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星人
貝星人

闢一塊心田,自個兒筆耕。嗜好太多,時間太少。想隨心所欲,亦隨波逐流。主修心理學,NLP高級執行師、註冊催眠治療師。愛動物、愛寫作、愛學外語,重複學習、忘記、再學習。不擅長運動,相信 Thoughts Are Things,2019 年參加大阪初馬,因為堅持,所以完成。2021 年由香港出走到英國,開展人生下半場大冒險。

張國榮

Miss You Much

從此 4月1日不再一樣

今早醒來,定一定神,4月1日,愚人節。

自從 2003 年後,4月1日對香港人來說不再只是愚人節,還有是「哥哥」張國榮的忌日。

Leslie, miss you much.


我沒有追星的經驗

大家有追星的經驗嗎?

我其實沒有,從來也沒有。

我沒有去花錢儲 YES Card、買海報、通宵排隊買演唱會門票、沒有寫信、沒有送花、沒有熱烈地追捧過任何明星。

從前我也喜歡 Eason、周杰倫、Kelly的歌,但我最多只買 CD,如果買得到演唱會門票也會去現場欣賞,但所有這些歌手明星對我來說都不是我的「偶像」,我沒有「迷」他們,我只喜歡他們的歌,對他們本人我沒有太大的感覺(所以最近對 Eason 的失望也只不過是丁點)。

除了張國榮。

張國榮是唯一一個明星令我有「迷」的感覺,即深深被吸引。


「迷」張國榮

「迷」這種狀態是代表有點不能自控地被深深吸引。

張國榮唱《Monica》時,我還不過是三四歲的幼童。

媽媽告訴我,當時電視機裡每次播放《Monica》時,我就會在電視機前扭腰跳舞。這個童年片段讓我知道我喜歡張國榮是那麼自然又不自控地被他吸引眼睛、牽動情緒、扭動身體。對我來說,這就是「迷」的狀態。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雖然沒有自己買過 YES Card,但同學有送過我她不要的 YES Card,其中一張就是黑白照的張國榮。小六至初中時,我的錢包裡透明膠證件袋就放了這張卡,這就是我的「迷」了。然後我表姐有天看見了說﹕「你都幾專一,仲係鍾意張國榮。」)


張國榮大紅大紫時,我還不過是個小學生。

我敢說,如果那時我已是個高中生,我肯定會花盡我的零用錢去買他的錄音帶、演唱會門票,這樣我的人生就會有追星的經驗了。但因為年紀還少,也沒有錢,我沒有機會去追星,但我依然被張國榮迷住。

電視機上如果有張國榮,我一定會聚精神地定睛欣賞。

他每一首歌,不論是快歌的勁舞節拍,還是慢歌的情深款款,我都喜歡。

甚至當時對很多歌詞都不明白,但我還是喜歡。

甚麼叫「不羈的風不愛生根」?

「黑色午夜深不見底」其實是甚麼意思?(姨丈常唱「黑色老泥搓俾你睇」逗我和表哥笑得前赴後仰)

又為甚麼「夜晚會面,白天道別,才沒有弱點」?

從前如不羈的風不愛生根

退出 — 失去的感覺

1989年,張國榮宣佈退出樂壇,從此不再公開上台演唱,當時我的心有如玻璃打碎了一地。

為甚麼要退出呢?

他這麼紅,這麼多人喜歡,這麼能歌善舞,他還這麼年輕⋯⋯

小學生的我不會明白。

張國榮在1989年尾至1990年初一共舉辦了 33 場的跨年「張國榮告別樂壇演唱會」,可恨我年紀太少,根本沒有機會去現場觀賞(長大了才知道,即使我是成年人又有錢買門票,一票難求下亦未必輪到我去欣賞)。

當時的我甚麼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當電視機傳來哥哥在唱歌時,我躺在床上,眼角有淚。

Will you remember me? 若我另有心志
暫別遠去,遠去找那自由再衝刺

我似懂非懂,覺得不捨得,但又覺得要支持。

總之,心裡面是傷感的,我有點難以想像以後再看不到他的表演、再聽不到他的歌聲。

這或許是我人生中最初感受到「失去」的感覺。

Will you remember me?

1992 年,許冠傑宣佈退出樂壇時,電視播放 Sam 在《許冠傑光榮引退滙群星》活動中邀請哥哥張國榮上台合唱《沉默是金》,哥哥於是破例地上台演唱,並說明這是私人宴會形式的歌唱,而不是一個公開的表演。

這一夜,我尤其的高興,好像久別重逢的感覺。

笑罵由人,灑脫地做人。


電影 — 失而復得

但 Sam Hui 也只能退出一次,還有誰可以再叫張國榮上台演唱呢?

該沒有吧!

後來,電影《金枝玉葉》上映,不只可以看見張國榮演戲,在電影裡還可以聽見他的歌聲 — 《追》。

有種失而復得的感覺。

至少能這樣見到他也好,我心裡面這樣想。

一追再追,只想追趕生命裡一分一秒,原來多麼可笑


Leslie

2007年王家衛執導的中法合拍英語電影《藍莓之夜》(英:My Blueberry Nights)有我喜歡的 Natalie Portman,而她在電影中的角色叫 Leslie。

Yes, Leslie.

是王導在暗地裡懷念故人,向 Leslie 致敬嗎?

我只知道角色叫 Leslie 令我更有好感。



大熱 — 「哥哥」回來了

張國榮復出了,大家開始叫他「哥哥」,比叫張國榮或 Leslie 多。我起初覺得有點怪怪,不太習慣,後來還好。

當然復出會被指責「姣婆守唔到寡」、「無口齒」等等。

我亦好奇,說這種話的人是否終其一生都一諾千金?

事實上,張國榮拍攝電影《家有喜事》時已有人說他「姣婆守唔到寡」。

張國榮對記者說﹕「你咪幫我寫,我係姣婆守唔到寡!吹咩!」

我很喜歡這個回應,好比他右手夾住一根香煙,左手拉住唐唐的手,頭也不會地向前走那一張照片神緒 — 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家有喜事》打台灣麻雀一幕至今看了不知多少遍,我還是很喜歡。

據說當中很多「啜核」對白都是哥哥自己創作出來的。

毛舜筠:「呢隻你無!雀呀!」

何時重看,也還是很歡樂。


當初,人們都說張國榮再紅也紅不過譚詠麟。

如今,我慶幸我從來沒喜歡過譚伯。

Leslie, miss you much.

2003年的愚人節,他作了一個選擇,很多人心碎了,但這是他的選擇。

2003年後,每年這天,我都會不斷播哥哥的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