸无从选择,但是创作本身,真的没有那么多魔力可言。

觉得自己这几年好像小小的升级了,主要体现在,之前总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左思右想,现在则会有这样的笃定:「这个想法如果能让我感到激动,那么它大概率是好的」。

我想这也许是因为,「猜」、「售卖」和「讨好」更像一种初学者模式,任何事情做到后面,也许都是剥离这些,去找真诚的、好奇的、让创作者本身感到热情的东西。希望这种 “I just know” 的时刻,能更多一些。

吃得饱饱的,睡得饱饱的,再想那些人生的重大问题。情感饱足的时候,再去爱人。自己的业务过硬的时候,再去寻求和别人的合作。饿的时候,静下来,除了创作和试着填饱自己,避免和世界做太多无谓的接触。在社会上要做胖胖饱饱的人,别没完没了跟别人要东西,这是最最基础的交往底线。但在心灵上要做永远的饿鬼。热情,好奇,容易沉迷,充满欲望,不知疲倦。最怕人在不该饿的地方饿,又在该饿的地方瞎饱。

有时候觉得,为了养活自己而工作是对人最大的物化。写简历是在给自己写购买说明,面试是面对面的销售,劳动是输出产量,拿工资是获得货款。听说大部分公司拒绝给员工加薪的原因是「你自己算算你今年给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包括无数求职app上需要给自己定价,价格来自于你能承担多少工作量和压力,过去的工作中自我售卖的价格,以及未来能创造多少实际的产值。当然100%没有问题,合情合理,我没有任何不理解,但就会觉得非常悲伤,觉得人生而为人,真的没有什么尊严。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终于开始抵制自我物化,但是在工作中,在被资本主义的观念和糖衣侵蚀的社会中,我们被当成情感、个性和灵魂不重要的机器和工具就完全没有问题。我们是如此轻易地接受,仅仅因为我们需要劳作才能生存,我们就是可以轻松被替换的,不珍贵的,不独特的,不重要的,在权力结构下游的,可以被市场定价的。今天这种感觉突然非常深地击中了我。这太让人难过了。

升华一下全文要以作为主体性的内在价值:

怀特海认为,离开主体谈论价值是毫无意义的。只有主体才具有内在价值,因为只有主体才可以成为自在和自为的某物。客体就其本身而言是为他物而存在的,因此,客体只有工具价值。也就是说,客体相对于某一主体而言的价值乃是工具性的价值。这样,关键的问题便在于:什么是主体?主体性位于何处?

近代西方哲学的主流观点认为,主体处在人类的经验之中,这些经验使我们具有主体性的根本观念。主体性观念包含感知和活动。我们受世界影响并影响世界。至少在英语中,“主体”有这两重含义。在汉语中,“主体”也至少有两种含义:能感知世界并能影响世界。

在怀特海看来,感知世界和影响世界这两者都很重要。世界上没有什么主体不受影响,也没有什么主体不发生影响。但是,“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哲学家们只将人类自身当作主体。有些哲学家甚至否定其他任何主体有主体性。近代哲学奠基人笛卡尔就明确主张,动物实际上只是没有情感的客体。

他人变成了「自我」的附属品,成为“我”的手段。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一切都成为“我”的“他者”。人也变成了商品,自我和他者都消解在资本架构中,消失在自我的物欲膨胀中。迷失的“自我”独断专行,似乎回到原始丛林狼的生存法则。于是,也结出了恶果。如政治危机、生态危机以及战争等。最后,人日益单向度化。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理性主义倡导的自由与解放背离了人文主义精神,它在彰显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同时也束缚人的自由和消解人类的解放。物质至上的技术理性将人变成了物、工具和机器,使人丧失了人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把人带向了浮萍模样的无根之人。于是,在科技异化之下,人变成了千人一面的“单向度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