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时代是一个中英双语新闻网站,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教授萧强创办和出任总编辑。我们致力于收集、记录被中国政府审查的信息,也生产对抗审查的原创内容。我们以求真为宗旨,紧跟中国政治与社会百态、网络舆论热点,关注极权之下的个体生存与公民社会抗争。欢迎访问中国数字时代: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 在这里,了解祖国。

【404档案馆】第72期:从活力盛夏到寒冷冬日:北京两届奥运之间的变与不变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北京这座城市也自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的“双奥之城”。本期节目,我们来回顾2008年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时发生的相关事件,看看“北京奥运”的概念在14年间的演化。

《404档案馆》讲述中国审查与反审查的故事,同时以文字、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发布。播客节目可在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potify 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404档案馆”进行收听,视频节目可在Youtube“中国数字时代· 404档案馆”频道收看。


作者:西西弗斯推大石

欢迎来到404档案馆,在这里,我们一起穿越中国数字高墙。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北京这座城市也自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的“双奥之城”。本期节目,我们来回顾2008年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时发生的相关事件,看看“北京奥运”的概念在14年间的演化。

一、14年,北京奥运从热到冷

2008年,北京奥运被很多人赋予了推动社会变革的期待,希望中国借此契机可以走向世界,更加开放包容,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中国的官方宣传中,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是“百年圆梦”,社会舆论对于奥运会也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现在看来,这样的梦想显得有些遥不可及了。

在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疫情威胁下,北京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出入城市已经是困难重重;再加上本次北京奥组委对奥运村和赛场全部进行“闭环”管理,不对外开售门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抢购本次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反而成为了人们最有参与感的活动之一。北京警方本周不仅处罚了3名高价倒卖“冰墩墩”的“黄牛”,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官媒甚至在生产吉祥物的工厂开通了网络直播,共计超过600万名网友观看了工人在生产线上加单赶制冰墩墩的过程。

2008年,包括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内的80多国政要出席了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其中许多人还观看了多场比赛,为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加油助威。众多国家元首出席的招待午宴,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外交环境。

14年后,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在内的多国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没有派任何外交代表出席。本次北京冬奥,出席开幕式的各国政要共有25位,这其中有不少领导人的国家有着糟糕的人权状况

14年,从热闹的夏季奥运到遇冷的冬季奥运,国内与国际社会上不同的氛围,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反映了2008-2022年这14年间,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心态的巨大变化。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回顾、对比两届奥运会期间,中国官方的“变”与“不变”。

二、08年北京奥运的A面:北京欢迎你

在北京申办和筹办2008年奥运会期间,对于中国人权问题的忧虑已经在国际上不绝于耳。中国政府为了回应这些担忧,曾经做出了不少改善人权的承诺。

比如,2007年1月,中国开始实施《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规定外国驻华记者在北京奥运期间可在中国境内自由采访,且范围不仅仅限於对奥运会,也包括政治、技术、文化和经济等领域的报导活动。2008年7月23日,北京奥组委宣布在奥运会期间设置专门供游行示威人员表达自己意愿的3个公园作为“抗议区”。8月1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外国媒体采访中,表示中国将遵守承诺取消奥运期间网络限制。杂志《纽约客》专栏作家、《江城》的作者何伟(Peter Hessler)在一篇文章中对比了北京两次奥运会气氛的差异:2008年奥运会申办期间,他可以采访到北京市副市长、国际奥委会中的中国成员和其他政府官员,所有人都向他表示了中国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的意愿;2022年,他的所有采访申请被拒绝,官方要求他提交书面的采访问题,并且拒绝对人权问题作出任何评论。

为了筹备2008年奥运会,中国官方当时不仅花费精力改善自己的人权形象,也在文化凝聚和宣传方面下了苦功。2008年4月17日,北京奥组委在奥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发布了主题曲《北京欢迎你》,该首歌由香港著名填词人林夕作词,汇集了两岸三地众多明星歌手演唱,传唱甚广。那一年,也是两岸三地的亲密度最高的一年,香港人的中国人身份认同达到最高峰台湾代表团以“中华台北”的名字入场时受到了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为了迎接08年奥运,中国迎来了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潮,北京公共场所的路牌增加双语设置;与此相反,2022年,去英语化成为了社会热点,北京地铁的英文翻译几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汉语拼音。08年奥运会也推动了北京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甚至公厕的手纸配置也成为了政府关心的问题。

三、北京奥运的B面:几分真情付出,几分靠表演?

