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瓶安

@Aqcf

真誠

真誠不會使人疲累。覺得累的話,那是因為對人有了期許,所謂真誠只是工具。顯得毫無防備,是希望別人能全盤接受你。真誠作為一種狀態,是自然而然的發生,如花開花落,熱了就出汗冷了就想穿衣,是最不花費氣力的。要是覺得累,也可以想想究竟是什麼使自己不適,自己只是在讓一些東西自然呈現,還是自己...

循環

實際的運作與名目之爭是兩回事,沒有必要跟別人爭論甚至乎說服他人。大家都是在下一盤誰都在影響世界的大棋,把自己能走的步數走好了,棋局自然會發生具超越意義的變化。每個人都有最具競爭力的部分,亦有各式各樣他人未能認知的障礙。在資源分配的優勢上,所有情況都不可複製。

老師的選擇

哪位老師比較厲害,有時不那麼重要。有些人會拿不同老師經手過的案例作比較分析,看看哪位老師「有某些概念」、「沒有某些概念」,試圖從有限案例中反推各人的知識量,公開評斷其體系之高低,甚至引導輿論。對一般人而言,選一個合眼緣的老師會比較實在。人與外界的關聯,有時比較複雜。

道一理百

泛稱虛無主義傾向所說的是,當你描述自己的觀察時,總有些人會說「這只是一部分」、「某些人不是」或是「見仁見智」,其思路簡單點說就是否定你的整個論述。實際上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它自己的樣子,解讀它的門路和方法琳琅滿目,但說得出的理路都是「合理」的,重點只在於這個思維模型有多實用而已。

如果老是遇到很狗血的事情

如果老是遇到很狗血的事情,譬如說總是投入一場又一場撕心裂肺的戀愛、某些人總是爲自己帶來各式各樣的麻煩,拿某些說法來解釋,就是你的心靈需要透過這些事件來成長。第一次遇到的時候沒意識,第二次的時候開始警醒,第三次開始問自己這是不是一切都只能歸咎於外,第四次發現就算全然接受也不代表事情不會再來。

受眾的選擇

有開放的心靈接受各種意見是一回事,是否容許不速之客在自己的地盤上爲所欲爲是另一回事。常見的抹黑伎倆之一,是直接到事主的領域裏造謠生事,再以其人心虛滅跡爲進一步抹黑的依據。法庭上我們還可以講疑點利益歸於被告,在這類事件上卻只能依靠群眾自身的判斷力。

没有更多