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赫
阿布拉赫

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这件事都一做十年。这种癖好曾引起有司关注,后来在Matters的活力一落千仗。但仍然在记,不在这里,就在那里,而且一想到有人会因为你的记录害怕,就更觉得这记录的价值。我会继续。

抵拢倒拐|成都系列

正文

刚来成都那时候,还是带着中国北方人的生活经验,走路凭(自己本来就不大可靠的)方向感,结果经常南辕北辙。

因为成都的马路,不像主流北方城市,环线也大概讲究个东西或者南北走向,其中干支道路,更是当然可以用纵横交错来形容。成都不是,成都的环线,是真正的环状的,你很难从中厘出来东南西北。和环线交叉的进出城干道,以放射状向外,以上帝视角从空中俯瞰,可以看到一张巨大的蛛网。

成都地图

经常,你看到道路尽头的目的地,心里窃喜:快到了啊。谁知道你走啊走,并未意识到脚下的路什么时候悄悄转了向,原来在你十二点方向的物事,不知不觉已经转移到了三点方向。

所以,成都的地名,虽然也出现方向指代,比如南站、东门、北大街等,但成都人具体而细微的日常对话里,基本不会出现诸如“往东往西往南往北”这样的指示。

你在北方的街头问路,人家大概率会告诉你,沿这条路往北走到头,再往东五十米就到了。但在成都,这样的对话里的指向动作成了必须,变成“往前走,抵拢,倒拐”。“抵拢”是四川话里“走到头”的意思,“倒拐”是四川话里的“拐弯”。如果不配合手部动作,这个“倒拐”还得加上左右。但绝不会有东西,亦或南北,因为,在成都辨别方向太难了。

我的方向感本来就不大好,在北方生活,多数靠道路走向配合太阳位置判断方位。即便如此,要在电话里告诉约会的人我在某个十字楼口的某个角,通常都要费半天劲。因而,来到成都,习惯了不用再跟别人强行东南西北以后,对我就成了种解脱。

因为我不大喜欢走回头路,跑步也好、骑自行车也好,甚至开车,也总想找一条从未涉足的线路,所以我依然经常迷路。好在,智能手机时代,即便在荒郊野外,导航也能让你马上回到正途,更别说在城市里。所以迷路并不是个大问题,有时候倒提供了你认识世界的机会。

做为众所周知的基建狂魔,中国近些年大兴土木,城市越来越大,成都也不例外。十五年前,距市中心天府广场十公里的三环沿线,几乎就可以被称作“郊区”了。现如今,从前被称为“郊县”的地方,如今都成了“区”,和从前的市中心通过条条大马路连在了一起。尤其成都的南沿线,因为市政府南迁,带动整个城市重心南移。有句调侃,成都往南的路,最后一定会直达太平洋。

因为要写这篇文章,站在十五六个年头的终点回望,我曾经认识的每一条路,好像都重新修过了。有些路,十多年来从未停过,比如连接洛代和成都的成洛大道。记得十年前,我骑车去洛代古镇的时候,跨三环的成洛立交还在修。后来又连接了高架,再后来下穿,再再后来地铁,直到今天,有些段落仍在打围中。

插曲

在星巴克写这篇草稿的时候,隔壁有个码农在视频面试。听见对面问能不能接受加班,答曰能能能,以前上班的公司也经常加班到一两点。突然有点心酸,想起周星驰电影里那种饿极了会扑在地上抢吃的的桥段,落在身上的拳脚,是顾不得了。

后记

这篇文章是跟@魔鬼小編 合作的“纽成一片”系列文章第二篇,道路,本来还想拖几天,看看有没有其它灵感,但她先发了,我只好硬着头皮追赶。对纽约的道路感兴趣的,可以移驾这里

下周我出题,写方言吧,如何?@魔鬼小編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