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Lover
FilmLover

劉欣@Film Lover. - 文章刊登於立場新聞博客榜。 一個不折不扣的Film lover. 愛電影,愛寫電影。電影是逃生門,逃離生活的泥沼。電影也是隨意門,看盡世間百態。 Facebook 專頁 - https://m.facebook.com/filmlover852/

《突襲安全區》Quo Vadis, Aida? —— 人性何在?

(少量劇透)

1995年波斯尼亞戰爭期間,聯合國宣布波斯尼亞東部城市斯雷布雷尼察劃為安全區域,但波斯尼亞塞爾維亞族軍隊毫不理會繼續攻打此城,雖然有聯合國協助,但這體制蕩然無存,最終釀成八千多名波斯尼亞穆斯林男性被處決的種族滅絕大屠殺。


知道這歷史悲劇事件是一回事,但透過影像了解事件卻是另一回事。


《突襲安全感》(Quo Vadis, Aida?)根據這件可怕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利用事件中翻譯員Aida的角色(虛構人物及故事)詮譯這事件。電影在去年威尼斯影展上提名角逐金獅獎,可惜遇上勁敵《浪跡天地》(Nomadland) 而與獎項無緣。


設計Aida的角色很巧妙,因為翻譯員本身需要保持中立,將一方的訊息完整無缺地傳達到另一方,但Aida本身是穆斯林人,她的同胞包括自己的丈夫及兒子都受到威脅,她內心的掙扎和糾結都增加了故事本身的張力。


《突》的題材如此震撼人心,作為一部戰爭劇情片,很容易被捉錯用神,若果落入荷里活片商手上,很可能會傾向宣揚英雄主義,又或者是以煽情手法處理,將電影變成史詩式的製作。


但女導演Jasmila Žbanjć非常克制,各方面都拿捏平均。電影沒有刻意展示血腥的戰爭場面,所有屠殺行為大多發生在鏡頭以外,觀眾看著一班男人被軍隊挾持拉到後園,又或者看到一名年輕貌美的少女被強行拖走,已經能想像到他們的下場。此做法避免讓畫面喧賓奪主,而發生在觀眾想像力之間的劇情會無限放大,效果更加揮之不去。就像電影結尾一幕,我們或許看不見處決那班穆斯林男性的畫面,但那些隨著鏡頭在處決禮堂外移動時的連環槍擊聲卻直達觀眾的心坎。


導演本身是波斯尼亞人,但她沒有在電影中特別戲劇化塞族軍隊的暴行,或直接指責當時袖手旁觀的荷蘭維和部隊,可見導演的量度及氣度。 《突》除了讓人重新認識這件震撼的事件之外,更加是旨在讓觀眾以人性角度思考事件引伸出來的後果。至今當地仍然有人不願承認屠殺事件,又將相關人士描繪成戰爭英雄,歷史被扭曲,下一代的小孩才是要承受戰爭帶來的禍害。在結尾那場處決戲,行刑的地方外邊有一班踢足球的小孩子;在戰爭結束後,又有在學校台上表演的小孩子,他們的父母正正是塞軍的劊子手,他們將如何能夠面對這段可怕的歷史。


釀成這件悲劇,聯合國體制失效亦是主因之一。當這城市四面楚歌之時,其他國家都因各懷鬼胎,又或者是對穆斯林的偏見而沒有伸出援手。在導演的訪問中讀到她認為事件假如發生在今天,結果可能都一樣。面對數以千計的人命,人性竟可以如此黑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