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瑪丹
馬丹瑪丹

紀錄水邊發生的事,徒勞的打撈我們自己。

七日書D4:恐懼之地—父親從河的對岸走過來,說他不會死

2024/4/11 Thu

寫一個你不敢再前往的地方,可能是發生過讓你特別恐懼的事,又或是情感上讓你難以承受,又或者那裡有著人生龐大的記憶。是什麼人事物讓你(一度)不敢再觸碰?你選擇與這些人事物共存或遺忘?

好幾年我不太能經過親水公園及父親過世的醫院,下意識的避開到我以為創傷已經消失。

我後來是這樣覺得的,父執輩對待身體、生命與死亡,都帶有一種逃避,可是這種恐懼背後卻導致更更具戲劇性的變化。

父親過世前身體已經不太行,我們全家最後一次在外頭玩,就是在這個公園。母親後來幾次來這個公園,都會說她一直記得父親在這個公園的模樣。

「他從河的對岸走過來,說他不會死。」

後來父親還是死透了,甚至他生前帶給人的形象都是與死亡如此緊密,我自己也比較多記得他最後在加護病房臥床的模樣,以及譫妄時的一些言行舉止。那時我小學三年級。

總是膽小逃避的母親,生了一個像我這種橫衝直撞,迷戀死亡的小孩,說真的似乎是很注定好的事。

十多年過去了,我今天走進這個公園,樹長得更高了,植株的密集顯得公園顯得狹小,或者是我確實長大了。

某個記憶片段零星遺留在了這裡,包括那個不願死的父親,以及失去父親的我自己。

所以我得離開新竹幾年,然後再回來,也得承認我非常喜歡這座城市。

或許30多歲的我,過去在消化的情緒很大一部分不是我自己的悲傷,不分離自己生活無法過,哀傷籠罩我的青春期,多數人事物在我眼中都不是那麼重要,師長們也不見得有經歷過我所體驗的,許多情感甚至非常幼稚。

「很久以後你們也會體會我所感受到的。」我似乎真的看著這些長輩這樣想過而忍耐著。

我一直孤單的懷抱這些感受待在前方。

今天讀到Kurt Cobain女兒的文章,1992年生與我同年,2歲時父親自殺,加入了人稱27 club的短命名人榜,其文章字字疼痛卻又閃爍著光芒,那些體悟與感受鐵定是無數痛苦的夜晚,無數的諮商對話,無數的未解感受而淬煉出來了,30年了,她用30年去理解父親的死,而我一直到現在才允許自己為我自己的感受哀傷。

「妳不覺得爸爸的死很好嗎?我們所有人都解脫了。」

農曆過年在大阪街頭,我對40歲酒精成癮還在發瘋的姊姊這麼說,止不住抱怨的她愣住了。

「妳聽聽自己在說什麼?」我對總是卸責並逃離面對的母親這樣說。

或許總是努力承接所有人情緒的我宣告鬆手的時候,讓早就該崩潰的事物崩潰的時候,這些人才終於可以長大,面對自己荒廢的人生責任。

人都已經死了,這些人試圖通過我得到什麼呢?

其實我有點厭倦自己的溫柔了,我偶爾也想要殘暴,破罐子破罐摔。

如今我已經可以輕鬆走入公園了。

而我願意承認這會是無法完全痊癒的創傷了。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