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赫
阿布拉赫

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这件事都一做十年。这种癖好曾引起有司关注,后来在Matters的活力一落千仗。但仍然在记,不在这里,就在那里,而且一想到有人会因为你的记录害怕,就更觉得这记录的价值。我会继续。

呼啸而过的成都地铁

运营中的成都轨道交通图,12条地铁外加一条有轨电车

我十五年前刚移居成都的时候,成都地铁一号线刚破土动工,那是中国西部第一条地下铁路。还记得五年后建成通车试运行,轰动一时,很多人去试乘,想做一位时代亲历者,我也差点成为其中一员。

最终并没成行,而且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机会完成那第一次。

谁知道从2010年9月成都第1条地铁通车到现在的十年间,成都的地铁会像雨后的蚯蚓,一条接一条钻出地面。到2020年末,已经有12条地铁线路在运行当中了。

上下班高峰时段,地铁都很挤。因为成都市重心南移的原因,南北走向的1号线拥挤程度首屈一指。有时候需要赶上班去城南办事,换乘1号线都是个负担。其码得排队等三趟,才能挤上车。车上自然也是水泄不通的。有一次因为挤,我被一个三十来岁的女性骂了。她骂我还不是因为我挤到了她,而是因为列车起停之间,我随波逐流,挤了他老公。

“你能不能站得稳?站不稳去打车啊!”我委屈巴巴,也不好跟女性吵架,只能忍气吞声。自那之后,五公里内我都选择直接出站,换乘自行车。

每一条新的地铁线路开通,运营方都大肆宣传,骄傲自豪溢于言表。

当然也是值得骄傲的,地铁公司为这十年来为成都的GDP直接以及间接所做的贡献,确实是难以估量。人们的出行因此得以大大方便,从前那些处在价值洼地的房子,也因为地铁从门前经过,房价一飞冲天。

成都地铁的建设速度,也是过去十年中国的缩影。大干快上,一飞冲天。

但经常我会有种隐忧,是不是太快了,反而会落下更多人?因为他们赶不上,也没人打算让他们赶上。

比如水、比如空气,我们意识到了牺牲,但我们没时间停下来处理。

还比如我的父母。几年前有一次,我想带刚远离故土来到成都的父母坐一回地铁,去天府广场看一下毛主席。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多数视毛泽东为神。天安门广场是去不了,好歹天府广场也有座毛像,也许能聊慰倾慕之情,也顺便能让他们对座他们将很可能至死才能离开的陌生的城市多一份归属感。

老爷子那时候还没摔跤,可以蹒跚着独自走两步。但去搭地铁,如同出远门,是非轮椅不可的。准备工作做好,开开心心上路,出发站很顺利,无障碍电梯直达站台。可是,目的地到了,下了车,却出不了站,因为天府广场的无障碍电梯是锁着的,无人值守。工作人员态度很不好,但好在也没拒绝行动,对讲机找人帮我们开锁。然而,我推着轮椅,在电梯前等了半个小时,都没等到电梯开动。

我很生气,不明白在当时成都市的心脏地带、成都地铁的枢纽站,为什么无障碍电梯变成了我们出行的最大障碍。心情全无,也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最终老爷子连地面都没能看到,只能原路返回。

我打了市长热线,表达了我对枢纽站无障碍电梯竟然需要预约这件事表示了不解。无障碍难道不就是为了方便出行吗,为什么反而会给人制造障碍?

市长热线很管用的,无论能不能解决问题,一定会有回复。我还记得后来我接到地铁公司相关责任人电话的时候,正在离成都几百公里外的昆明晒太阳。解释很长,到现在我都忘了。只记得我也说了很多话,动之以情,我跟他说我的父亲八十多岁了,他可能再也不会去那里了。我打市长热线,只希望如果还有其他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再有同样愿望的话,实现起来能够比他容易一点。

事情过去了三四年,我们确实再没去过。我个人当然经常路过,但从来没有试图去验证一下我的“投诉”是否起了作用。可能性应该很低,因为以我这么些年的人生阅历来推测,无障碍电梯需要提前预约,可能并不是个管理问题,甚至不是技术问题,而很可能是个“广场”问题。

写到这里,决定今年春节假期,找个暖和的日子,再带老爷子去一次。无论天府广场地铁站的“软件”是否有升级,有了上次的经验,必定不会再次无功而返。

只可惜,几年过去了,老父亲每况愈下,对这世间的大部分事情,都不再有兴趣了。

后记:这篇文章是跟@魔鬼小編 合作的一题两写,创意是她提出的,准备出个matters标签,“纽成一片”,各自写自己所在的城市。当然,她写纽约,我写成都,每周一篇,轮流出题。这周的主题是我出的,写地铁。稍微有一点点点点可惜的是,小编的文章不发在matters,而是在她的个人网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驾阅读。很小心地剧透下,纽约地铁真的“名不虚传”。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