为了迎接08年北京奥运,中国政府展示了一个积极改变的形象,这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中国的“战狼外交”和所谓“大国自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在这些改革的表现下,两届北京奥运,是否有一些一脉相承的部分呢?为了准备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这些承诺和改变,又有几分是真实,几分是表演呢?

2007年,全球居住权与反迫迁中心(Centre On Housing Rights and Evictions)发布报告,称有最多150万北京居民在政府的奥运会准备工作中被以粗暴方式驱逐出家园,而且被予以非常少的补偿。虽然北京市政府否认,并称“没有一户属于强制搬迁。”但事实是,2007年中国政府曾不得不出动防暴警察,驱逐在央视新大楼建设地址前抗议的人群。这种以国家利益的名义进行的强制拆迁在08年之后依然屡见不鲜,2017年末,北京更是展开了“驱逐低端人口” 的大规模拆迁和人口强制迁移。

2008年,外界对于北京的空气质量充满疑虑,美国运动员在抵达北京时戴口罩的画面引发了中国官媒和民间民族主义的攻击,认为这是一种对中国的攻击。《环球时报》讽刺戴口罩的运动员“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刺眼”,网民在当时的BBS发帖攻击:“其他人都可以做到,人家都不戴口罩,怎么你就要戴个口罩?”事件最终以美国运动员道歉收场。多年以后的2014、2015年,北京的居民也开始因为雾霾问题而戴上了口罩,又过几年,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外国运动员承担了“投毒”的攻击,而这几年的舆论场上,关于各种“辱华”的扣帽子闹剧与发生在08年的这场口罩风波如出一辙。 

2008年,以奥运安保为名,北京增加了地铁安检,对进站旅客的行李进行严格检查。奥运后,这种一开始宣称临时的安检措施不仅没有取消,反而成为常态化的政策,并向全国推广。08年以来,每当遇到所谓“重大活动”时,这种安检的升级成为常态,人脸识别等科技手段也在没有经过足够隐私讨论的情况下大量推广;疫情以来,健康码的推行使得公众的隐私更加没有遮拦的展现在公权力面前。

而北京08奥运期间的网络解禁、媒体报道的放松也成为昙花一现。在奥运后被迅速取消,更多的网站加入了被屏蔽的名单,媒体记者的采访活动也逐渐受限。2018年回顾奥运十年时,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教授展江说道:“2008年,胡锦涛先生发表讲话,当时对媒体还是鼓励、放开的态度。而如今的领导人要求党管理、管制所有媒体的所有内容。”至于被划定的“抗议区“,在奥运期间则没有发生一次抗议,按照官方的说法,“有74起游行示威活动的申请人通过有关主管机关或单位与他们的协商,解决了具体问题,因而自行撤回了申请。”

从2008年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国内外对于中国变革的期待也逐渐降温,曾经人们渴望奥运会能够给中国带来改变的契机,连众多人权组织在08年也不支持抵制北京奥运会学者引用1988年首尔奥运会的先例,希望奥运会成为中国更加民主开放的里程碑;而14年过去,人们更多用1936年纳粹德国的奥运会来与北京冬奥会相提并论。这些曾经希望的泡沫与后来的幻灭,就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那场著名的假唱,为了所谓“完美”的外形要求,开幕式的《歌唱祖国》表演由林妙可在台前对口型,而真正演唱的另一个小女孩杨沛宜则在幕后无法露面。真真假假、希望与失望、真心与表演,在同以奥运为名的两个时间节点上,映衬着中国社会的起落悲喜。


中国数字时代 CDT 致力于记录和传播中文互联网上被审查的信息,以及人们与审查对抗的努力。我们邀请您参加敏感词开源研究项目和404文章存档项目,为记录和对抗中国网络审查作出你的贡献!详情请访问我们的网站 CDT.MEDIA.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